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中的运动教学现状对学生增强体质的弊端;确立体育是“针对身体的教育”、明确体育的本质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比较身体教育与运动教学的差异,坚信运动教学向身体教育转化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黑暗的中世纪,教会的教育体系和禁欲主义的身体观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开展,所谓文明的枷锁下的人心,陷入一片沉闷。法国革命前夕,卢梭等启蒙巨子们发动了一场推崇理性、反对教会权威和封建制度的思想革命运动,预示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风暴的来临,也开启了一个新的体育时代,初步形成了近代体育系思想的理论体系。让·雅克·卢梭(Jena·Jaeques·Rousseau,1712—1778),这位启蒙运动的伟大旗手,对近世宗教、社会、文化、教育的改革,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既突破了传统的体育观,又为近代体育思想的开创立下了丰功伟绩,但仍不排除其局限性。笔者从卢梭自然体育思想的形成入手,分析了其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局限性,从而探讨其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学校体育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深 《体育学刊》2013,20(1):24-28
在政府公共职能强化的背景下,从人类自身发展的角度重新理解体育公共服务的历史使命,无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与服务特性有更准确的把握.文明的发展将人类身体的文化性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导致人类身体自然性的无助与退化,而体育运动作为身体运动的特殊形式,是人类阻止肉身自然性退化的艺术结晶和科学成果,为了不让人类的身体在文明进程中退化,为了积极应对现代文明病带给人类的巨大威胁,体育公共服务应承担起救赎与养护人类自然身体的历史使命,切实保障每个公民的身体养护之需,在提供与公众身体养护密切相关的有形产品中,加强国民体育强身观的引领与培养.  相似文献   

4.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在经历了中国化的传播与发展之后,对我国教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对我国学校体育产生的影响还未能很好地揭示。文章对裴斯泰洛齐有关学校体育观表述如下:儿童体育教育是实施儿童德、智、体、劳和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体育教育应符合儿童自然的运动天性;儿童体育教育应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家庭是儿童体育教育的重要场所。根据以上观点,提出了在未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值得借鉴的几个方面:(1)进一步加强体育的育人功能,强化体育与德育、智育的联接,以提升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2)重视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开发婴幼儿体育,加强婴幼儿的身体锻炼,打好婴幼儿健康身体的基础;(3)儿童的体育教育必须符合儿童运动的天性,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按难易、分级分阶段进行,符合儿童学生成长特点;(4)重视体育教学的直观教学法,提高儿童体育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阳光体育运动”认知与参与层面,青 少年学生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认知基本上处于浅显了解层面,“应试教育”制度下造成的“学习压力大”仍然是制约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最 主要因素;在学校体育教育层面,体育教师的“量”较充裕,但“质”不容乐观,学校体育场馆器材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但体育课教学内容尚不能 满足学生多元化的体育需求;在社区体育层面,针对青少年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较为短缺,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不容乐观,青少年参 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状况不佳;在家庭体育层面,家长对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对青少年参加学校运动队训练支持率一般。  相似文献   

6.
探讨后人类主义的思想内涵,认为:后人类主义主张应用科技手段克服身体的有限性,强化并完善人类身体的整体功能;通过对身体观的考察,思考不同身体观对待科技改造身体的态度。由于竞技体育追求卓越、追求极限的特征,后人类主义所倡导的科技观在竞技体育领域有所实践,并使得竞技体育领域出现科技崇拜的现象。通过对竞技观的深入思考,认为现代竞技体育为消解技术理性的霸权,保持竞技体育的文化特性和价值底蕴,应加强“自律”,加强“自觉”,增强“反思”能力,确定并设置严格的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7.
兰馨 《体育教学》2023,(5):41-43
在建设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背景下,同时叠加了“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已然被提上了新的日程。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一个多部门多主体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结果,媒体如同“粘合剂”一般贯穿于青少年体育发展网络的各个节点。本文重点考察依托社交媒体开展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归纳总结了运用社交媒体提升青年少身体素养教育的三种路径选择,即加强运动健康类相关议题设置,丰富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信息供给;利用网络视频平台运动类KOL的社会示范效应,营造运动社交情境;借助运动类智能社交应用精准传播,提供青少年健康管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陈彩燕 《体育学刊》2007,14(7):10-14
通过对美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回顾,分析美国当代学者对体育的认识,进而辨析“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观点的异同,得出以下结论,即“通过身体的教育”和“针对身体的教育”两种体育观的主要分歧不在体育手段上,而是在体育目的上。“通过身体的教育”目的众多,与目的的唯一性不符,在实践中表现为教授运动技术,目的是否得以实现无从知晓;“针对身体的教育”目的明确,就是完善人的身体,、在实践中表现为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  相似文献   

