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则需要和谐教师的引领。因此加强教师的修养,树立良好的和谐师德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那么和谐社会下的师德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对教师品德的总体要求。古今中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教育家对师德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指出教师应该具有“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师学精神;热爱学生、爱护学生“、有教无类”的师爱之心;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的师教和师责…  相似文献   

2.
近日观看了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系列教学片《师德启示录》,这部电视片刻画了师德的历史与现实的精彩画卷.在这个画卷中,包括中国古代、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以及外国思想家、教育家的学说,他们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做出的理论贡献.使我深刻感受到师德的博大精深。而胡安梅、包全杰、王思明等农村教师身上表现出的高尚道德风范,更使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师德之养成李庚全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道德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有着继承关系。我国古代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春秋时期杰出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对社会的影响相当深远。虽然我国近代以来曾出现过数次倒孔运动...  相似文献   

4.
我国许多近代教育家对教师队伍建设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办好高水平高校的关键。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师德建设,营造师德新风;提高教师素质,实施创新教育;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早在我国古代就涌现出了大批优秀教育家,他们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师的压力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教育等的要求而不断加大,语文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愈演愈烈。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古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传承教育家们思想的精华,祛除职业倦怠的诟病,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相似文献   

6.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古往今来,国内外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师德建设,我国古代就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古训,其中的传道是基础和核心内容,即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一名知识渊博、境界高尚的人民教师。俄罗斯的教育家康·德·乌申斯基认为:“教育者的道德对于年轻心灵的影响,是教科书、道德箴言、一整套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道德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甚至影响其终生,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 师德是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行,修养是指教师在师德方面经过自觉进行的陶冶活动所达到的一种师德水平。我国古代教育家认为,修身是治国之本。所谓修身,就是通过自身道德人格和情操的修炼以达到道德的充实和情操的完善。教师修身立德,是指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它包括处世、尊身、励志、笃行乃至立志养性,即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培养自己正直、无私、廉洁、奉公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8.
一、以“德”育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善其行”。西方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说:“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中外教育家的观点无疑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师德修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师德规范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古代教师非专业化时期师德规范的萌芽阶段;近代教师开始专业化时期师德规范的初肇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结束师德规范的重建努力与扭曲化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师德规范的正式建设与具体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又呈现出师德规范建设的高潮。纵观我国师德规范演进的历程可以看到,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对师德有着一些共同的要求,但是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每一时期对师德的具体要求又有不同。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倡导,教师的师德要求也越来越专业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开展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师德思想。这些师德思想中,有些思想有明显的封建烙印已经不再符合时代价值取向,但是,仍有大量的优秀师德思想值得我们今天总结、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坚  钟玉洲 《师道》2005,(9):8-10
师德,作为社会、教育本身及教师这种职业对其从业者的规定性要求,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广义地说,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综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诸多内容。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已为古今中外所共识,历代教育家曾经有过精辟的论述。比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相似文献   

12.
翻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卷,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优秀传统师德纵贯华夏三千余年,在世代的教育实践中,涌现了一批批献身教育,矢志不渝的教育大师,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和内容丰富的师德思想,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很多教育家继承了古代教育家“以身立教”的思想,可见,师德在中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我国就有许多教育家从理论上把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归为对人的培养。如,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况提出“学为成人”,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君子不学,不成其德”,唐朝韩愈写了《师说》一文,全面论述了教师的职责,他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说明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把思想教育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在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把学生培养成德、  相似文献   

14.
孔子在我国古代明史、尤其是教育史上堪称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40多年的教师生涯中,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深邃思考,总结出许多有关教师修养的精辟见解.这对我们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杰出的爱国者,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典范。陶行知十分重视师德修养,对师德建设有着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学习陶行知师德观以及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典范,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教育家尊师重教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教育家尊师重教思想初探姚利民(湖南大学)我国是文明古国,教育历史悠久。古代教育家绝大多数不仅直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修养与条件以及师生的关系有很多精辟的论述,蕴含丰富的思想,对它们加以挖掘和整理,对我国今天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活动是心灵层面的交流,而师德行为也应该是教师内心的外部表现。教育界对师德的界定大多从师德的内涵和外延二个层面来阐述。师德的内涵,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讲究“师德”。什么是“师德”?古代教育家孔子认为:教师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关心青年;讲究教法,循循善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孔子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师德的内涵。近代教育家徐特立说:“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人师是教行为的。”这就是说:教师要把学生教好,而要教好学生,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思想品质都应该有高度的修养。建国以来,党的政府都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1997年8…  相似文献   

19.
左和平 《生活教育》2011,(21):36-38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20.
左和平 《生活教育》2011,(11):36-38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是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