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国民教育体系的特定位置,高职新生是进入高职的中学毕业生群体,其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运用专家访谈、调查分析、数理统计等法,从体育锻炼意识特征特别是体育锻炼意识的认知、情绪、意志,体育锻炼行为特征,以及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等方面,对高职新生体育锻炼意识与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中学教育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包括高职在内的高等院校现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尚有较大空间。  相似文献   

2.
参加体育锻炼发挥体育的健身、社交、经济功能,可为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创造条件。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序次逻辑回归模型(Ologit)实证研究参加体育锻炼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也越高;参加体育锻炼显著增加了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参加体育锻炼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存在性别、婚姻、教育及代际差异,且弱势的女性个体、农村个体、低学历个体、高龄个体参加体育锻炼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概率更高;参加体育锻炼通过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交往和增加个体收入,进而为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创造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3.
参加体育锻炼发挥体育的健身、社交、经济功能,可为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创造条件。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利用序次逻辑回归模型(Ologit)实证研究参加体育锻炼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个体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参加体育锻炼频率也越高;参加体育锻炼显著增加了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可能性;参加体育锻炼对个体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存在性别、婚姻、教育及代际差异,且弱势的女性个体、农村个体、低学历个体、高龄个体参加体育锻炼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概率更高;参加体育锻炼通过提高健康水平、促进社会交往和增加个体收入,进而为个体提升社会经济地位创造可能性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西安市主要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杭兰平  杭孝平 《体育科学》2004,24(4):56-58,76
通过研究西安市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弱势群体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锻炼时间、项目选择、目的与动机以及在享有生活保障体系前后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并与西安市居民对比,分析其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心理状态等情况,为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弱势群体的情况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入户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结果和结论:西安市弱势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令人担忧,与西安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及体育人口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但在享有生活保障体系后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高于之前;充裕的时间是参加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社区应该加强对弱势群体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天津六所高校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读研究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体育锻炼的场地、经费、体育活动组织、体育知识匮乏等问题是制约天津高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常生  陈及治 《体育科学》2004,24(9):69-7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专家访问等方法,对大学生闲暇体育锻炼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锻炼阶段参加闲暇体育锻炼的频度、时间和强度差别具有显著性;参加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受与锻炼阶段存在相关;年体育消费水平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每周的平均闲暇时间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不存在相关。由此推论,大学生不参加闲暇体育锻炼,非闲暇时间缺乏所致;接受媒体体育信息状况与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存在相关。建议重视大学生锻炼后的愉悦感受,在对闲暇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中,应引导选择集体锻炼形式,促进锻炼氛围的形成,同时,应重视和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体育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因此,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包括各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作调查研究。对412名不同专业一二年级的大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参与动机问卷调查(PMQ;Gilletal,1983),体育任务和自我取向问卷(TEOSQ;Duda&Whitehead,1996),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就动机作评价。分析显示目标取向与个体动机模式(例如团队精神,技术提高等)相关,自我取向和不同的个体动机模式上存在显著联系(如社会地位和赏识)。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可以通过提高目标取向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调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中西部地区成年人体质锻炼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有关体育政策,对该地区成年人从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每周用于体育的费用、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锻炼的形式、体育锻炼的场所、体育锻炼的项目、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等7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中国计量学院2005级大学新生的健康观念和高中阶段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新生在高中阶段参加体育锻炼以得到快乐为首要目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并初步形成了现代多维的健康观念;高中阶段根据运动兴趣参加体育锻炼,并有较高的频度;将跑步作为体育锻炼的首选内容,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体育行为表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体育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的标准, 但是长期以来男女生体育最终成绩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面对着学生评定奖学金等等与体育课成绩相关的学生切身利益, 如何合理的制定体育考试标准, 使男女生成绩具有相对的可比较性,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法, 通过男女生体育成绩的比较分析, 探讨解决男女生体育课成绩的可比较性问题, 并用实例介绍用计算机方便、快速的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 男女生成绩可比较的体育考试标准的方法。并且提出动态的制定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为俊 《体育科技》2003,24(2):54-56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 ,分析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各种主客观因素 ,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形成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为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和少数民族体育类,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些项目的开展对现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助于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及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全国部分高校针对学生中一些身体素质差,自觉锻炼意识又薄弱,从而造成体育课不及格的学生,采用了开设体育重修课这样的方式来组织体育差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重修锻炼。本文通过调查确认开设体育重修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效果,但同时又强调指出学校开设体育重修课更为重要的宗旨应是培养学生具有自觉、强烈的健身意识和习惯,树立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15.
试论体育师范生的教育实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体育专业有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指导时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由于接受体育教育和影响,无论从体质状况,还是体育技能都有提高和获益。但是毕业后真实情况是坚持自觉性锻炼和养成习惯上均处于滞后状态,锻炼的频率和年龄差距较大,体质健康状况均有所下降,没有发挥好体育后续作用。建议改善社会体育设施,大力发展社会体育,为社会提供最好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连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活动动机、活动项目、场所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女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与生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的关系,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从南京大学等11所院校共抽取研究对象2 783人,其中男生1 410人,女生1 373人。体质测试采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生活方式调查采用《生活方式自评量表》。结论:江苏省大学生生活习惯表现参差不齐,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男生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高脂、高盐饮食、忽视安全;女生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高糖饮食、体育锻炼少;体育锻炼与身体成分、体质综合得分均呈现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贾丽娟  赖其军 《精武》2012,(35):9-11
以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体重过轻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和正常体重士大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成绩、体育课成绩、三项素质成绩及体育敏珠习惯的对比分析,研究我国体重过轻套大学生的基本身体状况,分析女大学生体重过轻的主客观困素,并导求相应对策,以促进我目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正常发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饮食行为与营养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师范类和综合性院校大一至大三男女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和饮食行为总体表现尚可,近半数学生具有荤素营养搭配的饮食观念及习惯,饮食较有规律,对营养素的态度及行为较正确。但存在着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如主食摄入量过少、不重视早餐、挑食、膳食不平衡等,这与营养知识缺乏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有关。建议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营养教育内容,鼓励大学生多渠道获取营养知识和提高健康认知能力,改变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