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英梅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161-163,152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主要对1998——2008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与体育社会学相关的210篇论文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期刊论文以应用性研究文章所占比重较大。研究内容广泛,加强体育社会学的实效性研究得到共识。因此,国内体育社会学今后的发展在借鉴其他与体育社会学相关学科的同时,应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加强体育社会学的本土建设,呈现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兼顾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体育社会学在目前我国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建设,如何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1.体育社会学理论指导体育社会改革实践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国体育社会改革成功,必须形成针对我国社会实际的体育社会学理论指导改革;2.近年来我国体育社去变迁和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还不能做到指导我国体育社会改革的超前理论研究,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发展的需要;3.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的体育改革理论体系,文章认为中国体育改革需要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改革理论,中国体育改革理论的建立,必须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社会实际。  相似文献   

3.
回顾与反思──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历尽了成功的喜悦,也有着反思后的惆帐,若要有效地发展体育社会学,必须建立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用系统的观点去构建这门学科,视体育为一种社会现象探讨体育与社会进步与人类进化的关系;探讨体育系统内部的规律性;研究体育领域中的社会问题,要打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坚实基础,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面向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强体育社会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发挥体育社会学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仇军 《体育科学》2006,26(2):57-63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和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回顾和分析了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发展。结果表明,中国体育社会学在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体系,注意规范性和学术性研究,注意借鉴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注意不同研究范式的融合,关往中国体育运动发展中现实的社会问题,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呈现出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统一、学术性与现实性兼顾的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现代体育的迅速发展与扩张是体育社会学诞生的前提;社会学的发展及其向体育领域的渗透;是建立体育社会学的必要条件;体育界与社会学界学者携手合作,以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体育社会现象,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而大学学科地位的确立和学术机构的建立,为体育社会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的回顾,分析其学科特点和社会价值,为新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美体育社会学异同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1世纪中国体育的复杂化和扩大化发展趋势要求体育社会学深入研究。而体育社会学自身学科理论的完善是应对研究任务之前提。通过比较体育社会学的原创国之一美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溯源、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为21世纪中国体育社会学学科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大众传播学原理探讨了舆论的体育社会化功能以及舆论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对体育的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大众传煤的利用等问题做了分析,提出应加强舆论的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大众传播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体育社会学略谈》一文的基础上铺衍而成;是为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的第二篇论文,其内容比第一篇有较深与较广的阐述。全文共分七个部分:一、前言,二、什么是社会学,三、什么是体育社会学,四、体育社会学研究的领域的目标,五、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依据和方法,六、中国体育社会学要研究的问题,七、结语。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体育科研比较偏重体育自然科学。为了与国际上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接轨,我国应扩大体育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因为体育社会学是一个兼有理论和实际双重意义的体育社会科学分支学科,与其它体育社会科学相比,它普遍受广大体育工作者接受和认可。建议加强体育社会学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以提高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0.
体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经验实证研究发展的结果,也是体育运动──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学于本世纪中叶开始形成。等二次世界大战后,体育社会学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有些学者曾就体育社会学下过定义,虽然他们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其内容和结构都是对体育运动的内部结构和它与社会的关系两方面研究所组成。体育社会学只从社会着眼,从体育运动这一社会现象所造的事实入手,研究体育问题。凡是与体育有关的社会问题,或与社会有关的体育问题都是体育社会学应予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给体育社会学一个准确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论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内容,结合逻辑学给事物下定义的方法,找出不同于其他体育学学科的特点,解决体育社会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总结了一些研究者对这门学科的定义,找出这些定义的异同以及不足之处,总结出体育社会学的定义。体育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社会视角和研究方法研究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体育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体育内部结构和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的体育的发展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这门社会学的应用学科将促进体育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良性运行。阐述了体育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直接的关系以及如何发展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再论体育社会学的性质与对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体育社会学在我国兴起以来,学者们对其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促进学科建设乃至体育社会学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形成的体育社会学历史尚短,不能和一些较为成熟的学科相比,它的学科理论基础、学科目标、学科性质、研究对象、方法、领域、模式、概念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仍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本文的命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的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刘彦吕  朱晋源 《精武》2013,(35):108-108,110
本文以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结合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了高尔夫运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拉动经济增长,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并且解析了高尔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传播的运动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希望使更多人了解高尔夫文化、接触高尔夫运动、推进高尔夫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与体育社会学:视域开启与理论溯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仇军  钟建伟 《体育科学》2007,27(2):46-53,93
在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体育运动现象的早期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代表人物等3个方面回顾和探讨了社会学对体育运动现象的关注和体育社会学的发端与发展;论述了功能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过程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等社会学理论对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和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社会学的兴起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了体育社会学在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经过,详尽地综述了1989-1992年期间国内各主要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有关体育社会学理论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调查和其它学术文章的各种主要学术观点。概述了体育功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的转变及发展,我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基础,体育与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体育运动的群体效应,以及我国体育社会问题的形式和特点。研究表明,体育社会学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应该引起体育界高度重视的体育社会科学学科。  相似文献   

16.
体育社会学作为体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近些年的理论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对于空间研究的偏好。空间研究既是对体育社会学领域先前理论的检视,又是对现有理论的升华。在体育场域,空间研究包含了地理图式、社会权力、以及后现代理论的丰裕修辞,通过对以列斐伏尔为代表的空间理论的回瞻与思索,使我们认识到空间作为元理论中重要的知识系统,厘清了体育社会学研究路径的相关旨趣,摆脱了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只关注地点而忽略空间的传统研究范式之藩篱。赋予体育社会学空间研究的后现代批判性,可以以其它学科的视角更好地认识社会中的体育现象与体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度。本研究从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复印报刊资料.体育》这三种国内主流数据库中采集数据,对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转载量、高频次被引论文和高频次被引论著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并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加以论证。研究结果揭示了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基本反映出学者学术影响力的分布状况,可为该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