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新仲 《科教文汇》2009,(16):205-205
严格责任原则是起源于英美侵权法的一顼重要原则,但其适用范围已扩张至民法、社会法和经济法等法域。本文认为,严格责任原则虽然起源于英美法上的无过失责任原则,但却与无过失责任原则有重要区别。严格责任的本质是过错推定,其实质则是过错责任。  相似文献   

2.
"过失杀"是唐律杀人罪中主观恶性程度最轻的一种,其含义是行为人无杀人之意思而致他人死亡,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非故意与未预见。具体地说,唐律中的"过失杀"包含了两类行为:意外致他人死亡与轻微过失致他人死亡。"过失杀"的科刑原则为"以金赎刑而不科真刑",此种"赎铜"兼有刑事法上之刑罚与民事法上之损害赔偿两种属性。但尊长犯卑幼"不用赎",法律免除刑事责任,律中所言"勿论"、"无罪"、"不坐"皆是;卑幼犯尊长"不准赎",律中视具体情节科以徒、流、死之真刑。通过"过失杀"科刑的原则与例外,体现出的乃是唐律对以尊长为中心的家族名分制的认同与维护。  相似文献   

3.
过失侵权的本质在于违反了"合理"的注意义务,当事人低于"合理"的注意水平就构成过失.以侵害人和受害人的注意水平建立直角坐标系,可以图示表现出侵权责任原则,包括过失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对侵权责任原则作数学图解是有趣的,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汪文 《科学中国人》2007,(9):126-128
因服务消费而导致的服务责任问题已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服务消费的责任分配尤为关键。我国目前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于服务责任的分配问题规定极为模糊,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考察我国服务消费问题的现状,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以及服务责任归责原则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仍应确定服务责任的无过失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5.
钟奇江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1):165-166
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平衡合同相对性与债权不可侵性之间矛盾的价值准则,也是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理论基石。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被侵害的债权必须合法有效存在、侵权主体为债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侵权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侵害他人债权的故意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警察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警察使用武器、警械造成第三人伤害时属于国家赔偿责任的范围,但对于警察合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第三人身体伤害或者死亡时国家应依法给予补偿。但现行法律规定此种情况下参照国家赔偿法进行补偿,而补偿的标准又低于赔偿。因此,对于警察使用武器、警械应区分使用武器、警械时的权利性质、使用武器、警械时的法律状态以及警察是否存在主观过错,以便辨别违法使用警械与合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第三人伤害的赔偿责任。警察在合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第三人伤害的情形下理应按照民事侵权责任的赔偿标准对第三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通过对过失引起火灾与意外事件的法理分析,明确过失引起火灾的判定思路,为在实际工作中对过失引起火灾作出正确判定与处理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怀谦  张颖慧 《科教文汇》2008,(25):218-218
共同过失下的行为也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应加以遏止。确立过失共同犯罪,则既能使共同过失者中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并没有因果关系者入罪;又能减轻侦诉方在入罪上的举证负担,这无疑增大了对共同过失者在惩罚上的严厉程度,从而有利于预防该类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刘兆燕 《科教文汇》2007,(9X):172-172
如何区分故意与过失,一直是刑法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当前刑法学主流观点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李建贵伤害案的剖析,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何爽 《今日科苑》2008,(11):138
对《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的交通肇事罪共同犯罪问题分析,作为过失犯罪,不应存在共同犯罪的情形,司法实践中遇到此情形应如何定罪,应根据主客观一致、罪行相适应原则,结合具体案情,分别予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1.
如何区分故意与过失,一直是刑法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当前刑法学主流观点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李建贵伤害案的剖析,对故意与过失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合理预见规则对于解决违约精神赔偿范围和程度难以确定可能导致的有失公允问题,衡平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纠纷中的利益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中的合理预见应遵循“违约人与受害人双主体承担预见义务”、“预见义务的时间界定为违约之时”、“以理性第三人认识作为预见标准”、“预见内容限定为损失的原因、种类和范围”、“预见程度仅作为故意违约情形下的例外要求”等特殊法则.  相似文献   

13.
深刻分析和认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危害,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效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交通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迫切要求。所以,要科学理解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对于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只能是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深刻分析和认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危害,严厉打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有效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交通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迫切要求.所以,要科学理解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规定.对于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只能是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连带责任制度是我国民商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连带责任制度的施行不仅对监督责任人履行合约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保障交易的安全性,还对责任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保护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发现现存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这不仅使部分不遵守规则的人有了可乘之机,更是影响了民商法对于交易双方财产安全的有效保护。因此,本文以民商法为基础,通过对连带责任的含义、特点、施行现状及具体分类这四方面对连带责任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论述了民商法学中连带责任的思考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作为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属于过失犯罪。因而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在认定犯罪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刑法对过失没有规定,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行业特殊性,认定医务人员主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医疗事故罪主观方面所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1 混合过错概述混合过错是侵权行为法的概念 ,也是合同法的概念。侵驻行为法中的混合过错 ,是指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 ,不仅加害人有过错 ,受害人也有过错 ,其法律后果是过失相抵。混合过错是一种重要的侵权行为形态 ,与普通过错和共同过错相对称。大陆法称混合过错为与有过失 ,英美法称之为共同过失。我国民法根据原苏联民法理论 ,称之为混合过错。民法通则第 1 31条规定 ,“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 ,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混合过错从性质上讲是一种抗辩事由。在瑞士 ,混合过错是一种完全抗辩事由 ,是加害人的免责条件。在法国 ,它是一种不完全的抗辩事由 ,仅作为加害人减轻责任的依据。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混合过错 ,应理解为一种不完全抗辩事由 ,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1〕。与其他两种过错形态相比 ,混合过错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1 混合过错中的损害具有只针对受害人的特定性。即双方当事人的不当行为仅导致一方当事人遭受损害 ,而不是双方都有损害。1 .2 加害人与受害人主观过错并存是混合过错的本质特征。双方过错并存不是基于意思联络 ,而是双方行为的偶然结合才造成了损害后果 ,双方行为既具...  相似文献   

18.
债之相对性是支撑债法独立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在民法的不断发展中,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现象越来越突出,使债的相对性受到了很大冲击。本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作出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连带责任这一法律规范制度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主要表现在债务纠纷中所产生的共同侵权责任,是一种以最保护债权人为最终目的的法律权利规范。连带责任是我国民商法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尽管连带责任在民商法的许多领域中都具有相关的明文规定,然而我国却依然没有一部对其进行全面反应的法律条文,并且,理论方面对这种连带责任所做的相关研究也非常少。本文在分析民商法概念的基础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由于保险合同自身的特殊性,其缔约过失责任与一般合同有所区别.本文对保险合同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其界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