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普罗米修斯》2012,30(4):377-393

Silicon Valley in Southern California ha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become a model for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ssociated with Silicon Valley is a common rhetoric and mythology that explains the origins of this area of high technology agglomeration and indeed the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ttributes needed for success. Governments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including Southeast Asia and Australia) have tried to emulate this growth through various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mechanisms, in particular, the science or technology park. More recently, promoting development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come to be seen as an integral feature of these parks'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we argue that the modeling process used by governments to promote Silicon Valley-like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tended to model the wrong things about Silicon Valley. The models have tended to be mechanical and have failed to reflect the nature of information and information industries. While we have not sought to develop a model for Silicon Valley in this paper,we address a number of issues that require attention on the part of anyone serious about this project. After discussing problems with previous attempts to model Silicon Valley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activity of modeling itself, we move to consider four issues that must be addressed in any real attempt to model Silicon Valley in Southeast Asia. The first is the role of the state and the problems that state involvement may create. The second concerns the contribution that universities can make to the project. The third is the role of firms, particularly Chinese firms. The fourth is the cultural context within which the 'model' will sit. Since technology parks are seen as a popular way of promoting high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y governments, the revised history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provides fresh thinking about modeling Silicon Valley in the Southeast Asian region.  相似文献   

2.
系统分析以色列主要科技创新政策并学习借鉴以色列先进经验,提出广东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广东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广东孵化培育政策,大力发展海外风险投资,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机制,培育复合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网络资本:硅谷群发展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硅谷创造了高科技发展的奇迹 ,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各种理论解释 ,本文试图利用网络资本理论分析硅谷的发展进程 ,并构建了聚集创新网络模型。指出硅谷的成功在于建立了良好的产业网络体系 ,网络资本是硅谷的核心能力 ,网络资本管理是硅谷群成功的关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管理是高技术园区发展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唐更华 《软科学》2001,15(2):89-92
硅谷高技术产业成功的根源既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技术创新,亦不能单纯地归纳为制度创新,而应归结为高技术与创新制度的完美结合。硅谷的技术优势已被广泛认同,本文着重从生产结构、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和“产学关系”三个角度概括硅谷的主要制度优势。硅谷模式对我们的重要启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培育风险资本市场是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最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务院在1956年主持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简称"十二年科技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形成了"以任务带学科"的规划科技模式。"十二年科技规划"由57项任务构成,其中以原子弹、导弹、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学和远距离操纵为最紧要项目。为了制定和实施该规划,国家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等本国科技力量,同时借助了苏联的援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取得重大科技成就,提前完成"十二年科技规划"。这使我国补全了学科门类并拉近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距离,对我国科技、国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冬梅  王向宁 《科研管理》2019,40(3):126-132
目前,我国高校在科技评价中,普遍存在“注重数量、看轻质量”的问题,对科研成果、科技人员的不恰当的量化评价,并与利益挂钩,导致科研成果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无法紧密的联系起来。尤其对于行业特色高校,行业背景浓厚,对科技成果的应用性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成果实际应用的考察应该成为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指标中的关键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科技分类评价开展了探索与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科技评价的现状,探讨了当前行业特色高校科技评价的不足之处;然后基于科技评价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科技评价的三大基本原则:坚持分类评价、建立高效评价机制和建立特色评价体系。最后引入了灰色理论,研究了行业特色高校的科技评价模型,并且针对行业特色高校的特点,重点确定了分类评价指标,提出了关于行业应用、学术成绩和行业指导这3个方面共19项分类评价指标,同时提出借鉴英美等国家比较成熟的科技评价体系来完善我国行业特色高校分类评价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纵向科研项目对于高校进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典型煤炭行业高校近10年的2 648个纵向项目为样本,研究行业高校纵向科研项目结构构成、项目负责人年龄结构、入职时长以及实际到款关系。研究表明:国家科技计划改革对高校纵向科研影响很大,急需协同创新;科研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帕累托法则效应明显,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成为校纵向科研的重要经费来源,更加注重为基础研究创造条件;急需建立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相适应的人才制度;行业工科高校在社科领域的研究薄弱,急需政策引导激励。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比较看区域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竞争力发展都有其相应的路径,明确这一路径及其有关要求,对竞争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通过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新西兰企业和韩国半导体工业能力发展路径的比较,对我国区域竞争力发展的可能路径作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高校科技产业的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兴起的社会经济因素,并对进一步发展我国高校科技产业提出了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借鉴OECD国家的经验及美国与欧盟的比较,阐述了适度的科技投入规模和有序的公平竞争是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两个宏观必要条件,指出我国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技税收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敬水 《科学学研究》2002,20(4):377-381
