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郁达夫的小说注重情欲表达,忧郁又是其抒情基调之一,也是他小说引起争议的一个热点。在对于忧郁的表现和利用上,郁达夫都有其别出心裁的设置。通过对忧郁在小说中的表现及其分类、忧郁的形成原因、忧郁的治疗、忧郁的书写力度等一系列问题加以剖析,以此对郁达夫小说中的忧郁进行整体观照,体味其人性中处于弱势的一面的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忧郁、感伤情怀几乎贯穿在他的整个小说创作过程中,其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真"我"的忧郁、感伤和人生的自我忧郁、感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正> 读郁达夫的小说,我们常常会被作品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那种忧郁之美所深深吸引和震撼。“忧郁是上帝的快乐”,对郁达夫的小说虽然有伤感主义,颓废主义等等毁誉不一的评价,但小说忧郁之美却是审美认识上不可忽视的,这也许正是他的小说一直为读者接受的重要原因。 忧郁,是贯穿郁达夫整个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取向。《沉沦》中主人公变态的压抑和对祖国贫弱的忧患,《零余者》中“我是一个真正的零余者”的绝望,《茫茫夜》中主人公不甘堕落又不能自拔的无奈……都从不同角度折射着忧郁之光。即使是写来较为明朗轻松的散文,也是“感伤的旅行”的记录。《沉沦》是郁达夫的成名作,通过其中表现出来的忧郁之美可见其一斑。《沉沦》的主人公身处异国,在民族歧视的时代氛围中敏感、脆弱、自卑,甚至有些神经质,经常“他的眼睛里就涌出了两行清泪来,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在他眼中连他唯一的避难所,被他视为朋友,慈母和情人的大自然,也充满了忧郁的  相似文献   

4.
惊人的取材和大胆的描写使郁达夫的小说备受瞩目,饱受争议,这和他深受自然主义的影响密切相关。他既接受了左拉式自然主义的真实观,又继承了日本私小说的感伤忧郁情调,突出表现在其小说对细节真实的刻意追求,细腻的性心理描写等方面。如何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色彩,“知人论世”方不失客观。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曾被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与佐滕春夫一度友情甚笃,后因佐滕春夫发表反华小说《亚细亚之子》,两人反目成仇。但佐滕春夫作为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在创作上仍然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更是以其大胆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影响了郁达夫的《沉沧》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奠基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始于"五四"初期,从他的第一篇小说《银灰色的死》问世,到后来的《沉沦》等,无不都属于这方面的题材。这些小说或直抒胸臆,抒发内心孤独、忧郁的感情,或借助某个背景痛快淋漓地抒发一个现代青年对国家对自身的悲哀,在沉重的压抑之下他渴望美、渴求爱,同时无情地暴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浓郁的抒情色彩,饱满的感伤情怀是他的小说比较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郁达夫曾被人称为“中国的佐滕春夫”。郁达夫最崇拜的日本作家佐滕春夫在创作上对郁达夫产生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他的“私小说”《田园的忧郁》,然而由于生活环境等的不同,郁达夫的作品与佐藤春夫的作品有本质的区别,透过一样的自我暴露和抒情式的表现手法表面,我们看到的是郁达夫作品中严峻的现实感和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8.
在郁达夫小说中总有一个清瘦孤独,而又含着淡淡忧郁的男性知识青年形象,被统称为"零余者"。本文试图从那个时代中他们"社会的苦闷"、"性的苦闷"、"生的苦闷"三个层面来分析零余者形象背后作者郁达夫的影子,以此来分析郁达夫小说中"零余者"的"自叙"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郁达夫小说,评论界历来有所指责,有人说他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的同情。”这种舆论使郁达夫及其作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消极”、“颓废”的灰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就成为郁达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郁达夫小说的艺术描写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表现有二:第一,不少作品存在着露骨的性的描写,毫不隐蔽地暴露了肉欲苦闷,官能刺激。第二,许多作品的基调忧郁感  相似文献   

