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开放科学蓬勃发展,推动着全球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开放科学治理旨在逐步加大科技进步过程的透明性和全球参与度,确保全球范围的低成本开放,加快成果的全球传播和共享,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随着开放科学发展势头愈发强劲,一系列挑战逐渐涌现。通过对开放科学治理框架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治理逻辑,明确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将有效推进我国开放科学治理体系构建,加速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助力我国于2040—2050年成为全球知识共同体的“领航人”之一,推动我国世界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开放科学作为全球科学研究新范式,已成为科技界及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梳理当前国内开放科学的研究进展及实践探索,可促进该领域主题研究,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文本分析等方式,梳理开放科学的概念及内涵、发展动因及现实意义,并从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对主要研究观点进行综述。目前,国内现有成果广泛探讨了开放科学的概念及内涵、历史演变、特征优势、驱动力及影响力、障碍挑战、实践机制、相关政策等内容,显著推动了开放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未来建议我国在开放科学政策系统的体系化研究、开放科学实践研究及发展路径探索、科研全过程的开放科学实践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化。  相似文献   

3.
开放科学确立了一种可重现、透明、共享和合作的科学研究新范式。对于全球科技期刊而言,开放科学本质上带来了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文章简要梳理开放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趋势,分析开放科学给全球科技期刊带来的主要挑战,总结全球科技期刊在应对开放科学挑战时采取的一些新举措,提出我国科技期刊在开放科学环境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科技创新,必须大力推动开放科学,开放数据成为开放科学的重要组成。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由物理实体和虚拟系统组成,是支撑开放数据和满足不同领域数据应用需求的基础,其发展是信息技术演进的客观过程。文章分析了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的要素,阐明了开放数据基础设施对促进开放科学实施的意义和积极作用,分析了我国开放数据基础设施的现状,针对我国开放数据基础设施存在的不足与挑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开放科学已经上升到全球战略层面。开放科学政策将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加速器”作用。当前我国在开放获取政策、开放科学基础设施政策等制定与支持仍显不足。我国开放科学政策的现实需求来自我国正在形成的开放创新科研场景,长期需求来自开放创新生态的构建。文章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框架的开放科学政策体系,提出适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放科学建议书》的政策行动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我国科技期刊应对开放科学潮流提供参考.[方法]挖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开放科学建议书》中与期刊出版相关的内容,整理归纳利益相关者的开放科学诉求及对期刊出版的建议,对比开放科学与开放获取对期刊出版的不同要求.[结果]《开放科学建议书》涵盖开放科学对期刊出版的直接要求、参与方式、间接影响;利益相关者就开放科学...  相似文献   

7.
国内开放科学数据的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数据是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科学研究将以数据为中心,以数据为驱动。有效利用开放的科学数据将是提高科研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访问调查我国开放的科学数据平台,对其进行分类总结,并用知识地图的方法对开放科学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可视化表示。进而从其开放的数据资源类型和提供的数据服务两个方面分析其特点。最后,结合目前的互联网环境,提出科学数据开放存取工作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模式在系统性构建方面仍然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对各类科技计划产生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工作造成阻碍,且目前学界对科学数据共享生态系统的研究尚较为匮乏。因此,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的具体内涵,根据相关机构、相关人员、政策法规、数据对象和基础设施等系统要素构成,分析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特征,发现其呈现全要素整体性、全流程协同性、全时空开放性和全制度调控性的特征;并通过梳理发达国家有关研究资助机构对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主要政策和经验做法,分析指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仍未全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数据汇交工作,各有关机构尚未制定符合自身要求和特点的、专门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也尚未全面建立数据管理计划提交制度,此外还存在未全面开展科学数据的可信认证工作等问题。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优化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对策,包括强化全面开展科学数据汇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前端控制以及构建自主可控的科学数据可信认证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李琦 《今日科苑》2023,(2):65-74
开放科学打破了“黑箱”式的科学研究,在其推动学术交流更高效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著作权等一系列问题。为分析开放科学视域下的著作权困境,探索解决策略,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视角,剖析开放科学视域下著作权风险,构建柔性“开放科学+”生态圈,探索从完善政策环境、强化协同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增加资金投入四个维度解决开放科学视域下的著作权问题。柔性“开放科学+”生态圈的构建,为缓解著作权困境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从开放获取的含义及其技术机制入手,分析我国科学信息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开源已成为全球科技进步至关重要的创新渠道。开源创新体系建设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全球软件价值链和高新技术产业链必不可少的一环,需要更完善的开源创新生态。文章在系统梳理欧美先发国家开源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开源生态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促进我国开源创新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尹达 《情报探索》2014,(2):57-60
