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是对少数民族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认识、创新、运用及对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创新、运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拓展.提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开发主要面对的问题有:(1)政府主导力度不够;(2)民族传统体育法制保护和发展机制不健全;(3)科研工作不够深入和扎实;(4)社会群体义务与责任缺乏.指出开发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要遵循本源性、整体性、人本性、创新性原则.在开发策略上,提出:(1)加强政府主导力度;(2)建立健全民俗体育文化法制保护与开发机制;(3)深入开展普查、科研工作;(4)着重关注民俗体育文化"活态传承"人的培养;(5)结合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民俗体育文化旅游品牌;(6)利用传统节庆日,开展民俗体育竞技、娱乐、休闲等活动;(7)在民族地区民族院校中有选择地开展民俗体育文化教育与活动.  相似文献   

2.
1.课程资源的分类(1)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来分,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按照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4)按照物理特性和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5)按照存在方式,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6)按照存在形态,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2.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1)《课程标准》中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在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中《,课程标准》中主要从五方面进行阐述:①发挥体育…  相似文献   

3.
论新体育课程的教师角色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作松  季浏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5):25-27,36
新体育课程改革更新了传统的课程理论,促使了课程环境的变化。要求体育教师塑与新课程环境相适应的教师角色。与传统体育课程相比,新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角色呈现以下五个特征:(1)实现课程标准的决策者;(2)学习过程的指导者;(3)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4)体育促进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5)体育教育研究者。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体育隐性课程的提出,是对传统体育课程观念的挑战和变革。对高校环境下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我们要加强对高校环境下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丰富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农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途径与发展策略,指出开发利用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应遵循经济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因地制宜原则,并要全面了解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为农村中小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保障。生活中的体育课程资源有哪些?如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需要遵循哪些原则?笔者结合自身实践谈一些思考,供同行借鉴指正。一、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现实意义1.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体育教师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实自己的体育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课程的影响方式,将其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长期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只重视显性课程,而忽视了隐性课程及其资源的开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体育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比较深入地探析了体育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及途径。  相似文献   

8.
对湖北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禀承独特的文化资源,湖北教育事业也呈现出独有的魅力。一个拥有约1.8万所中小学,近600万中小学生的教育大省,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使它成为向一个教育强省目标迈进的必由之路。湖北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既是湖北省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当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新去认识开发和利用湖北体育文化和教育资源,这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进步与发展是很有创造价值的。一、对湖北省地域性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教育部制定的《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  相似文献   

9.
1.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1)过分强调“统一性”;(2)体育课教学过分强调增强学生体质;(3)教学内容重复而不系统;(4)教学的组织形式虽有改变,但从总体而言,没有突破传统模式;(5)体育课评价形式单一,激励作用不明显。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设想与实践办法(1)建立高校体育课程新  相似文献   

