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近5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要维持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于科学干预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心理因素.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分析了男女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探讨了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在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两因子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身体肥胖、协调、活动、整体身体因子呈显著差异,身体健康、耐力及总分呈非常显著的差异;③男大学生体质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而女生只有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④男大学生1000m跑与身体健康、自尊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体重、握力与身体自尊,坐位体前屈与身体活力,800m跑与身体耐力,自尊呈显著相关;⑤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主要与行为习惯、行为控制及主观标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多数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身体健康、耐力、外表、活力、自尊、整体身体因子及总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⑥从认知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可以将体育锻炼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变化的具体阶段联系起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3.
探讨印刷品、自主管理和完全运动3种不同类型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印刷品模式开展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肥胖)前后测有显著差异;以自主管理模式开展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1 000 m(男)/800 m(女)、仰卧起坐(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完全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 000 m(男)、仰卧起坐(女)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Tukeymethod)进一步表明,以印刷品模式开展的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培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15,(12):1103-110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教育问责的观点出发,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个体的利害性上讲,大学生要认识到体质健康测评的必要性,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团体的利害性上讲,高校要落实"体质健康测评成绩不达标不能毕业"的规定,强制大学生体育锻炼,迫使—自发—自觉,逐步形成"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从社会的利害性上讲,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富强,可以尝试对国家体质健康测评建立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6所高校的1 24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把握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危险行为干预的切入点,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从群体保健层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省高校肥胖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和体质健康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安徽省高校肥胖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较低,体育运动参与不足。针对肥胖大学生建立健身减肥俱乐部,进行科学健康干预,提高肥胖大学生的体育健身理论知识,提高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本框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分析法等,解释移动干预技术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以及行为意向,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探析移动干预技术对锻炼行为的影响路径。研究认为:(1)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对锻炼行为的解释具有局限性。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均与行为意向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动关系,并且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仍是预测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较强因素,但是主观规范不能预测体育锻炼行为。(2)使用移动干预技术干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体育锻炼行为意向作为中介变量,移动干预技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锻炼意向,并间接影响学生的锻炼行为。移动干预技术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为了使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建议将课外体育锻炼移动干预技术规范化,制定恰当的监督制度,纳入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及相关教育管理部门开展运动与健康教育提供借鉴.方法:以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作为教学实验组,随机选取未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教学班作为对照组,运用课堂教学、个别咨询和制订运动处方对实验组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评估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报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实验组大学男生有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和参加课外锻炼≥3次/周的人数增加明显,大学女生体育锻炼时间>30min/次和每次锻炼中等强度以上的行为较干预前均有极大改善.干预后,实验组每月体育健身消费在201-300元之间的大学生,其消费水平由干预前的9.4%上升到24.6%,比对照组高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99,P<0.05).68.8%的实验组大学生自己能够应急处理运动损伤,比对照组高26.8%.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提高其体育健身消费水平及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动APP借助程序设计、移动终端及互联网络等技术支持,在人体运动数据记录、体质健康改善、锻炼行为养成等方面功效显著。体育健康课程设置、锻炼行为态度、社会大众支持等多因素制约导致运动APP功效不如预期,由此切入研究,以期提高运动APP跑步锻炼健康效益、剖析锻炼行为变化、并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本文以运动APP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取样XX学院在校大学生“运动世界”APP用户为样本对象。研究结果发现:(1)运动APP功效主要表现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与运动表现能力、增加体育锻炼行为与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社交媒介交流互动、丰富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等方面。(2)“运动世界”APP用户实验组分别采用常规五项体质健康测试,在体育锻炼态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体育锻炼行为控制感、体育锻炼情感体验方面的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呈显著性差异。研究结论:(1)运动APP在提高人体活动跑量及体质健康方面呈正效应,运动APP设计、体育课程设置及锻炼行为态度等综合因素影响其发挥最大健康功效。(2)应通过运动APP校园跑可以丰富“体育课堂+业余时间”综合身体锻炼内容方法,科学合理调整体育课程考核...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微信平台和移动健身运用(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实验组实验后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均有显著的提升(P<0.05),对照组各指标也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实验后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及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2)线上运动干预项目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行为,个性化定制与指导,社会互动等强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女大学生是具有现代思想并充满青春活力的知识群体,她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仅体现出当代青年女性对待体育行为的一般观念,更重要的是她们把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等同起来进行思考。大学时代是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且终身体育教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体质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影响女生体育锻炼积极的因素和体育与健康的观念,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女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2.
推动居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不仅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的必然选择。探索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可为提升我国居民体育锻炼水平提供干预方向和路径,是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CHNS)全国大样本调查数据探析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发现健康素养、健康信念、年龄世代、性别、城乡类别、教育程度、配偶状况、个人收入会影响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健康信念在健康素养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鉴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加强居民健康信念在促进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中的显著作用,应加强对不同年龄居民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信念水平,倡导居民将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健康理念已是贯彻当今社会大环境的主题词,而今在青年力量军中,高校学生对于健康的认知渗透还远远不够。了解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女大学生肥胖认知状态及其健康干预的行为,可具体探究并落实健康干预方向及方法,从而改善以女大学生为基数的青年学子对健康深度的认知。通过调查发现女大学生发展健康身体行为方法较单一,多元性不够。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容广泛的健康教育及促进活动,改善高校女大学生肥胖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姜淼淼 《冰雪运动》2015,(2):59-61,79
研究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对冬季体育健身功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探讨冬季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体质与健康的含义和关系,阐述了冬季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及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的实效性,指出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从建立科学化的冬季体育健身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科学指导,探索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冬季体育教学创新等方面,论述了充分发挥冬季体育教学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认知行为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运动阶段、规律运动行为、知觉运动利益、运动乐趣和运动改变方法等方面差异显著,而在知觉运动障碍方面差异不显著性。追踪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干预的有效性,表明认知行为干预有利于提高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运动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研究通过对宁波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分析和体育锻炼干预的实验研究,探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效应,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大学生培养正确自我评价体质健康的作用与意义,通过对不同地区在校一二年级大学生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并结合访谈、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了解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评价、体育锻炼及生活习惯的现状及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形态、机能等单项体质指标多属正常,科学的体育锻炼及健康生活习惯欠缺,与对体质健康标准认知模糊、不能正确有效评测自己体质健康密切相关。教会学生正确地测量评价自己的体质健康,有利于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增强体质,以及健康的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6所高校的1244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大学生体质水平现状,把握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探寻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危险行为干预的切入点,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从群体保健层面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政府和学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借鉴国外体育锻炼干预模式,以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因素和方法等为突破口,让大多数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阳光体育运动深入人心,从而自觉、自愿地投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形成校园良好体育锻炼氛围,造就大学生健康体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从体育锻炼知、信、行干预与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寻求改善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学的特殊功能,不断促进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对照干预研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症状的变化,探讨干预的效果。结果:用SCL-90测量发现,干预后大多数症状因子及总症状指数均出现下降。另外通过多因素分析,最终筛选出5个因素与总症状指数相关,其中4个因素,即:对专业感趣、母亲文化程度高、有固定体育爱好、对体育和健康有积极的态度均可以降低总症状指数,是保护性因素。而对学费担忧则可以提高总症状指数,是危险性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的知、信、行干预不仅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及健康知识的认识水平和接受程度,而且能够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