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论体育的人学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体育教育同其他教育相同,必须以人学观为依据。本文通过对体育人学的论述,在重新认识“人”的基础之上,旨在让体育树立起人学的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使体育向人文教育升华。新世纪的体育教育,在人学观的指导下,必须向“成人’’(使人成为人)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人文体育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构建新的体育理念,成为东西方人文精神的契合点。坚持“全民健身”论是人文体育的根本;弘扬“综合功能”论是人文体育的中心;树立“终身体育”观是人文体育的关键;贯彻“可持续发展”论是人文体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讨论了新世纪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体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体育教育必须溶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校体育呼唤"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教育与体育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随着传统"生物体育观"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淡出,学校体思想进入了"人文体育观"的全新时期."以人为本"的人文体育理念体现对人的关怀,倡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新一轮学校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体育在学校教育和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愈来愈突出和重要,教育和社会现代化,呼唤学校体育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现代化要求我们以终身体育观为出发点,突出“育人”本质,制定体育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能力和未来需要相联系,教师角色必须从过去的权威者向现在的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转变,课程体系的设置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场地器材应不断向多功能、高科技、人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学校体育向“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学校体育必须融入“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实施学校体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创新教育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体育创新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教育以及体育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而此种变化的合理性往往体现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中。进入21世纪,在坚守“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宗旨下,“以人为本”、“终生体育”等理念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等成为中小学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纵观新中国中小学体育目标的演进可以发现其如下特点:伴有政治色彩;逐渐向人性化转变;目标向多元化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其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刘霞 《体育科技》2006,27(4):7-9
采用文献和逻辑分析方法,讨论了现代体育教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实现现代体育教育人文精神重建的基本设想。主要结论:现代体育教育要实现传统教育观念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由单一学科结构向多学科综合课程结构的转变;实现由成绩型向能力型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实现体育教师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11.
人文主义视野中的体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从人文主义的视角反观现代体育课程,分析人文主义的体育价值观,树立人文主义体育价值的理念。“人”的发展迫切地呼唤着课程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指向人的生活、指向人的自由交流与对话。从而使得现代体育课程人文素质的回归,这也是体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卫 《体育学刊》2003,10(4):1-3
采用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人理念的讨论和理解,认为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体育实践有其局限性。主要观点:体育是人产物,应“以人为本”。“人体育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在进一步认识体育和对现代体育“异化”的批判中,都需要有一种人理念来统领其发展方向,这就是人体育观的渐入。  相似文献   

13.
认为体育学作为试图以理性把握人类体育整体的学科,因其目的和对象的非实体性,它应是一门人文教育理论学科,这是体育学存在价值和现代意义之所在.提出,体育学应在实践唯物论的人文主义基础上建树一种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的人文体育观,由此出发通过反思、追问、评价现实体育提出的基本问题,建构它的理论体系.并讨论了体育学的科学性以及它与人文性有机结合问题,指出作为人文学科的体育学,其研究和学习本身就是检验道德和锻炼、发展人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体育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体育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应当以"育"为本体,因为"体"本体只是反映人的生存问题,"育"本体则反映了人的存在的问题,而人的存在是一种"意向性"的存在。人们进行体育活动,不但是为了生存,更主要的是为了存在和发展。所以,就本质而言,体育是为了人的存在和发展而有意识进行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对近25年来中外体育概念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董杰 《体育与科学》2001,22(2):31-35
本文对中外近25年体育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比较,将中外体育概念研究分为3个阶段.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先后确立了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在体育中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从中发现体育的内涵不断扩大,人,成为体育概念研究的主体.值得借鉴的是,国外在对体育概念进行研究时,非常注重历史继承性和批判性,界定研究范围,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同时注意玩、游戏、娱乐、体育、竞技、运动和工作等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价值。指出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回归人类体育的本源诉求,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并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竞技:人类进步的表征与希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照人类学的观点,现代国际范围内的竞技运动,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过是黑人、白人和黄种人之间的人种间的身体竞争而已。起源于非洲的人类,经历了长途迁徙,对不同气候地理环境的适应,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人种特点,近现代竞技运动用极端的方式将这些不同人种身体上的特点表露出来。不同的文化也不同程度影响了人类身体的发展,这些发展可以反映形态与机能的进化和退化,以及技能的进步。竞技运动是保持人类自身生物优势、抵抗自身退化的重要手段,竞技运动连接着人类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这个意义讲,体质人类学与文化人类学在体育人类学中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省职业大学体育现状的分析,找出阻碍我省职业大学体育发展的症结。提出改革的建议:1改变观念,端正指导思想;2树立终身体育现;3改革创新体育教学模式;4加强对职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5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新发展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27  
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基本内涵的阐释,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论证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下,通过在学校体育中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实施素质教育,以保证学校体育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对体育院校参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国健身的开展情况 ,从大学体育人才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的角度进行探讨 ,认为 :体育院校参与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建设 ,拥有雄厚的硬件基础、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优化教学改革 ,为群众体育健身运动培养更多优质的专业体育指导人才是体育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