从传播学视角探讨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特点,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传播媒介及学术传播效果,以期明确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在学术传播体系中的地位及传播特性;进而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促进我国开放存取型学术期刊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下,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是发展科技产业的双翼,同等重要。自主可控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开放合作则允许我们充分开展全球分工与合作,获得竞争优势。文章分析了计算机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技术创新:移动芯片ARM和移动操作系统安卓(Android),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计算机产业,探讨了新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如何才能建立有竞争力的应用科学技术体系。文章认为:(1)只有从源头或者主干开始的基础性技术创新才可能真正做到自主可控,并充分享有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好处;智能计算机是中国建立自主可控和开放产业的一个机会。(2)只有改变评价体系,从机械地统计论文数目和引用转向重视从源头或者主干开始的基础性技术创新,改变头重脚轻的学科布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充分利用国际智力开展分工与合作,才能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科学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有效地消除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流障碍,促进了学术交流的开放与自由。以图书情报领域的期刊为例,以DOAJ收录的期刊列表为数据源,探讨OA期刊的出版形式及出版规律,旨在明确国内外当前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开放存取期刊的发展,并与传统学术期刊进行比较分析,找到OA期刊的出版特点,希望对我国的OA资源建设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大道  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90-300,319
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是在全球可持续性科学蓬勃发展中、以着力解决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色的学科创新。将区域作为一个开放、动态变化的系统,探讨其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状态及应对能力,研究区域系统中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以及区域内部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协调程度,解剖在科技、体制、文化不断创新驱动下的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竞争能力,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领域最受关注的科学命题,也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弥补地球系统科学重自然圈层相互作用、轻自然与人文圈层相互作用的缺陷方面具有独到的学科价值。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助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可持续城市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咨询报告、主体功能区划和灾后重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地域规划的研制,在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重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经济布局、走可持续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方面,影响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决策,转换为政府行为,已经或正在改变着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70年来信息化的发生和发展,以及计算机科学在其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分析了迄今为止全球信息化所经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3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计算、网络、数据和软件无处不在的新环境,及其带来的产品创新和系统创新的重大机遇;阐明了智能化是全球信息化竞争新的制高点,人工智能和计算科学成为信息化在新的发展阶段的科学技术基础,各领域的科学家,无论是自然科学家或是社会科学家,均已不能置身信息化之外;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表明,计算科学是任何一个学科领域翻开新篇章的有力工具,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前沿,学科数字化和科学的数字化革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当前国际开始重新审视OA模式,对于仍在OA推进阶段的中国,有必要确切了解国内OA需求,为中国发展OA提供依据。[方法/过程] 采用对群体中较高层次人员的问卷调查、面访方法,调查中国3个科研群体的OA认知与发展建议,并借鉴用户画像方法,分别构建当前学术交流环境中、面向开放科学未来场景中的我国科研界OA认知画像。[结果/结论] 调查发现,期刊主编、图书馆馆长较关注OA模式转型中的自身发展,科研人员对OA概念与意义的认知弱、参与差,但3个群体均建议由国家层面来推动OA并形成中国特色的OA发展模式。用户画像分析发现,我国科研群体OA发展需求从开放出版和学术影响力提升拓展为开放知识交流和知识利用。本文首次提出中国科研界已经具有开放科学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的中国软科学--中国软科学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软科学表达和传递的乃是对日益复杂、深化和一体化的科技、社会、经济现实的关注,它树立了人文和科学的融合,科学知识诸领域的沟通和合作,试图在复杂和开放的条件下,有机地解决人类认识上的困境,整体地给出科技、社会、经济发展中一系列实践性问题的答案。中国软科学以科学民主决策为中心的鲜明宗旨,是支撑民主和科学决策的整个科学知识体系。软科学在中国成为广泛接受的综合性学科、系统性视野和整体性方法的化身和符号。在20多年的发展中,软科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成就和问题是中国软科学持续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刘贺  胡颖  王冬梅 《科研管理》2019,40(9):282-288
大型科研仪器作为发现自然规律、探索未知领域、实现技术变革的重要科学研究工具,是探索前沿科学、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强国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大型科研仪器规模也不断壮大,重大原创成果不断出现,但利用率较低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本文通过对全国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分析,从仪器原值、类别、所属机构、所处地理等方面,对目前的开放共享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