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微米级交联微球HEMA(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NVP(N-乙烯基吡咯烷酮)为固体吸附剂,对大黄素分子进行了吸附研究。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凭借常规氢键和π型氢键的作用力,吸附剂对大黄素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等温吸附满足Langmuir吸附模型;溶剂的极性以及温度都会对吸附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合成8种多孔二氧化硅材料,并用所制备的多孔材料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其对苯蒸汽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饱和吸附量主要取决于吸附剂材料孔径和比表面积的大小;骨架的有机化将有利于其对苯蒸汽等有机分子的吸附;比表面积较大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对苯的吸附性能最好。在结构特点上总结了影响多孔材料吸附性能的众多因素,为作业场中苯的吸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载铁改性沸石吸附剂去除含氟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三氯化铁改性的沸石在水中的除氟性能.对使用条件及除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洗脱、再生后的吸附荆进行吸附柱实验.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对含氟水中的氟具有吸附容量高、速度快、选择性高、易洗脱再生的特性.多次洗脱再生后的吸附剂可重复使用,吸附剂性能稳定,吸附剂机械强度高.该吸附剂的静态饱和吸附容量可达26.57mg(F^-)/g(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吸附法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然陶土、池塘底泥吸附处理含铅模拟废水探究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废水酸度以及铅离子初始浓度等对铅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方法简便,去除率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
动力学共振法测量固体杨氏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学共振法是测量固体材料杨氏模量的较好方法之一,尤其是对脆性材料.使用动力学共振法分别对白钢、黄铜和玻璃的杨氏模量进行测量分析,使用Origin软件对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较好的实验结果,3种材料的杨氏模量均接近其真实值.由于此方法不受材质的限制,测量范围广,并且不会对材料产生损坏,因此使用的范围很广.对节点的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了分析,发现其百分误差较小,得到的值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6.
在用BET法测定固体的比表面时,要用到一个吸附分子所占的面积Am。Am数值的可靠性与比表面测定的准确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有必要了解Am是如何确定的,进而了解Am其数值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该实验以FeCl3·6H2O为铁源,以对苯二甲酸(H2BDC)为有机配体,通过原位水热法合成了MIL-101-(Fe)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并将其用于水体中草甘膦的吸附.在MIL-101-(Fe)制备过程中,通过改变吸附剂的干燥温度,制备了不同的吸附剂,并用SEM、XRD、FTIR等手段对吸附剂进行表征.通过吸附等温线、吸...  相似文献   

8.
使用重金属螯合树脂作为吸附剂用于吸附溶液中的铜离子,在恒温下通过测定不同时刻的吸附量获得吸附动力学及其模型。在恒温下测定不同平衡浓度时的平衡吸附量得到吸附等温线。通过提供实验模型数据处理的相关Excel文件,使用线性拟合和非线性规划求解方法,实现了实验数据的快速化处理。  相似文献   

9.
折射率是反映介质材料光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测量在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尝试采用一种新的方法——等相位法,利用LM2000A光速测量仪对透明固体介质的折射率进行测量,以玻璃砖为例,并对实验产生的误差以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竹炭对溶液中铅(Ⅱ)离子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不同竹炭产品对溶液中Pb2 的吸附能力,以及pH值、投料量、吸附作用时间、温度、再生方法、再生效果等因素对吸附剂除铅效果的影响。等温吸附服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式,认为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铅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物理化学研究性实验——烟煤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以烟煤为吸附剂,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烟煤样品处理方式、吸附时间、铜离子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煤对铜离子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以木麻黄叶状枝粉末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并探讨了溶液酸度、振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3g、pH值为1、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0m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可达3.98mg/g和99.9%,残余的Cr(Ⅵ)浓度小于0.5mg/L,达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值〉吸附振荡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液浓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上天然气开采时吸附罐随海浪的波动而产生的摇摆问题,以13XHP分子筛为吸附剂,利用摇摆平台吸附高纯CO_2,考察吸附罐在静止和摇摆状态下吸附剂对CO_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3X-HP分子筛吸附高纯CO_2是单分子层吸附,吸附等温线属于I型,能够用Langmuir等温式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摇摆会提升吸附剂的吸附量,存在一个最佳的摇摆频率使吸附剂的吸附量最大;吸附过程中所放出的吸附热与吸附量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随着吸附过程的进行,吸附罐内所达到的最高温度逐渐降低;吸附罐中间层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内部,随着吸附质向下运动,底端的吸附位置较中间层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秸秆活性炭、聚乙烯醇(PVA)和九水合硝酸铁为原料,成功制备了活性炭负载氢氧化铁复合吸附材料(活性炭负载(Fe(OH)_3),以XRD、SEM等表征手段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及低温煅烧,纳米级Fe(OH)_3粒子均匀分散在活性炭表面,而Fe(OH)_3的随负载量是影响复合吸附剂的重要影响因素。吸附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Fe(OH)3复合吸附剂对磷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Fe(OH)_3的最佳负载量为5.6%,其最高吸附量可达5.56 mg/g。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式,且复合吸附剂对磷元素的吸附为优惠型吸附。  相似文献   

15.
以钢渣及蒙脱石为原料,工业淀粉为添加剂,制备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并将其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溶液pH为7和吸附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在此环境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9.0g/L、对初始浓度为100mg/L的 Pb2+溶液的去除率可达到93%,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以上条件下对Pb2+的吸附量为10.3mg/g;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时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对Pb2+的相关系数为0.9993;且符合Langmuir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929;对Pb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2.61mg/g.  相似文献   

16.
除湿制冷用优良吸附剂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自制吸附剂 (DH 5 0 ,DH 70 ) ,硅胶和 13x的除湿制冷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 .测定了DH 5和DH 7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 ;对DH 5 ,DH 7,硅胶和 13x用于除湿制冷过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吸附量、空气湿度、再生温度和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对固体除湿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 :DH 5和DH 7的除湿制冷性能明显优于常规吸附剂 (硅胶和 13x) .DH 5和DH 7吸附剂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为 0 .72kg/kg和 0 .73kg/kg ;在 10 0℃条件下再生 ,DH 7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硅胶的 2 .2倍 ,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制冷量是硅胶 1.9倍 ;在较高再生温度(2 0 0~ 2 5 0℃ )下 ,DH 5吸附剂的除湿制冷量是 13x的 1.3倍 ,单位质量DH 7吸附剂的制冷功率是 13x的 2 .2倍 .  相似文献   

17.
新生态二氧化锰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合成的新生态二氧化锰作吸附剂,对水中碱性品红和酸性嫩黄2G进行吸附脱色。介绍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并对影响吸附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自封袋价廉物美,在化学实验,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中起到一定作用。作者结合已有经验,对自封袋的使用进一步研究,将其广泛应用于有固体参与的性质探究实验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醋酸浓度与其还原电流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为基础,将此关系运用于活性炭对醋酸的吸附,设计出适合于本科教学的循环伏安法测定固体自溶液中的吸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理论,且从饱和吸附量计算所得活性炭比表面积与酸碱滴定法所得结果近似相等。教学实践过程加深了学生对固体表面吸附理论和循环伏安法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静态容量法研制开发了适于高压条件下的静态吸附仪,阐述了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结构,并采用该仪器测定了活性炭对CO2、CH4和N2的吸附量,获得了吸附剂在不同高压条件下对各气体的吸附容量数据。该吸附仪能直观地分析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特性,对吸附剂的工程应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此外,该仪器能够与上位计算机通过串口进行通讯,实现测量数据的实时显示与存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