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确立,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如何开展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就成为教育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侧重于在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对策,为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石,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国家、民族整体的法律意识的提高具有深远影响。该文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现状谈起,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的因素,并提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国家法治建设的思想条件,只有人们又具有足够强的法律意识,国家法治建设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大学生作为一国家的一个重要的高素质集体,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我国的法制建设,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制观念责无旁贷,但是目前大学生的法制观念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法律意识培养的相关内容、意义及相应的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对如何具体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便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4.
构建生活化的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法律意识生活化是改变目前高校法律意识培养效果不佳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入手,论述了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生活化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法制进程,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令人堪忧,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仅是高校,而且是整个社会必须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法制观念淡薄和法律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工程,首先学校要注重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法治社会实践,努力营造良好校园法治环境;其次家长要积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与和谐的家庭关系,及时掌握子女的心理需求与思想动态,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坚强的后盾;三是要建设法治社会,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基本内涵,说明了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新时期培养和提高高职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影响法律意识的因素,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就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实际来看,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因素包括陈旧的传统法律观念、社会不良因素、学校法制教育、家庭成长环境及大学生自身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无疑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 《成才之路》2009,(1):I0006-I0007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其个人的成长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方面探索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及培养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云娟  马跃 《教书育人》2001,(10):41-42
当代大学生是知识水平比较高的一个阶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预备队,是21世纪我国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他们的发展决定着民族国家命运。为了使他们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力量,就必须使他们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较高的法律知识水平和强烈的法律意识。但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法律意识状况却与社会的要求差之甚远。为此,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研究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有关于经济法本质的讨论基本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之上。单纯从实在法角度探讨经济法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回答关于经济法存在与否的三个最基本问题,即经济法是否独立成为部门法、经济法是什么以及经济法属于公法、私法还是社会法。因此有必要从自然法的视角重新审视经济法的本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法律部门的概念只是实在法的概念,与经济法的本质无关;经济法可界定为是基于人性而产生的确定性的经济管理社会关系,它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而非建立在实在法基础上;经济法无所谓公法、私法或社会法,因为公法、私法和社会法的划分属实在法范畴,不反映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商法有形式商法和实质商法之分。商法的独立性表现在商法与民法在主体、取向、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与经济法、劳动法、行政法、刑法、国际法等存在着更多的区别。商法独立的相对性体现在:商法与民法同属私法;互联网使商法与民法趋于统一;现代社会不存在专门商人阶层;商法与民法在调整对象上具有不可区分性;在基本追求、调整方法上有相同之处;民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都适用于商法。我国不需要商法典:将实质商法总则归到民法典相应各篇中,将相对独立的实质商法放在民法典之外作为民法的特别法。  相似文献   

13.
法理论、法理念、法制度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理论对理念有着表层意义上的指导作用,而法理念对法制度有着导向作用。法理论的移植不应有绝对的、政治性的界限,民族信仰贯穿在法制度之中。法理论、法理念对法制度的影响取决于理论、理念与民族信仰之间的和合。  相似文献   

14.
私法自治理念是法理学、私法和公法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制度角度,对私法自治理念进行传统法和现代法解读,然后抽象到法理高度。概括出私法自治理念的传统法和现代法内涵。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学教育方法,法教义学是每一位研习法律的人养成法律实践能力必须掌握的方法;作为一门法学科,法教义学以实在法作为其工作对象,以解释与体系化为其工作任务;作为建构法秩序的技术性手段,法教义学发挥着法的简明化、安定化等功能。这三个方面均鲜明地体现了法教义学直面法律实践的品性。对于作为实践理性的法学而言,法教义学以其独特的品格在法学中无疑应居于主轴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
宏观调控法是经济法的核心。从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及宏观调控法的宗旨,可以得出经济法的社会性,经济法是法律社会化的产物。由宏观调控法的民主性,可以得出经济法的民主性,经济民主是经济法存在的基础、发展的动力。透过宏观调控法可分析出经济法追求的是体制效率、整体效率,社会公平、代际公平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经济法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法治文化建设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文化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特定的社会文化类型,主要包括制度性法治文化和精神性法治文化两种。校园法治文化既是以法治为取向建构校园文化的结果,又是法治文化在校园这一特定区域独特的表达形式,因此具有文化建设和法治建设的双重特征。鉴于校园法治文化的自身特点,校园法治文化的培植应当以现有学校类型及文化...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分配矛盾,民法与行政法均存在调整的局限性,并不是调整分配矛盾的基本法;而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与基本理念决定其成为解决分配矛盾的基本法。税法、竞争法与产业政策法是解决分配矛盾的具体的经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学界以婚姻法之属于民法、私法,作为婚姻法适用私法自治原则根据的现象,运用比较的历史的方法,在对婚姻法在中外法律体系中地位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进行考察后,认为,婚姻法在理论上以及立法上是否归属于民法,与婚姻法是否贯彻意思自治原则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并进一步厘清了私法、民法以及私法自治等基本概念和提法,提出,婚姻法之回归民法,在考证清楚其理论源流权衡利弊之前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20.
对教育行政执法的界定模糊,加剧了权力运行的强弱两极化格局:在狭义层面,执法主体单一、行为种类有限、执法范畴狭隘导致教育法律的实施效果相对有限;而在广义层面,管制任务宽泛、程序制约粗疏、裁量空间扩张又使得执法权行使的自主性有所彰显。欲消解这种强弱两极化的表象,既要坚持广义的教育行政执法概念,更要将多元执法主体和行为纳入行政法规体系,与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原则、制度相衔接,还应当兼顾法律实施的一般性与教育法调整对象的特殊性,实现刚性执法与柔性执法、协同执法与相对集中执法权、硬法规范与软法规范的结合,充分发挥不同执法体制机制在教育治理中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