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围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创新创业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定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组建的"三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既具有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在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规划背景下,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重任.文章立足于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双创"教育,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了该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究了相应的优化路径:聚焦高校特色,协同推进以汇聚培养合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相融合;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深入开展财务管理专业多层次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3.
"双创"背景下,积极探索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融合对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英语教育专业为例,展开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形成了"课程群整合—融合教学—教学产品—双创实践—第二课堂—专业教学"的闭环教学体系,并提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双导师师资建设、完善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融合式教学,提高幼师生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在对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健全师资队伍等方面探讨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以为应用型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创客文化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探讨创客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对助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宏观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客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大学生缺乏正确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实际有效结合不足、评价系统改革滞后等问题,需实行产学研合作、推进创客空间建设、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客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帮助大学生有效地实现在专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最佳途径.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与创新创业"课程为例,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课程的构建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融合课程的特色.该融合课程以"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专业课程为依托,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专题讲授+专题讨论+案例分析+创新创业策划+创新课题+创客空间"的教学方法,使该专业课程教学与大学生的科研创新指导、创业指导、就业指导有机衔接,突出学生基于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潜能的培养,提高大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强力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本课题作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吸收创新创业内容、理念和方法,对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将创新创业的理念方法渗透传导到教学过程,以期达到在提升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相似文献   

8.
高校"双创"实验室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界定了"双创"实验室的本土化定义与功能化结构,分析了"双创"实验室在协同创新创业、产教融合、资源支持方面的育人机制与原理,并且以常州大学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构建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以专业深度融合为基础、以内生动力建设为依托等方面,提出了"双创"实验室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职院校存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教育问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关联度低.剖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师资结构失衡、教学模式单一传统、学生认同感与参与度不高、课程设置脱离学生本体诉求等主因,建议从人才培养方案着手,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桥线,打造校园孵化平台,以求达成"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机制、教师素质、课程、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缓解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日益高涨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创客教育的实践路径有两个源头:一是新技术革命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际创客运动与全球教育改革互动助推了创客教育的发展,使之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二是国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蓬勃发展,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这将有力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祝智庭教授认为,广义上创客教育应是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Make Spirit-Aimed Education)的教育形态,狭义上的创客教育则应是一种以培养学习者创客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从现实看,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社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性。在此背景下,国内高校通过优化资源、融合专业、面向创新、兼顾创业,系统开展创客教育,并且从体制机制、机构、模式、课程、教学等不同要素的创新与整合出发,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以创客发展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创客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综合性的复合型教育,强调创客精神培育、创客文化的积累,重视过程性的、发散性的培养实践;上海财经大学以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为突破口,培育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创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纳入大学整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中,形成创业教育融入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态势;宁夏大学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探索高校创客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实践运行;黑龙江大学确立了"面向全体、基于专业、分类培养、强化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山东理工大学强调创客教育促使受教育者实现由单纯的"知"进化为"知、行、创"的统一;温州大学积极探索高校创客空间建设新模式,构建"1+X"的分布式创客空间,系统推进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的创客教育教学体系;浙江科技学院构建了由"理念-路径-机制"组成的"343"创业教育体系;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创客精神引领"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创新与创业教育并举、创业与就业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教育体系。为充分展现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的现状及理论思考,厘清我国高校创客教育实践的理论认识,助力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高校创客教育"这一主题进行梳理和思考,这些观点综述充分展示了不同高校独具特色的创客教育实践,同时体现了各高校在实践中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之后,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文主要探索在高职教育体系下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如何开展,提出"双创"改革应适应教育发展规律,并结合专业特点、技术创新与思维创新兼顾、自主创业与岗位创业并举,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种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助力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3.
社区创客教育倡导"开放、创新、合作"的教育理念,是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应将社区创客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通过更新培养理念,搭建互动平台,构建创客空间,开发创客课程,打造多元师资,重构一种具有创客教育理念的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范式,实现两者在理念、平台、空间、课程、师资等方面全面融合。  相似文献   

14.
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能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的高校大学生既是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核心目标,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从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积极作为,尝试从"创新创业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创业实战课程"三层级课程体系建设,"理论讲师、实践导师、实战良师"三师级教师队伍建设,"专创融合、科创融合、思创融合"三融合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三个方面着手,探索构建"三层、三师、三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期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相似文献   

15.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创业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要以具体的专业教育为依托,在专业教育基础上融入创业素质教育内容。创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全面加快推进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改革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适应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现实诉求。以应用型高校"双创"教育为例,随着"双创"教育的逐渐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双创"教育要素缺乏协同性、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教师队伍与现实需求不匹配及实践环境不合理等问题逐渐凸显。有必要根据教育生态学理论和协同发展理论,探索构建基于"政校行企"多元协同的"双创"教育保障机制,并结合"课赛融合、外引内培、资源整合"等创新举措,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强化实践环境,全面营造"双创"教育良好生态体系,助力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17.
王丽  邵宝文 《文教资料》2020,(9):176-177,153
"双创"背景下,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基础"课成为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本文对山东华宇工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创业基础"课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做系统研究与实践,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创"的热潮下,高校注重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育,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也日益被关注。文章论述了中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背景与意义,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揭示了高校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对其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以促使高校进一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下以创新创业教育的本土化为契机,地方高校要立足学校学科特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从课程构建、教学实践、教育师资、考核评价着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渗透式融合,在"互联网+"浪潮下引领地方性高校创新创业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同时需要具备创业的实践能力(创新的行动化).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是"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举.调研表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认同度较高,但是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际行动不够;高校学生对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不够,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的意愿不容乐观;高校学科交叉与跨界融合培养的平台及相应机制相对缺乏.高校应通过转变创新创业理念、拓宽创新创业途径以及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三个主要渠道促进"双创"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