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会议暨第五届评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9月20日在京召开。经评审委员会评定,2007年度共有17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0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外  相似文献   

2.
王瑞 《中国科学基金》2012,(1):28-29,37
同行专家评审制度是科学基金尊重科学规律的制度设计。随着科学基金事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基金评审制度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之中。本文在分析现行的科学基金评审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独立式阶段评审法,并从不同层面进行了初步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学科布局的重要性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人才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它主要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吸引海外人才,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设立以来,已在高层次学术人才培  相似文献   

4.
对信息学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从资助情况、实施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培养学术带头人,加速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均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果,但对申请材料是否有包装和水分,评审机制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均衡发展等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实施以来,对于培养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稳定科学研究队伍,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促进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技术在内地的交流与应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科技界的广泛好评.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后的资助工作,本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的资助概况以及近3年来的受理、评审以及资助情况等进行了粗略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基金》1995,9(2):77-78
199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会于1995年2月16—18日在北京举行。经过以朱光亚教授为主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讨论、评审和无记名投票表决,评定出1994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名(名单附后)。资助金额为:一般实验科学,每人3年60万元,数学、纯理论物理学和管理科学每人3年30万元。  相似文献   

7.
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结果于11月在北京揭晓。经过以张存浩院士为主任的评审委员会认真严格的评审、讨论和无记名投票表决,评出1997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112人。对从事一般实验科学研究的获资助者每人3年资助60万元,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每人3年资助30万元。1997年度全国共有371名青年学者提出申请,申请人数比上年度增加47名。在112名获资助者中,平均年龄37.8岁,具有博士学位的108名。中科院系统43人,占38.4%。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经费总额上年度为5000万元,…  相似文献   

8.
科学基金评审制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重要制度之一。在科学基金评审中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十六字原则,其中公正是科学基金的生命线。能否保持公正,最终落实在参与评审的人(评审专家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专家系统包括委外专家和委内专家,学科主任是委内专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评审过程的组织者,对贯彻十六字原则和搞好评审工作负有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坚持以人为本,激励和支持原始性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天,生命科学部在这里举行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评审会议.我代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参加答辩的青年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我想借此机会,将中央对我委的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五"计划纲要以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同时,对评审工作提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在组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发现新问题,研究新对策,以促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健康发展.科学部在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过程中注重把握正确导向,鼓励青年学者扎实工作,勇于创新,解决基础研究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中的关键问题,把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会办成不同学科之间高层次的学术交流会议,使获资助者在不同学科学术思想的交叉与碰撞中获得启发,同时展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资助者所取得的基础研究成果,反映科学基金资助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