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00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的快速崛起,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在构建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6年国际统计数据,从出游规模、增长潜力、影响范围3个维度,选取市场占比、增长贡献度、目的地多样性和平均出游半径等指标,研究了5国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的此消彼长和空间差异。结果发现: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出境游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先后超越法、英、德、美,对世界及目的地国家的旅游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在目的地多样性、平均出游半径等方面与美英有较大差距。受经济实力、距离衰减、文化认同和经贸联系的影响,美英出境旅游影响范围最大;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主要集中于亚太,对欧洲和北美影响较大;而德法主要局限于欧洲。为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出境旅游,增加服务贸易进口,平衡国际贸易,并运用出境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国内“一带一路”倡议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历史渊源、理论指导、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机遇、突出问题、有效对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实事求是地讲,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尚需在研究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视野的拓宽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论文基于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我国2011—2017年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分析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短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投入;长期来看也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在进一步分析该影响的动态演变过程后,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边际动态影响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控制行业因素和企业个体固定效应的影响后,结论保持不变。最后,论文基于风险容忍的视角,将东道国和企业因素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不同的宗教文化影响了东道国风险容忍度,伊斯兰宗教文化更加偏好金融风险规避,其风险容忍度较低,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产生显著差异;而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风险容忍度,更有利于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作用。本文不仅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拓展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如何以经济合作促进创新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视“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本文构建了PSM-DID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价值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能显著提升企业价值,政策效应于不同地区与行业而言具有异质性,具体时间节点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企业价值的促进效用上具有部分遮掩效应。基于所得结论,结合“一带一路”发展要求,本文提出企业要结合实时发展契机量体裁衣来规划“走出去”战略,同时政府需因地制宜、统筹协调,以助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强的影响力。出口是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以京津冀企业为例,研究标准化对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影响。通过构建评价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标准化有利于增加企业出口利润;有助于提升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同时,国际标准发布累积量对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的正向影响高于国家标准存量所起到的作用。本文提出企业重视标准化作用的建议,从而更好地共建“一带一路”。  相似文献   

6.
胡必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0):1417-1431
基于对江苏、浙江、广东3省10市的实地调查,文章系统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重点打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之间的交通运输通道、大力发展中欧班列、扎实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与教育、文化交流等。文章也指出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工作重点。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客观地反映了地方发展的现实需求,具有历史必然性,发展前景乐观可期;同时,我们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构建我国与共建国家开放发展大通道、完善国际融资机制等,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形势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支持,与沿线国家的现实境遇及各国对促和平、谋发展的诉求密不可分。“一带一路”倡议与共情理论之间的双向融入、双向互动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朋友圈”,也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基于共情理论的视角,未来“一带一路”倡议跨国经济合作在观点采择、情绪感染、共情关注和行为共情等方面具有值得探索的理论空间和重要的实践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提出,并已然由顶层设计、理论论证层面进入到操作实施阶段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提出伊始就在国际社会中引起积极反响。同时,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倡议,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非议。因此,在理论上探析“一带一路”战略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任务。文章在引言部分对“一带一路”战略做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范式,重点论述“一带一路”战略愿景。文章还指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在实践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因素,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未来进行展望,以期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的研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球竞争力评级,着重对江苏省与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业研发合作与学术研究合作两个方面进行项目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思考了近年来江苏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实践做法,为继续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与技术转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收官之时,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其制定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从3个维度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设定了宏伟目标,即通过善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研究将“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SDGs对接,结合对国有中资企业在印尼和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地考察,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调研来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执行情况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多大程度上参与并推动沿线国家实现SDGs。研究认为,尽管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一定的挑战,若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纳入联合国SDGs的框架下,兼顾各个国家的不同利益需求和关切点,寻找契合点,在政策层面上与SDGs实现对接,将有关项目融入各国政府的国家与地方发展议程,不仅能推动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同时大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最终实现习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走向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输出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南南合作框架在总体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虽然,已有不少学者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核心应是“以我为主”地输出产能、资本、技术、标准和服务;但一系列学术问题仍未得到科技政策学的明确解答,即,南南合作框架下的“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应以什么输出为主、什么输出为辅?应从哪些领域入手才能发挥出中国的牵头优势?通过对1978-2017年我国关于输出的科技政策进行全时段、全样本量的政策文本分析,发现我国低端资源输出科技政策稳占整个输出类科技政策的26%,中端产品输出科技政策约占57.3%,而高端知识产权输出科技政策仅占16.5%。本文的观点是高端知识产权输出在“以我为主”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中占据关键地位,当前需要加快完善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知识产权输出的政策体系。最后,本文建议选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作为制造业突破口、选择跨境电商网络平台技术作为服务业突破口来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知识产权输出的政策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的建设成效,阐释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进而,结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实际国情,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在全球经济贸易新形势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从产业链协同、营商环境建设、新动力培育、科技创新赋能、风险管控防范5个方面提出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科研合作质量和知识创新能力,提出基于国际科研合作的知识影响力评价方法,并挖掘影响国家知识影响力的因素。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于科研合作的知识流动网络节点特征演化,选择知识中心性、知识中介性和知识全局性评价各国知识影响力,并从国家特征和多维临近两个角度挖掘知识影响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知识影响力大幅领先,为其他国家知识产出和知识流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家经济水平、科研实力、开放程度及平均社会距离影响知识影响力,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与国家知识影响力不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总结了安徽旅游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基础,分析了后疫情时代安徽旅游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困境,探讨了安徽旅游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路径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中欧班列开通能否推动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技术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对中国创新驱动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18年25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显著推动了区域创新效率,平均提升了9.81%;异质性检验发现,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且集中在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机制检验发现,中欧班列开通通过城市创新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等渠道推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拓展性检验发展,中欧班列开通并未引致开通地区与周边地区的创新资源虹吸效应,而且中欧班列开通对省内地区和省外邻近地区产生广泛的创新效率溢出效应。本文揭示了中欧班列开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来的. 习主席出访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出访东南亚期间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这两个倡议连在一起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内涵与影响 “一带一路”的核心内涵 首先,它是一个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实体和机制;其次,它主要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如上所述区域合作平台来推进合作发展;第三,它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第四,它的愿景是与各方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杨波  李波 《科研管理》2021,42(1):47-56
本文将2014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式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2009—2017年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汤姆森全球并购和国泰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建立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专利创新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沿线不同省份企业的创新升级,而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成熟型企业相对于新兴型和瓶颈型企业,“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升级的效果更为明显。究其原因,“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提升市场竞争力度、提高研发投入强度、缓解融资约束程度和推进价值链攀升四个机制,促进了企业创新升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13-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从东道国特征视角研究了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多种逆向创新溢出渠道促进中国企业创新,其中外围技术剥离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大,研发成本分摊渠道次之,研发成果反馈渠道的影响程度最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东道国特征对企业逆向创新溢出渠道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特征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进一步检验的结果表明,不同东道国特征对企业创新原始创新能力和模仿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本文还发现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具有持续性,但影响程度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研究结论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科技创新合作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至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参与和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并得到广泛响应,是其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显著标志。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有利于中国在全球城市格局和产业分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人才对于“一带一路”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面对当前人才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吸引国际学生和科技创新人才的严峻态势,急需探索解决如何吸引高质量优秀人才来华深造、如何科学高效地培养更多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等重要问题。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中国科教发展现状对比、共建国家来华留学情况及关键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提出了设立“一带一路”海外人才培养中心、选培海外青年科学家、选拔高层次留学生、开展科创管理高端培训等4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提升中国高教国际影响并为“一带一路”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