10.
郁达夫小说主人公是以病态形象走上文坛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的。“零余者”,“孤独者”、“神经质”、“畸形人”、“自卑狂”——郁达夫这样命名他笔下的人物;体态憔悴、黄瘦、孤独离群、酷爱自然、忧郁悲怨、而又愤世嫉俗,结局或自杀、或性变态,或更加穷愁潦倒——这是郁达夫小说主人公的典型特征。对这样一些病态人物,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小说主人公病态产生的原因是深深的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小说人物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强烈的体验性、紧迫的命运感、灼人的病态美。人物形象的体验性表现为情绪体验、内心体验和精神体验三个层次,具有很大程度的真实性;人物形象的命运感表现为穷愁感、苦闷感和多余感三个层次;人物形象的病态美则表现为忧郁美、孤独美、变态美三个层次。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物形象特性,郁达夫才在现代文学史上确立了他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以忧郁、感伤的士子姿态登上中国文坛,为中国感伤文学构筑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文章主要从作家人生经历,小说创作,情感取向等方面深入阐释郁达夫复杂的个性气质:忧郁的感伤,孤冷的哀怨,从而进一步探索作家深层心理中斑驳而迷人、凄切而悲苦的生命本真意识。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浓郁的感伤、悒郁的基调。在作品中,常常赋予他的主人公以感伤、悒郁的性格,竭力表现他们的情欲和性的苦闷,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的心理言行。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颓废、淫秽,表现了作者悲观厌世的情绪。细读全篇并非如此。本文略陈己见。《沉沦》是郁达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该文写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小说借写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真实刻划了一个在异国受歧视被迫害的弱国子民的复杂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时代病”的典型体现者。那么,作品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患这种“忧郁  相似文献   

14.
张瑞 《考试周刊》2015,(39):13-14
郁达夫作品中的忧郁情结是独特的,形成这种情结的原因主要是郁达夫家庭的贫弱和他自幼的孤独经历,青年时期的不开朗及所处的恶劣社会环境,再加上所受的外国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大抵体现出他的忧郁情结,这种情结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是一个悲剧意识浓厚的作家,其小说创作弥漫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源于对"悲"的偏执的喜好,使得他不自觉地选择颓废、悲伤、忧郁的美作为小说的表现对象,"颓废"成为其小说最为鲜明的美学形态。无论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抑或足对人物心理、行为的刻画摹写,都表现山浓厚的颓废美。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流露出忧郁、苦闷、感伤的情调.形成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情调固然有客观原因,诸如社会、民族、政治、经济、爱情等等.但除此之外,还有其特有的一些主观原因.主要从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揭示其主观原因,并对一些错误评价进行再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是我国“五四”以来文学史上一位才情卓异的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和文艺理论批评家,新文学运动的开拓者之一.提起郁达夫,人们首先会想到他那“惊世骇俗”的小说——《沉沦》.可以说,郁达夫首先以其小说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实他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大家——几乎在创作小说《沉沦》的同时,他也开始写散文.到了三十年代,他的散文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至今为人称颂.郁达夫的散文创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是一个格外关注女性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将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归纳为“妖冶放荡型”和“柔慈博爱型”,并结合郁达夫的生平家事,指出郁氏小说中女性形象是与其幼年家庭的三个女性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文坛,生机蓬勃,它就象一幕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大型舞台剧,震撼着当时无数沉睡的人们,文人们各自以不同的角色和个性走上这个舞台。有愤怒谴责社会的悲愤者,也有热情向往光明与幸福的幻想者;有在田园山径漫步的"隐者",也有充满革命激情的战斗者……。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瘦弱的身影,他忧郁、苦闷,与世抗争,却又时常感到孤独自卑,他脆弱善良,多愁善感,带着特有的诗人的气质,他就是郁达夫。作为五四时期重要作家的郁达夫,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走上五四文坛,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都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尤其是他的小说,与我国传统小说有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