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社会认知是当今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视角。这一视角结合了以合作和自我为基础的两种认知观,强调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的融合,并将交际中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总结为四组关系:前经验与现实情境经验、自我中心与合作、注意与意图、凸显义与关联。本文从社会认知视角中对意图和注意分析出发,试论意图和注意在大学英语课堂会话活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品中的言语幽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使用现象,传统的合作理论、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缺乏对其生成机制的阐释力,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这一崭新的语用视角阐述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基于所收集的小品会话语料,本文从突显与关联、意图与注意、前经验与当前经验的相互作用深入解析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社会—认知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3.
语用理论需要接受各种现实语言资源的验证.基于"非典"的语用分析表明,语言和人类经验之间具有互动性,语用意义就产生于这一过程.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等传统的语用观忽略了这样的语用理据,因而有过度理想化之弊.经验现实主义的统一语用观克服了经典语用观中单一化、理想化的不足,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同时,语用理论的发展与扬弃是个渐进过程,应避免以一盖全的倾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自我调节学习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自我调节学习主要有维果斯基的自我调节学习观、操作主义观、现象学观点、自主意志观、认知建构观、信息加工观和社会认知观七种理论观点,在这七种理论中,以社会认知论的影响最大.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认知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四个基础假设、理论的架构、研究和测量的主要方法以及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和语用结合的角度分析《日出》中"小东西"这一角色的请求言语行为的转喻现象以及会话中所体现的转喻思维中所涉及的认知和语用因素,同时期望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一、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观: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背景多学科聚焦于“学习”的研究,不断建构着关于“学习”的新的意义,揭示着学习的社会本质、实践本质、分享本质和默会本质,从而消除将真实生活、社会实践与当前学校情境沟通起来的理论制约,开辟出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组织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空间。1.从个人的认知建构到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的社会性发源于维果茨基关于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观、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引领有关学习的研究从关注以大脑为基础的个体认知领域,逐渐深入到学习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之中,从不同的角度把学习的研究从纯粹心…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观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结构而忽视组织中的人,对人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而忽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理性因素中注重人的认知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人文主义的教育管理观以“主观主义”的哲学为基础,关注组织中人的因素,注重人的价值理性而忽视人的认知理性。这两种教育管理观还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科学意义上的教育管理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主体教育管理观。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实践的哲学,组织与组织中的人、人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以及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等能在人的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8.
语言礼貌研究虽已成为一门显学,但仍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澄清和解决.受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和法国社会哲学家Pierre Bourdieu惯习观的启发,本文通过分析指出,语言礼貌扎根于人类的认知体验,具有身体基础,具有体验性;礼貌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言后之效,是个人以体验认知和惯习为基础,结合语言形式、语境、意图、情感等诸多复杂因素做出评价的结果.由于评价行为具有争议性、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仅仅凭借语言形式作出礼貌或不礼貌的评价不一定行得通.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认知评价应当成为语言礼貌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用学是当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从认知语用视角分析语境在词汇意义构建中的作用有助于树立科学的词汇教学观。在认知语境中系统而动态地解读、构建词汇意义才能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认知词汇。  相似文献   

10.
任丽花 《考试周刊》2009,(1):207-208
词汇语用意义研究将词汇意义的研究引入到语用层面.强调语境、背景知识对语言解释的作用和影响。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我们研究词汇的语用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框架。本文从认知语境及词汇语用层面两个维度入手.指出词汇的理解与使用是受制于特定的认知语境,词汇的理解过程不是静态的原型意义的直接再现过程,而是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寻找语用关联的动态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语用失误与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的假设、交际双方之间的明示和推理过程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有关。本文从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等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失误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虚拟语气是基于人的经验认知并经常用来表达与客观事实相反或者无法实现的语式语气,特定的认知语用功能决定了其教学的重要性和难度。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构式语用观来建构虚拟语气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并为其他语法点的教学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言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突显是说话人在语言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元语用意识,它涉及意义产生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以副刊报告文学《SOS:一代宗师垂垂衰竭的史学生命》一文为研究对象,关注报告文学作者在选题、立意、创作思维、社会文化心理顺应、语码转换和转述等语用策略方面的意识突显,从认知和社会心理的维度探索副刊报告文学的创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体和谐社会实践中,需要以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为基础实现家庭和谐。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诠释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为研究视角,针对爱情观、道德观、义务观展开分析讨论,旨在为人民群众形成正确家庭婚姻观提供参考与借鉴,期待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知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指示语的认知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在语言中普遍存在,几乎任何一个人在日常交际中所使用的句子都包含指示成分(Green,1989).指示是人们进行正常交际的必然手段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复杂、特殊的语言现象。Marmaridou(2000)在认知语言学经验观的框架内研究指示现象,指出指示作为一种语用范畴,与人类认知模式相对应.本文拟简单回顾指示语的研究,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归并各种指示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的范围副词"净"为研究对象,从其义项的变化中描述"净"由实词向范围副词演变的过程.语法化研究是当前语言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语用过程中,认知、主观化成为了语法化的动因,认知上的主观性因素促进了功能语法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语用推理的理解,区分了语用推理和逻辑推理。格赖斯和新格赖斯主义都涉及到了语用推理,但在研究语用推理时,忽视了动态的语境这一因素。关联理论在此基础上更进了一步,认为语用推理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语境生成是动态的。国内学者分别以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为基础,对语用推理的模式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推理是一个复杂的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动态的语境因素之外,还需考虑个人的认知能力,文化因素,个人知识,说话者双方的关系等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简要介绍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特征基础上,讨论认知语用学的基本观点对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语法教学必须贯彻以使用为基础的基本指导原则,强调形式与意义的有机结合,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和一般认知能力在语法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阅读理解是结合语境假设寻找最佳关联的过程;听力教学应该推行以认知语境为基础的语用推理的教学模式;词汇教学要明确词语的使用和理解是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语用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心身关系是关于精神与物质、心理与大脑等心物之间的关系.心身关系理论的发展主要有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两类观点.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观和身体现象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具身认知观丰富并深化了有关心身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了心身关系的新取向,把心智活动归结为大脑、身体和身体经验的相互作用,认知活动取决于身体本身和个体在社会文化中获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的发展具有先慢后快的趋势和明显的阶段性,对语用学的研究离不开对语用意义和语境的研究。当前语用学著作似乎对语用意义或语境的讨论远远不够,这与两者在学科内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本研究认为,语用意义并不是一种具体意义,语境意义、非自然意义、施为用意和特殊含意实指语用意义,语境研究包括研究其生成条件或构成要素两条路径,而动态的认知语境观利用关联这个常量来分析语境,因此能够恰当地代表语用学学科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