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侯德红  邢莹 《新体育》2022,(6):110-112
岭南民俗体育文化出现了传承人口日渐减少、文化元素渐趋单薄,民俗氛围淡化等问题,体育文化成为民俗体育企业赖以生存的软实力,岭南民俗体育企业的发展时间短,产品创新和自主创造能力不强;岭南民俗体育产企业发展急需和文化创新共鸣共频,从发展体育企业的层面来剖析岭南文化传承的关键节点,激发体育企业发展与文化传承联动的内生动力,助力国家体育产业5万亿目标。搭建以企业为载体的文化传承平台,拓宽岭南文化传播路径,助推体育企业在创新中发展,文化在创造中传承。  相似文献   

2.
冰雪体育的悄然兴起使得冰雪体育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正确认识冰雪体育资源价值是了解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从冰雪体育资源的经济价值、冰雪体育资源的生态价值和冰雪体育资源的文化价值三个方面构建冰雪体育资源价值的分析框架,并据此对黑龙江省冰雪体育的资源价值进行评价.发现黑龙江省冰雪体育产业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生态破坏严重和文化独特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并从加强品牌营销、提升服务质量、注重生态保护和打造特色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资源价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师永斌  闫晓鹏 《精武》2013,(19):99-99,101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无论在各种民俗节日中;还是在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都展现了巨大的魅力。河南省具有丰富的民俗体育资源,以旅游大环境为依托,民俗体育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由于河南省整体体育水平不高,民俗体育产业组织规模较小,产业附加值不高,使得河南省民俗体育发展较为缓慢。本文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分析法等方法对河南民俗体育现状进行梳理,为实现河南省民俗体育产业化,推动河南省民俗体育经济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范围内以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传媒等为主导,带动社会高速发展的体育产业不断扩张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体育产业扩张过程中催生的体育文化也将成为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在体育产业扩张过程中如何加强体育文化的培育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从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间的关系着手分析,进而提出了围绕传统文化的吸收、健身文化的打造、公共体育服务文化体系的构建、体育文化自觉到自强的锤炼等方面培育切合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发展实际的思路,以期为推进我国体育产业文化升级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吴平 《湖北体育科技》2014,(4):286-288,292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产业需要创意进行了成因分析,介绍了体育创意的分类及实现创意的条件,并着重阐述了中国体育产业要在文化内涵、营销推广、体育赛事组织及体育用品生产四方面进行创意以获取盈利,提升体育营销水平,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6.
民俗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交叉行业,成为当前旅游业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体育产业的一个亮点。本文分析了开发山西省民俗体育旅游的基础,以保护性、效益性、组合性、独特性、文化性原则出发,从政策、资金、合作与竞争、宣传等方面论述了山西省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为山西省民俗体育旅游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政府在体育产业营销中发挥作用的必要性,并对其相应的发挥作用的领域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体育产业组织管理模式、体育消费的特点、体育消费的正外部效应都要求强化政府的体育营销功能.政府应当在重视自身营销、树立政府形象,鼓励、支持、规范体育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体育市场营销三个方面发挥营销功能。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2):9-9
为促进中国体育产业营销的专业化、规范化运作,加快中国体育产业的品牌建设首次以发掘业内成功体育营销案例为主的评选活动——“2006年度中国体育营销星光奖评选”于2005年12月28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与复奥体育产业中心联合发起主办,旨在回顾中国体育市场年度最具意义的营销案例与企业.从而带动和促进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妈祖民俗体育的形成、特征与发展。妈祖民俗体育的形成与海洋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古人神灵信仰、民俗民风及节日庆典等密不可分。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民俗性、时空性、传承性、交融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提出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来保护和促进妈祖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主要集中在以奥运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区域发展、体育品牌赛事建设等方面,存在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体育文化消费总量过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尚未形成、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结合力度不够等主要问题.从城市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发展北京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分析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文化自觉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关键;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功能等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和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并根据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在规律,提出了构建并加强群众体育健身与文化生活传承体系、学校体育教育传承体系、民俗体育旅游与体育产业传承体系、体育竞赛活动传承体系、对外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体系建设,使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体育强国建设实践中得到有效利用和永续传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幸运的是,国家已经加大对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在这个进程中,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已经唤醒了人们对其的热爱和追寻。本文以"山西挠羊赛"为视角,通过追溯其发展历史及目前的保护现状,然后分析民间体育非物质文化在法律保护上存在问题的原因,最后积极探寻解决其法律保护不足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唤起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希望对我国民间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俗旅游的不断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与民俗旅游的结合将会越来越密切,民俗旅游对当地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德夯民俗旅游中的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内容,探寻德夯民俗旅游与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关系。通过德夯民俗旅游对苗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效研究,为少数民族地区走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促民俗旅游、以民俗旅游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良性互赢之路,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民俗体育是指在体育中能够体现某一民俗活动功能和文化意蕴的体育。民间体育是在民众中开展的、非官方的体育。传统体育是指人类历史上已创造并衍传至今,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民族体育是反映和承载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共同文化,并为民众共同享用的民族整体的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民间体育、民族体育、传统体育的关系错综复杂,民间体育包含民俗体育,传统体育包含民俗体育,而民间体育与民族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与民族体育以及民族体育与传统体育之间,相互交叉、重叠。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彩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体育彩票进行文化营销既符合时代特征,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体育彩票文化营销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对体育彩票进行文化营销可采取公益文化营销模式、传统文化营销模式、体育文化营销模式、地方特色文化营销模式和娱乐文化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汉江庆典作为韩国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融合的代表,彰显了韩国民俗节庆的体育表达。通过对汉江庆典的演变、文化内涵与游戏表征进行探析,架构起民俗体育与节庆旅游的耦合机制:竞技性体育+娱乐式传统民俗文化融合、体验性民俗+参与式民俗体育文化融合、观赏性文化+学习式节庆旅游文化融合。反思关公文化旅游节庆的启示得出:“武圣杯”体育赛事的泛娱乐化开发;关公民俗体育的身体展演与文化意蕴;关公文化的体育仪式与精神符号架构。为关公文化节庆旅游与民俗体育的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确立分类的基本原则,并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传统体育类(包括民族体育和民俗体育类)和民俗活动类(类体育类),建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类别中各种涉及民族传统体育的称谓统一为"传统体育",体育系统应不同程度地参与,进行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19.
采用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集美龙舟赛的缘起,深入剖析集美龙舟赛从民间体育活动向现代竞技体育商业化运作转型,从封闭的民间体育活动向开放的文化交流活动转型的演进历程。集美龙舟赛在不同时期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对我国民间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有启示意义:以现代体育为依托是民间体育生存和延续的路径之一;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是民间体育传承过程中的必然;资金、政策支持是民间体育传承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