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1,(72):76-78
新课程改革以来,更加明确了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赋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的使命。现在小学数学教材,应用了多种数学工具来协助学生展开上述能力,其中,"方格图"在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应用最广,它有利于学生进行动态思考。文章从"方格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的数学价值及运用策略两方面进行阐述,让"小方格"起到"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设计说明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教材中是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以后安排这节课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和已知坐标描点,并且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内部“数”与“形”的关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3.
赵明明 《成才之路》2011,(35):48-48
一、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功能 几何画板作为数学教学的新工具,为新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提供了可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运用几何画板去发现、去表现、去探索、去总结函数、代数、几何的规律与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好理解与掌握。总结起来,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图形度量、绘制及计算功能;图形变换功能;几何定理展示功能;动态对象“跟踪”功能等。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5页例3、“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借助几何直观与先前学习经验,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2.使学生通过建立方格图与横式、竖式之间的联系,体会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李延宗 《山东教育》2002,(25):51-5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70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没见过“数学大夫?今天,我们就当一次“数学大夫,来解剖数学图形。在解剖数学图形之前,先让我们做一些准备活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下图是一个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你能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请谈谈你的想法好吗?生:采用数小方格的办法可以知道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师:图中每个…  相似文献   

6.
王晶晶 《江苏教育》2014,(17):35-37
方格图简洁直观、有趣味、易操作,且有多种表征形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综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约有150次使用方格图,我们应从新的视角审视方格图的现实内涵,并以发展性的眼光审视它的价值取向,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新华 《课外阅读》2011,(5):162-165
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平移”中体会平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两者的紧密联系,这一部分学习内容在初中学习中具有核心地位和作用;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教材的要求,基于实际的要求,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部分环节,以支持课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通过实践、观察、猜想、探究等活动总结归纳图形的平移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规律,揭示数学的本质,从数的角度刻画图形的平移,使学生在探索图形平移变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渗透知识间的联系观点,体会“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模式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通过图形、颜色、符号和关键词提高人们的记忆效率,SPSS软件对数据结果汇总,旨在研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商务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探索它对提高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体会有关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现一些有趣的几何观念或问题。2.在有序的活动过程中,体会“有趣”使之“有效”。3.借助信息工具,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获得美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后展示学习成果的技能。教学设想“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安排这次活动是想通过“七巧板”这种传统的数学游戏,使学生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发…  相似文献   

10.
刘宗英 《江西教育》2023,(35):51-52
“度量”是用于计量事物物理属性的一个数学概念,空间距离、物体质量、物体大小等均是“度量”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学生须对“度量”单位进行初步认识,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度量”知识。本文围绕小学数学“度量”教学生活化的意义、难点和策略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度量和加法对于刚接触数学学习的小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常识感悟,建立度量概念 1.常识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起源,然后介绍中国古代度量文化,让学生了解“尺”“厘米”与“米”的来源,认识国际范围内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公制”单位的作用是为了避免不同地域之间度量长度换算的麻烦,进而教师继续介绍各式各样的度量工具,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2.
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学生内部的认知因素和学习情景的因素是影响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变量。“几何画板”为我们创设了一个数学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学生可以从“听”数学转变到“做”数学.它打破了传统的用尺规教学的方法,把动态的图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了一个沟通几何图形和几何语言的工具,具有动态直观、数形结合、色彩鲜明、变化无穷的特点,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毛金凤 《广西教育》2014,(29):82-83
正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赋予了培养学生空间感、开发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理解能力的使命,同时新的教育理念也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深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活化理解。通观小学数学教材,里面也灵活地应用了多种数学工具来帮助学生发展相关能力,其中方格图在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方面应用最广。一、图示位置变换,有效启蒙空间感空间想象是建立在基本的距离感和方位感的基础之上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借助方格纸作为基本工具对学  相似文献   

14.
刘国芹 《辽宁教育》2006,(1):109-111
【总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识分数是学生关于敷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学生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经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清楚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他们。因此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淘气和笑笑,每人分到半个苹果,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意识到原来学过的数不够用了,要另想办法表示“一半”,从而积极参与创造。感受表示“一半”的方式其实是很多的,可以画各式各样的图形表示。也可以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其中1/2在多种表示方式中最有厶优越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利用一个苹果图、一张正方形纸、10根小棒、8枚棋子等展开具体活动,实际感知。获得了多个不同的分数,从这些不同分数的产生中再逐渐理解分数的意义。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数学符号为人类对数学的思维、数学的交流、数学的建模,提供了普识工具。课标中也把“符号感”作为义务阶段数学课程学习的内容之一。但遗憾的是数学符号的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比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抑或没有注意到以下两个基本事实:教师虽能准确无误地运用数学符号,却未必能全面认识数学符号;教师熟悉的数学符号,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陌生,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符号并非像教师想像的那样轻松容易,而会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教学数学符号的有关问题作进一  相似文献   

16.
从2000年开始,我国已把“探索型课题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时间.而“数学日记”就是数学“探索型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展现形式.所谓“数学日记”,就是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述他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等领悟、理解、应用和推广;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以及向教师请教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数学日记”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提倡“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17.
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语言、数概念、数学公式以及在这些内容中反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笔者认,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如何传授些知识,而是怎样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本领。一、指导学生过好数学语言关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就刚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的生而言,学习数学最大的障碍莫过于学符号和图形。因此,要学好数学就必先过好数学语言关。为了帮助学生尽掌握学习数学语言的方法,笔者在课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进行文字语言号语言、图形语言的“互译”,让学生不会用文字语言表述数学概念,而且还用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表示…  相似文献   

18.
许学东 《广西教育》2010,(35):52-53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学理念的更新,需要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手段的创新。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新颖有趣、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对一节课的学习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使枯燥的数学图形、符号,抽象的概念、定理变得形象、鲜活、浅显、易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小学数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图形与几何教学因其在学生空间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而受到关注。本研究对基于思维可视化的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图形与几何”模块的可视化“五步”教学法,即引入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多维表达、问题解决和回顾总结。并结合流程图、微课、课件、几何画板、思维导图和学习任务单等可视化工具和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20.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达、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曾说过:“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可见,数学符号在学习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其实就是教给学生在数学王国中遨游的方法。小学高年级是小学学段与初中学段重要的过渡时期。此间学生“符号感”的培养对后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