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湿地技术是现在新兴的污水污泥处理技术,在我国南方应用较广。人工湿地技术将人工湿地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相结合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利用人工湿地技术,通过植物(主要是芦苇)、微生物、阳光、风等的作用稳定污泥,进而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将芦苇或其他湿地植物种植在铺设有填料层的人工湿地中,周期性的将含水污泥排入其中,使污泥分布于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过渗透作用流经污泥层和填料层净化后,经排水管流出。剩余污泥可经过蒸发等作用继续脱水稳定,从而将污泥转化成具有农用价值的肥料。本文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周期性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得出污泥渗滤液氨氮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污泥干化芦苇床技术是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泥干化床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系统。将湿地植物(主要是芦苇)种植于传统人工湿地的填料层中,周期性地将污泥布向湿地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积存污泥层渗透后,通过排水管出流;污泥中的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床体表面,通过植物的蒸发蒸腾作用和水面蒸发作用进一步脱水和稳定。本项目主要研究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变化特征。通过每周取样,记录,实验等来确定污泥干化芦苇床渗滤液氨氮的变化特征。最终比较出其渗滤液的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实验作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大量研究表明,湿地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碳汇,对于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有重要作用。由于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湿地碳汇功能有所减弱。污泥干化芦苇床是将人工湿地技术和污泥干化床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污泥处理技术,其结构是由浅层床体中的填料和芦苇等湿地植物组成。本文探讨了芦苇床的碳汇与碳释放受到温度、污泥、阳光等的影响情况,并针对芦苇床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泥稳定化处理,是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湿地植物芦苇种植于人工湿地中,再将污泥周期性地布向填料表面,污泥中的水分经填料层以及后形成的积存污泥层渗透后,通过集水管排出,并回流到污水处理系统做进一步处理。固体物质被截留在填料层表面,通过微生物内源呼吸、植物蒸发蒸腾等作用进一步稳定和脱水。稳定化污泥的脱水和矿化程度较高,最终产物适合土地利用和土壤改良。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经济绿色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以其独特地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从事污水处理的学者们。对于目前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现状,解决如何提高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效率问题刻不容缓。通过对当前形式的了解,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唯独环保经济、高效率的污水处理系统才能更好的在这个时代传承和发展下去。本实验通过对人工湿地稳定污泥中渗滤液的流量比较,总结出影响渗滤液流量变化的几个重要因素及变化规律。为芦苇床技术作出科学依据。通过试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得出加大渗滤液流量的最佳条件是:芦苇生长数量多、长势茂盛,设置通风管,气温较高且地表湿度较低时,渗滤液流量在本系统中最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我国污水厂剩余污泥的处理现状并提出了现行技术的隐含问题,在问题的基础上推举了污泥干化芦苇床技术的优势及所适用的条件。分析此新型技术在我国未来前景的同时举出其发展所需的必要地理条件及稳定化污泥推广,以期为污泥处理湿地的合理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污泥干化芦苇床中芦苇内生菌总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验经过摸索后采用Soil DNA Kit提取基因组DNA对不同来源的芦苇内生菌群总DNA进行提取。利用PCR技术对不同来源的总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和评价芦苇共生菌群改变,从而为改善芦苇床工艺设计提供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8.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人工湿地对污泥进行生态处理,有效稳定解决部分污泥中的污染物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人工湿地中各污染物被净化的机理,包括悬浮物,氮,磷等。  相似文献   

10.
将IOC内的厌氧污泥和某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污泥接种至上流式厌氧生物膜反应器(UASBB)中,经过43d的启动运行,形成颗粒污泥。在启动好后进水中添加亚硝酸盐和氨盐,UASBB温度控制在31~35℃,p H为7.3~8.3,留时间21.1h,上升流速0.14m3/(m2·h),经过145d的稳定运行,逐渐在UASBB反应器内成功将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耦合,氨氮的去除率为35%。外回流和添加填料加速了UASBB的启动。实验表明:p H、温度、溶解氧、氮氧化物和有机物对UASBB中厌氧氨氧化甲烷化反硝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择水葱、芦苇、金鱼藻、菖蒲、香蒲、莲藕6种植物,设计出4种植物搭配模式,采用无土栽培模式模拟人工湿地环境进行培养实验,实验时间是7月到9月。测定不同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水生植物能够明显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持续增长,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也逐步提升,在8月上旬,4种植物组合对关中涝池水体中的NH4+-N-的去除效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79%、89.83%、93.26%、89.40%。  相似文献   

12.
对西溪湿地生态系统内菰(Zizania latifoli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人工植物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群落中的土壤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土壤营养元素储量以及三种优势植物营养元素的积累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土壤TOC、TN和铵态氮含量较少,这主要是与土壤含水率有关;三者土壤营养元素垂直分布较为相似;三者植物叶以及穗和地下部分中N、P含量均较高;湿地植物群落(菰群落和芦苇群落)土壤TOC和TN储量比较高,而再力花群落土壤TP储量较高;芦苇积累TOC、TN、TP的含量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植物;人工栽培的再力花群落水体内各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两种湿地植物群落的水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人工湿地的运行机理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技术经济分析的结果表明:从技术上讲,人工湿地对有机物去除效率高达95%;经济上,人工湿地投资运行费用远远低于传统工艺,经济可行性好。日常养护中人工湿地存在填料堵塞,植物选择等问题,但在改善农村环境问题仍是一个存在优势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以城市污水监测与治理技术分析为重点,结合安徽省利辛县污水治理实际,从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城市污水回收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稳定塘处理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对城市污水进行监测与治理,为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于我国污泥处理技术的调查和研究,针对于我国的污泥处理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污泥一旦处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如何处理污泥与国际污泥处理热干化问题相结合看待,对于我国污泥处理的相关公司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希望我国污泥处理问题能够在不危害环境问题的情况下节能高效、对于热干化的调节以及对于圆盘式污泥间接热干化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和设备维护进行新一轮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研发背景人工湿地是通过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利用土壤、介质滤料、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具有出水水质好、投资维护成本低、生态多样性等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湿地面积有大有小,对污水处理的能力和承受能力也不同。在实际工程运行中,由于湿地入水的污染程度大、水质指标恶劣等原因,造成了湿地负荷运行大、湿地发挥功效低、出水水质不达标等情况,未能充分发挥湿地功效、达到预期的净化效果。因而入水经过预处理显得十分必要,其将最大限度减轻湿地运转负荷、减缓后续处理单元堵塞、增加湿地缓冲容量。结合现有状况,文章设计了一种适用于湿地入水预处理的多级组合装置,提出一种适宜处理模式,以解决市场痛点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有关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和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一般原则,并指出筛选与驯化人工湿地植物的思路及理论依据,为构建人工湿地、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植物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人工湿地是一项新兴的污水净化技术。植物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在净化污水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总结了灯心草人工湿地在污水净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许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317-317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水质、水量变化大,污染物浓度高且成分复杂,难于处理等特点。利用填埋场地区蒸发量远远高于降雨量的有利因素,将渗滤液回灌至填埋场表面,借助于表面蒸发和填埋层生物降解作用,可削减渗滤液水量、降低渗滤液有机污染浓度.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是处理污水的重要工艺。人工湿地基质中的含氮物质可以通过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的途径加以去除;磷可以通过植物吸收和物理化学反应从污水中沉淀到人工湿地基质上的方式从污水中去除。人工湿地中植物、微生物在氮的转化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操作方式也是影响人工湿地基质中营养物质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