10.
郭平 《拳击与格斗》2020,(4):104-10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家教热视域下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体育课程训练项目单一;(2)考核方式死板;(3)受制于体育中考。以上三点是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分析得出结论:(1)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课程扼杀了体育的育人功能;(2)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也背离了体育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强调主动参与的精神。提出以下建议:(1)完善中考体育项目;(2)增加体育课程平时考核项目。以期丰富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理论,推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领域中,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在和体育有密切关系的运动领域中,则存在着“练习”,所谓“练习”就是充分利用人体对运动刺激和环境刺激的适应性,来加强人体的“生存性”,和“生产性”的过程。所以“练习”和“增强体质”有着共同的含义。因此,掌握与“练习”有关的运动生理学知识,对“增强体质”,是有益的,同时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日本的运动练习中,应用的各种原则有:(一)意识性原则,(二)反复性原则;(三)渐进性原则;(四)个别性原则;(五)全面性原则。(一)意识性原则这个原则也称做“自觉性原则”。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凤凰山庄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对山西省体育旅游进行调查研究。结论:(1)凤凰山庄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空间;(2)凤凰山庄的体育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机遇;(3)凤凰山庄体育旅游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景区的开发力度欠缺。建议:(1)对凤凰山庄体育旅游资源深度挖掘;(2)"旅游+体育"开发模式;(3)"体育+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内容分析等方法,构建“主体—工具—内容”三维分析框架对我国3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量化比较。认为:从主体演进看,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其余主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提及度呈下降趋势;从工具发展看,环境型政策工具的适切性逐版增强,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有待创新;从内容变化看,PMC指数逐版提升,各项政策变量的演变兼具趋同性与趋异性;从整体评价看,各类主体的协同参与度、3类政策工具的分布均衡度,以及政策性质、政策干预、政策领域、保障措施等内容设计仍有改善空间。建议:(1)把握整体利益、协调局部关系,形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协同推进机制;(2)优化供给型、需求型政策工具配比,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政策工具箱”;(3)强化地方、校本体育课程政策设计,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政策创新与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公共治理的主体之一,发挥着治理传导载体、治理绩效衡量尺度和公共利益表达等作用。结合公共治理理论,从健全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调适治理关系三个层面阐释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培育逻辑。认为当前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困境主要表现在:治理主体与政策惠及的选择性支持和隐性控制、服务主体与资源获致不足和协作竞赛与公共性弱化三个方面,进而提出了基层体育社会组织的制度供给对策:(1)构建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体育治理体系;(2)优化购买服务的制度安排与透明资源供给机制;(3)从兼顾本位功能和延展功能、公众需求为导向等方面进行长效公共性构建。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标准不仅是我国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法规性纲领,也是见证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及变革的历史线索。研究认为:经过从“形成与改造”到“调整与恢复”,再到“创新与深化”等阶段的嬗变,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呈现出以下演化特征:(1)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再到“学生本位”;(2)课程目标从“增强体质、劳动卫国”到“三基”,再到“三维目标、核心素养”;(3)课程内容从“技术化、统一性”到“基础化、灵活性”,再到“结构化、综合性”;(4)课程实施从“指令执行”到“灵活创生”,再到“因材施教”;(5)课程评价从“体质检测”到“能力评估”,再到“素养评价”。体育课程标准涵括以下时代价值:(1)课程标准内涵立意呈现出从“社会立场”到“学科立场”,再到“教育立场”的流变;(2)课程标准设计思维实现了从“确定性思维”到“灵活性思维”,再到“综合性思维”的转变;(3)课程标准内在逻辑表现出从“体质导向”到“内容主导”,再到“三位一体、课程育人”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论体育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阐述体育隐形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体育隐形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体育隐形课程开发和利用的筛选机制和原则以及开发利用的途径、模式。  相似文献   

17.
体育院校隐性课程资源开发目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从新时期体育院校发展和学生培养角度出发,应当加大开发力度.笔者认为:开发体育院校特色隐性课程资源应从构建具有体育特色的校园环境;利用多种传媒引导正确的体育舆论导向;开发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隐性课程资源;提高教练员、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年级、班集体、专项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在德育责任内容(立什么德)上缺乏“理论自觉”,在德育路径(如何立德)上缺乏“实践自觉”。“教育性教学”“具身德育”思想以及实践类课程自身的特征与价值为其德育责任提供教育学、哲学思想和学理性线索。构建基于“大德、公德、私德”三维度的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内容体系,并借鉴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从非连续性教育形式“危机、唤醒、号召、告诫、遭遇”出发,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德育的实现路径:(1)关注社会生活中突发事件与实践类课程德育内容的整合,构建“社会生活事件—体育运动”的德育内容整合机制;(2)重视针对课堂突发事件和生活事件的反思教育,建立“体验—反思—理性”的道德唤醒机制;(3)注重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职业道德教育,促成“从他律到自律”的道德约束机制;(4)捕捉针对课堂不可预知事件的人生观教育,构建“由事实判断向价值判断升华”的道德判断机制。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象:全国普通高校41所,其中“211”院校11所普通本科高校21所、新建本科院校9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结果与分析1.现行《大纲》的特点(1)名称及框架结构的整体优化;(2)课程目标的人性化;(3)课程结构的多元化;(4)课程内容的多样化;(5)体育教学评价的综合化。2.现行《大纲》存在问题(1)总体设计缺乏反映学生主体性;(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缺乏一致性;(3)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4)课程内容缺乏规范性;(5)与社会体育之间缺乏连续性;(6)学生的学习评价缺乏合理性。结论1.在新《纲要》指导下新《大纲》呈现名称及框架结…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原则和途径以及主要内容三个方面来探析高职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