运用税收鼓励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并促进高新技术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以提高本国经济的科技含量 ,增强本国经济的竞争力 ,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本文分析了值得我国借鉴的国外科技税收政策的基本经验 ,结合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现状 ,提出了我国科技税收政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完善我国科技税收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国内陆地区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的基本态势,指出部分内陆地区大城市正在面临发展科创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初步具备孕育科创产业的科技资源与经济基础,但也普遍存在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投入不足、缺少科创企业和创新配套服务机构等问题。提出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的机制与路径,即要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形成以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为创新动力源,以科创企业为龙头,以一流的法律、会计、审计、信息服务、融资机构为中介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发达国家及沿海地区紧密互动以获得创新溢出效应。并进一步提出在构建内陆科创中心城市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投资、重复投资、经济金融化等现象,实现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乳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大等产业特点.论文分析我国乳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认为我国乳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主要体现在养殖环节上,产业政策对解决乳业技术追赶起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讨论我国乳业的产业规划、法律法规、科技计划、产业标准等对乳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并围绕我国乳业技术追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析民营科技园的建立模式及管理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  章红虹 《软科学》2003,17(3):52-5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科技工业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民营科技园的崛起,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业园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我国民营科技园的发展,不可能照搬“硅谷”模式,这是由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决定的。其发展既要体现“民营”这种全新的运营、管理模式的特点,又要与我国不很发达的市场经济相联系起来,建立一种从实际出发的园区发展模式及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朱可嘉  蒋家东 《科技与管理》2012,14(1):59-63,68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的是发挥科技体制支撑作用,并以此作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技术成果转化成效,扩大产业化应用范围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战略新兴产业科技体制现状分析入手,深入探究制约科技体制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主要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析高校科技育人外部环境、政策支持以及校内科技资源,并将广东省某医科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分别设计教师版与学生版高校科技育人现状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案例高校教师的科技育人理念认同、教学实践、科技资源教学转化、环境支持相关情况,以及本科生的科研需求、学习方式、环境支持相关情况。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需求变得更为迫切,科技育人政策关注度显著提升,但省级层面予以高校科技育人政策支持的细化程度不足,高校层面推动科技育人的措施不成体系,高校内部科技资源较为丰富但教学转化率低,本科生科研实践程度不足。最后依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顶层制度设计、整合育人要素、革新组织架构、建设师资队伍4个方面对构建高校科技育人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基于高校科技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科技资源配置的状况,并对比了不同特征下的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科技资源状况满意度评价差异。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工作者对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状况不满意,科技资源配置存在过度“行政化”、资源重复分配以及共享率低等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学科特色与高校科技资源配置大局相协调、节约和共享相一致以及创新评价和人才激励相配套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广东省高度重视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采取了完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平台建设等行之有效的举措,但是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比较,还存在信息沟通不畅、产品创新能力不够、专业机构缺乏等薄弱环节。对广东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策绩效评价是全面展现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江苏高校“科技改革30条”及配套制度等科技创新政策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AHP-熵值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对江苏五种不同类型高校“科技改革30条”政策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江苏高校“科技改革30条”政策实施取得良好成效,但高校间政策绩效存在较大不均衡性,部属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重点支持高校政策绩效水平远高于其他类型高校;科研评价和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是江苏高校科技创新政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以上研究,从坚持体制机制改革和差异化发展战略两个层面,提出政策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硅谷与128公路--美国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斯坦佛工业园区的建立,是现代意义上硅谷的开始;工业研究园的建立,是128公路的发端;二者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一定的计划性、与研究性大学为邻、风险投资、气候与生活质量是硅谷与128公路的共同点,但二者在企业集群、社会结构、区域文化、产业体系与企业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并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