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体育概念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洪潭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19,26
认为研究体育概念的适宜方式是连续撰写论文。作者于1989年写出其第一篇专题论文,认为体育的属性是人的肢体活动,其种差是强化体能和非生产性。该专题研究持续了20多年,现已构织出体育概念四级对接体系。  相似文献   

2.
体育真义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对体育能够增强体质,祛病保健,益寿延年的传统信条提出质疑,通过对体育的基本属性和两大种差特点的分析,提出体育是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从体育本质看体育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证体育的本质是永无止境地强化体能,因为强化体能是体育其事最稳固最鲜明的特征.体育教学的主旨是运动技术的有序传承,尽管体育活动也有一定的健身功能.体育课不应改造成保健课,学练运动技术则是强化体能的手段保证.  相似文献   

4.
体能一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在我国运动训练实践与术语中高频率地出现。《词海》将体能定义为人体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育大词典》认为,体能是体质的组成部分,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杨世勇等编著的《体能训练学》一书中,认为体能是指机体的运动能力,是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  相似文献   

5.
王聪 《体育世界》2014,(2):76-77,71
通过文献资料和比较方法,分别梳理、总结了体育概念在国内和国外的发展历史,并对其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找出了其中的共同点,对争论的焦点进行了思考,确立了自己对体育概念的定义,坚持与时俱进,注重历史的继承性和批判性,认为体育就是旨在强化体适能的非生产性肢体活动,并随着时代发展衍生出相关功能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6.
体校是向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培养、激发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其文化知识和训练水平、竞技水平,对振兴我国体育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激发体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教育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1.1认识体育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认识到体育是一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是强化体质的一切非生产性的人体活动,体育在医疗、健身、娱乐、艺术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体育概念及目的任务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指出近年来有关体育概念及目的任务论述的不足,运用多学科理论围绕体育特点再做深入探讨,提出了新的体育概念体系和目的任务。上位概念旨在强化体质的一切非生产性的人体活动;下位概念包括:健身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医疗体育、艺术体育。现阶段我国体育的目的是:尽快建成世界体育强国,逐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为此应完成三大任务:大力发展竞技体育,着力抓好学校体育,尽力倡导全民健身体育。  相似文献   

8.
<正>五、大课间体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一)教育性(详见本刊上期杂志)(二)科学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核心追求是通过简单易行、丰富多彩的体能练习、体育游戏、体育运动等提高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健康。因此,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一定要注意选择对于提高学生体能效果更为明显的身体练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负荷设计和安排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体育运动形式,具有健身性,能有效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促进身体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9.
<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的运动负荷,每节课最好安排10min左右的体能练习。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始终是一对相互统一的矛盾体,良好的体能是学习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一种感性中充满着理性,生物性中充满着社会性的社会文化活动,它的本质是永无止境的强化体能,最终的目的在于人性塑造。它包含着两重性:一方面是个体性(自然性)的,直观的,另一方面它又是超个体性(自然性)的,社会性的,具有功利性的,这就是体育的矛盾二重性。  相似文献   

11.
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运动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能力,通过适当的营养补剂可以加速机体对由运动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快速适应,运动、营养和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了解他们之间的机制和相互关系对于掌握营养、运动在整个机体免疫功能的对外环境适应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将帮助我们用科学适度的运动和营养手段调节机体的免疫状况,增强机体的运动和防御疾病的能力,降低感染几率,维持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追求与健康的退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追求强化体能。健康退守动态平衡。身体健康须在体育之路上后退一步,心理健康须在身体健康上再退一步。健康重在自我养护,体育可以对身体不适做出某些调整。  相似文献   

13.
倪依克 《体育科学》2011,31(12):79-83,93
原始人类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产生了原始的祭祀与图腾崇拜,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的肢体活动逐渐演变为审美体验。由于各地区、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异同。对美的认识不同,也促成了不同的体育文化和活动方式。但是,中西方文化对于身体美的最终认识,都是内在与外在美的统一,都更珍视人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体育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从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获得精神元气,回归体育美的本原。  相似文献   

14.
社区体育运行简论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从概念基础、运作目标、选项原则、活动内容分类、组织工作要点、体育设施配置、三大运动素质、体育人口测试、澳门社区体育典例等9个方面,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社区体育的运行过程,并始终强调对体育本色的坚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健康、体育、教育等方面的惯常误解,认为轻视知识的风气是知识分子的健康大敌,强调体育虽有助于健身但主要是为强化体能。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体育伦理、体育法律、体育道德关系,体育伦理对于体育法律、体育道德具有引领作用.我国体育法治建设尽管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体育法的伦理缺失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应该加强伦理化的体育法律制度创新,突出"以人为本",法治型和谐体育是应该达至的目标.为此,应该培养体育法伦理文化,建立公平机制,平衡或者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其耐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和耐挫折能力的情况,体育活动各个因子与耐挫折的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耐挫折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上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高校开展龙狮运动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江苏省 23 所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获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江苏省高校开展龙狮运动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提出高校必须确立创新思想理念,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挖掘维持龙狮运动的动力,打破龙狮运动区域性发展的不平衡,正确处理龙狮运动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等策略,以期为高校更好开展龙狮运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三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义文化学视角审视中国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体育在本国从未获得体育本体价值的普遍社会认同,不好运动而偏爱心智娱乐的文化传统,社会支持不力,体育圈规则的某些不良习惯是阻碍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中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应转换为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竞争力、软实力、文化力、外交力等;中国社会体育的价值应在满足基本人权、平等权利,提升身体素质、健康素质、生活质量中得以体现;中国学校体育的价值基本内容应包括健身能力、锻炼习惯、身体素质、体育知识、顽强意志、合作意识、竞争精神等。确立体育对于个体生存空间、生命质量、生活方式的独特价值,倡导体育在社会层面上对社群稳定、社区和谐、社会活力的积极意义,意识到体育对于国民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形象的表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