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在朗读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为朗读教学的基本目标.但学生是不断发展的行为主体,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由于生理、心理、阅历和情智的变化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缺乏心理梯度、目标模糊、低段循环的朗读教学只会造成朗读教学低效率、高重复的结局.因此一些学生通过12年的朗读学习,依然可以把一篇文章读得语音含糊、错误百出、情趣皆无早已不是什么怪事.那么我们该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把握朗读教学的梯度呢?  相似文献   

2.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理念要求让学生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朗读兴趣;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朗读情感;展开想象仔细品味揣摩文章寓意;注重评价让朗读成为学生的终身能力是提高小学生朗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师借助文本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多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训练的过程充满乐趣,教学过程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按照一定的梯度,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从而让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会朗读,会写作,从而在语文训练中,不妨由爬到放,由搀扶到独立,由模仿到创新,最后完全不见教师指导的痕迹,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运用语言文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4.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存在着小学朗读指导的力度不足、梯度把握不明显、广度不够三个主要问题。课堂上,在朗读指导时,我做到从把握重难点入手,增强朗读指导的力度;从读正确到读流利再到有感情地读,把握朗读指导的梯度;从参与度与读的时间上,把握朗读指导的广度。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朗读的量与质,使其成为课堂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朗读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基于学生认知需要与整体感知的朗读,是真正有效的朗读,学生在这样的朗读教学中可以体验高质量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统编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后习题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朗读要求。教师要以此为参照,深入研究教材文本,明确朗读训练的梯度,让每一个学段的学生都能在朗读教学中收获知识的增长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可见训练学生的朗读已经引起了重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和学生认知、理解的规律训练朗读,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训练他们有良好的语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训练时既要避免在一个层面上机械地读,反复地读,重复地读,又要避免华而不实,花架子。什么样的朗读才会富有活力?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我认为有这几种朗读:自读、置身读、重点读、图文对照读、动作配套读、尊重个性读。  相似文献   

8.
教材文本既有情感性,也有趣味性。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展开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情趣交融,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通过设计有情趣的问题、展开个性朗读、进行体验性读写、组织角色演绎等途径,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中建立学科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沉入文本,与文本展开深度对话,获得思想情感与语文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读"是语文学科的主要特色。特别是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发展。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强调"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发人深省。本文以"粗读诗词""精读诗词""研读诗词"为依托,对小学古诗词教学进行分析。一、粗读诗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诗词,他们自己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我国的古诗词意蕴深长,内容上蕴含深刻的哲理,形式上充满着美感,尤其是节奏美在朗读中最先体现,多朗读,能够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在初步朗读中,学生对古诗词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一定的语感和对文字的感悟,甚至能感受到作者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8课【教学理念】阅读浅近的童话,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是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为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本课紧扣"丑小鸭是怎样变成天鹅的"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教学,遵循低年级的认知规律,紧抓故事主线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围绕重点词句朗读感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运用语言,体会情感,品悟童话形象。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习惯,会对日后的语文学习与成长,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朗读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深入文章了解思想感情,有助于增强自我认知。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加强重视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通过朗读教学,促进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全方位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在日常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能够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与学习能力。本文浅要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语文朗读教学策略,希冀改善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现状,有效提高语文朗读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陈丽飞 《天津教育》2022,(11):108-110
<正>一、强化朗读,丰富认知古诗词通常简短、精悍,朗读时具有较强的韵律感,但这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较为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反复诵读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通过多次强化朗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节奏,丰富学生对诗词的认知,进而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朗读,掌握诗词的节奏感,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  相似文献   

14.
<正>语文教学强调听说读写,朗读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肯定地讲,低年级阶段学生的朗读教学抓得越扎实,学生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就越会有更加深厚的积淀。这个积淀来源于学生通过课内朗读意识与习惯的养成,以及在朗读中形成的兴趣与能力迁移到课外阅读中获得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 ,提高效率 ,不仅要更新朗读教学观念 ,还要实现朗读教学的科学化 ,这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一个突破口。对此 ,笔者作了多方面的思考 ,这里仅谈几点看法。一、促进朗读水平向高层次发展 ,把握朗读教学的梯度性基础教育阶段的朗读水平有三个层次 :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 ;流利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把握这个梯度 ,却有高下之分。就基础教育全程说 ,其具体要求的程度是有差别的 ,教材的难度也不同。它是在螺旋式的训练中逐渐上升的。执教者不能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轻重 ,作取舍 ,突出重点。在入小学前后 ,…  相似文献   

16.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展开教法创新活动,不断变换阅读形式,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创新引导学生阅读思维方式,给学生带来丰富感知学习机会,帮助学生顺利构建阅读认知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常用手段。通过朗读,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好的朗读能够助推学生理解文本。基于小学中年段学生的认知特质,他们不宜采用默读,而应采用朗读的方式。这样教师能够对他们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朗读?本文以苏教版  相似文献   

18.
"古诗情境构建"是一种符合学生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它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富有趣味性,易于学生接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古诗教学情境,展现古诗之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领会古诗之韵;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古诗之美;进行古诗活动扩展,探寻古诗之韵。这样进行古诗教学,才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其中"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读感知、理解课文,通过读来表达感悟。可以说,读的成功与否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通过梯度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兴趣引路,制定分层目标1.示范引导,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朗读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对朗读产生了兴趣,就不会把朗读看成是一种任务或负担,会主动读,乐意读。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常常把电视台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指导如何才能到位?这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朗读预设。朗读指导的另辟蹊径,朗读效果自然就会不同凡响。这是不少特级教师朗读指导给我们的启示。一、展开想象,朗读现生动形象朗读是一门艺术。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日常教学精心指导。朗读指导从大处说,要拿捏好作者的心路历程、一篇文章的感情基调等;朗读指导从小处讲,要把握好偏正短语的意味、小小标点的节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