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奥运传播中的机遇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奥运传播的成功是奥运会真正的成功。主办国利用奥运会相对集中的全球注意力资源实施全球形象战略,传播本国文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着高风险,因为国际媒介用各自的方式建构主办国形象。为了规避风险,主办国应了解国际媒介的报道程式,提高国际媒介对主办国文化的认知,以及奥运期间为国际媒体的记者提供“美好体验”等。  相似文献   

2.
潜价值与显价值的转化是价值转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为世人瞩目.在确立价值转换模型的基础上,从奥运经济的显价值、奥运会的潜在经济价值转化和奥运会潜在价值的开发及利用几方面进行分析,为充分开发、利用奥运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价值转化理论视野中的奥运传媒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转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潜价值与显价值的转化。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分析奥运与传媒之间的联袂合作,从价值转化的视角来探讨奥运会的潜价值转化及奥运传媒经济的开发,为合理利用奥运传媒资源,将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一届真善美且盈利的体育盛会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奥运会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是与赞助商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奥运会的生存也越来越依赖于与赞助商结成的一种持久盈利的关系。而奥运会作为注意力经济的最好体现,为赞助商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营销机会和平台,其商业价值显而易见。在竞争性的奥运赞助市场中,价格是配置稀缺资源(体育产品)的杠杆,而且总是把最好的体育  相似文献   

5.
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丽 《体育学刊》2004,11(6):14-16
如何举办好一届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奥运会,如何正确理解奥运经济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认为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增强奥运“正经济”减少奥运“负经济”,冷静预期和评估奥运会的经济收益,统筹规划北京奥运会。  相似文献   

6.
吴怡 《体育科研》2007,28(1):19-22
以悉尼奥运会为考察对象,研究了奥运资源的后续利用问题。奥运资源可以划分为场馆资源、基础设施资源、旅游资源、知识资源和精神资源等5大类,对奥运资源的利用应当延伸到奥运会之后。并揭示其对北京奥运会资源利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奥运旅游产品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奥运会既是竞技体育大会,也是拉动大众消费的营销活动.伴随着奥运会的脚步,北京在国际上的知名度明显提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4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充分利用奥运效应,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推进剂,有多种选择和措施,如充分利用奥运旅游的文化特征,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旅游文化;突出奥运特色,树立整体奥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北京旅游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借奥运之机,全力打造北京旅游品牌;举办标志性活动并将活动运作系列化;建立健全旅游纪念品的销售网络;与国外旅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8.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对奥运品牌价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奥运会已经不仅仅是全世界的体育盛会,也是众多商家、行业争抢的经济大餐。关于奥运营销,奥运赞助商与非奥运赞助商的"江湖"恩怨,始终难了。"奥运营销"的概念最早  相似文献   

9.
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是指由于奥运会前期过量投资以及过高的社会心理预期而导致的后奥运时期基础设施浪费、场馆闲置、奥运主办城市房地产价格下滑、股市下跌、局部或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局部或总体经济出现负增长的特定现象.该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对此问题的研究又呈现出了进一步的升温趋势.本文从分析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概念入手,对奥运史上出现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进行了全面回顾,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对2008年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984年以来的6届奥运会,除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出现明显的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以外,其余4届奥运会都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的影响.后奥运经济低谷效应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与奥运会前期投资总量、主办城市原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主办城市原有的基础设施建设、主办国经济成熟度、主办城市、主办地区甚至主办国的经济总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奥运会观战旅游及第29届奥运会旅游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运题材旅游是体育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奥运题材旅游使体育对社会的经济意义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展,并形成了奥运会经济的经济拉动效应。以奥运会为题材的奥运旅游,既为奥林匹克事业发展创造了更多发展的经济效益,也使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殊题材的特大发展机遇,探讨如何借奥运促进我国入境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美、日、南朝鲜承办奥运会引出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决定申办2000年奥运会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本文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通过对美、日、南朝鲜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回顾,引申出几点值得思考的共性规律,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中国为什么要中办2000年奥运会。其共性规律是:(1)执著申办的目的超越了发展体育范畴,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这种需要通过赛会的成功产生了内外两个方面的效益;(2)申办之前,社会经济都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发展,而政治稳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3)承办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有显在与潜在两种表现形式;(4)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是达到申办预期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第15届多哈亚运会进行全面分析;结合中国的奥运成绩,分析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前的"热身"中所呈现的状态;对比分析多哈亚运会中国各项目群所取得的成绩及突现的新的夺金项目。从而对2008年中国奥运战略进行新的探讨,旨在为我国2008奥运项目战略的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投入关系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历届奥运会投入的产业构成成分入手进行分析。发现:奥运会的投入分为直接投入、间接投入和奥运会需要的新增投入等3种投入;间接投入是一种宏观经济调控内的无风险投入,奥运会的直接投入和奥运会需要的新增投入是一种风险投入,也是奥运会举办城市产生经济亏损问题的根本因素。2008年北京奥运会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的比值高于蒙特利尔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其中直接投入偏大。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现象与中国体育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风靡全球,形成了一个以奥运会为主线,辐射扩展而成整体系统的社会文化现象,中华民族文化包容蓄纳了这种文化现象和文化精神,在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为代表的中国体育发展战略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5.
于勇 《体育科技》2007,28(3):24-26
21分每球得分制已从2006年5月起正式启用并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羽毛球赛场上采用。新赛制力求缩短比赛时间,增强对抗性、偶然性和观赏性,强调进攻和快节奏,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运动员参赛、观众关注、企业赞助和电视转播。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竞争格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准备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在广东省举行的第 9届全运会已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委 (局 )的一个中心任务 ,从各个环节上保证 2 0 0 0年的悉尼奥运会和 2 0 0 1年第 9届全运会的成功并取得优异成绩 ,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文章以第 2 4届、2 5届和 2 6届奥运会 ,第 10届、11届和 12届亚运会和历届全运会的金牌竞争格局为研究对象 ,探讨世界、亚洲和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变迁对综合运动会竞争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奥运经济作为一种注意力经济,在促进主办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与奥运经济关联度极大的保险业带来长期有效的保险需求。随着奥运保险投入的加大,主办国保险业的产出效益也水涨船高。中国保险业应该充分认识到奥运经济对保险投入产出的巨大影响,紧紧抓住2008年北京奥运经济商机,不断提高保险行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菁 《体育科技》2005,26(2):11-14
本文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指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经济效应就是:举办国举办奥运会是获取经济效益和获得机会的有效途径,可以扩大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提升举办城市的硬件建设,促进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十七届奥运会上 ,杨威与队友合力夺得了男子团体冠军 ,并取得了个人全能银牌。笔者对杨威与涅莫夫的六项成套动作、比赛发挥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探讨了他的优势与不足 ,证明他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在提高、完善技术和掌握新规则的基础上 ,完全有可能在新世纪里冲击 2 0 0 4年雅典奥运会全能金牌 ,成为继李宁、李小双之后我国新的世界全能之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