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形成体育课程因素的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根据它的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素材性资源(如运动方式、经验和方法等)和条件性资源(如体育场地、器材、人力和物力等);根据空间分布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等。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体育课程资源还可以划分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设施资源、内容资源、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相似文献   

2.
魏刚 《体育世界》2007,(5):26-28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是顺利实施体育新课程的重要保障,文章重点探讨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和开发途径,主要从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主要途径.以平衡协调的科学观均衡地开发利用高校体育素材性课程资源与条件性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与校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资源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人力资源建设与开发,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识别、筛选、创新与利用能力,这是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避免盲目性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宋旭 《体育学刊》2007,14(3):9-11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具有多样性和特色性、价值潜在性与可开发性、功能多元性与可替代性及过程性与生成性的特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紧紧围绕着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满足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游戏和劳动可以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1.课程资源的分类(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分,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按照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4)按照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5)按照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6)按照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2.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1)《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在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中《,课程标准》中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①发挥体育…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提出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中心。在明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开发的必要性和意义,利于推进处于进行时的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体育教学核心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生命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分析课程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生命化发展,并将生命教育理念融于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4个方面。研究认为:将体育知识视为认识体育生命教育的基本元素之一、将体育体验视为体悟体育生命教育的途径、将体育技能视为拓宽体育生命教育范畴的方法、将体育运动项目的改造视为丰富体育生命教育多元化内容的突破口,从根本意义上解析体育课程资源的生命化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保健课程的内容体系应充分开发与利用现有课程资源,从学生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选择终身体育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实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9.
崔伟 《体育学刊》2007,14(7):76-79
依据后现代主义思想和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主张,阐述了在后现代课程语境下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理念的转变:体育课程的目的应聚焦在全人发展上,体育课程内容应体现多元化取向,体育课程实施应注重创造性和重建性,体育课程评价应彰显多元与差异,体育课程决策和管理应走向权利分享。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对体育课程改革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引进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理论上探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一种类型——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引进。阐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引进的概念、种类和方法。认为:体育课程引进的内容资源包括新体育运动项目资源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资源;体育课程资源引进可分为判断项目自身价值、确定选取项目原则,考察资源引进的操作性平台,落实教育对象等步骤。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体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吴健  常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1):121-124,128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教育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体育课程的改革同样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1.前言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是指对体育课程各内容要素进行的安排和排列,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体育课程内容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为学生建构出一个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内容知识体系。体育课程内容知识体系的建构,主要涉及纵向和横向两种组织形式。纵向组织强调顺序性、连续性和纵向关联,即关注内容的难度与深度的递进;横向组织则强调内容的范围和横向关联,即关注内容的广度与范围的丰富。这样,在进行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时,就存在着使两者如何协调的问题,因为只有两者在课程内容组织中达到了一种均衡,课程内容的组织在整体上才是科学的、完整…  相似文献   

13.
梁潇 《体育世界》2013,(5):9-10
课程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和构建适合我国学校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改革,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个性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探究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与改革为出发点,提出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终身体育为目标,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程资源开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在实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下,体育课如何迎合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什么是课程资源开发,开发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的原则、途径等,试图为体育课程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前后经历了八次体育课程改革。历次改革,体育课程的育人思想和课程目标基本上都比较一致,其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来加以开发的思想,是学术界和广大体育教师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识。在每一轮成功的体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中,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开发、体育课程结构与课程模式、体育课程实施、体育课程评价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认为:体育课程目标分类已从关注身体素质领域和认知领域拓展到学生的情感领域;体育课程内容选择注重民族性、区域性和文化性;体育课程模式发展趋于多元化;体育课程评价是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体育课程结构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得以有效运作的基础,是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证。通过从体育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的研究入手,对当前高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理性的剖析,探讨开发和有效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禀承独特的文化资源,湖北教育事业也呈现出独有的魅力。一个拥有约1.8万所中小学,近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大省,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它成为向一个教育强省目标迈进的必由之路。湖北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既是湖北省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新去认识开发和利用湖北体育文化和教育资源,这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进步与发展是很有创造价值的。一、对湖北省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教育部制定的《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是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有引进、改造和创编三种途径.本文逐一讨论体育课程内容创编释义、身体练习资源及利用身体练习资源创编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以期为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提供操作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韩国初中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自1955年以来经过了6次课程改革,现行的第7次课程改革的内容设置,从理念到标准更加凸显课程的人性化,以必修课和选修课形式设置体现出季节性、民族性等特点,而"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运行体系则彰显课程政策的指向性.韩国现行初中体育课程设置给我们如下启示: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应走多元化途径;国家课程管理政策与学校课程运行政策的适切性亟待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既要体现学科价值,又要考虑生活价值和学生需要;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应关注改革前后的连续性与操作性;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