9.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樋口聪教授以教育哲学、体育教育、美学的综合视野考察了感性教育和身体感性的问题,在教育大环境中的体育身体观上,超越了"体育性身体"的界限,而把身体视为人的整体(即教育性身体),并首次提出"身体感性论",充分肯定身体感性的存在价值和能动的创造性.在探讨感性与个性、感性与身体的关系的同时,强调实践性身体感性论的哲学和现实的意叉,并以全新的视角,对改善教育制度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思考,为我国现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发展和课程改革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琮 《收藏》2012,(12):90-97
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沿着中央公园东面的一段也被称为“博物馆大道”(Museum Mile),此段是指第五大道从79街到110街,集中了大都会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库帕·惠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纽约城市博物馆、犹太博物馆、新博物馆、拉丁美洲博物馆、国家艺术院、纽约歌德学院/德国文化艺术中心、非洲艺术博物馆等十家文博艺术机构...  相似文献   

12.
栗宪庭 《收藏》2012,(2):60-64
古代的士或文人,历来为崇尚某种信念——主要是儒家的精神和信念,而强调独立于君王的实际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这相当于今天知识分子所说的独立精神。同样,人文精神或者人生感觉的独立性,也是艺术获得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所谓创造性,一定与艺术家所处的生存环境和艺术家自己的人生感觉密切相关。这或许就是所谓"当代性"。  相似文献   

13.
刘彤 《网球》2012,(7):54-58
巴黎的天空总是蓝得让人觉得不太真实,时不时飘过的白云遮挡了刺眼的阳光,球场上忽明忽暗,风云变幻。球员已经开始入场了,观众还在自己的座位上悠悠地闲聊,  相似文献   

14.
Teresa  陈功 《网球》2012,(5):70-71
陈述,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网球裁判,第一位执法网球大满贯赛事的中国裁判员,中国第一位网球国际铜牌主裁、金牌裁判长。从1992年考上国家级网球裁判之后,陈述每一次前进都  相似文献   

15.
serra 《网球》2012,(7):72-73
对于球迷们来说,伊丽莎白二世不仅仅是英镑上的头像,她在球场的光临往往能取代赛事结果,成为当天的最大新闻,英国王室对体育,对温布顿的热爱一直影响着全世界对网球的浓厚兴趣,无论是多么伟大的球员,都会在国王驾临的一刻体验激动和狂喜。  相似文献   

16.
徐清 《收藏》2011,(11):42-46
1928年由余绍宋等发起成立、以“高氏三杰”等为核心社员的杭州书画社团“东皋社”,以“提倡风雅、振兴书画”为宗旨,力矫近代画坛狂怪粗俗之风,开展一系列雅集和“寿苏”活动。作为民国杭州与孤山西泠印社遥相辉映的一个重要社团,历时十年而不衰,颇极一时之盛。  相似文献   

17.
运用DATA VOLLEY软件分析、现场及录像观察、数据对比分析,对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中日比赛及2013年亚洲锦标赛中泰比赛中的进攻、拦网和防守反击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面对类似日本、泰国女排这些技术全面、打法快速多变,充分利用2、4号位球网长度展开高速进攻风格的球队时,中国女排拦网及防守反击环节的效果较差。建议中国女排面对此类风格的球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拦网和防守区域相结合,提高防守反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dentify which game-related statistics discriminate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in men’s and women’s elite wheelchair basketball. The sample comprised all the games played during the Beijing Paralympics 2008 and the World Wheelchair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2010. The game-related statistics from the official box scores were gathered and data were analysed in 2 groups: balanced games (final score differences ≤12 points) and unbalanced games (final score differences >13 point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llowed identifying the successful 2-point field-goals and free-throws, the unsuccessful 3-point field-goals and free-throws, the assists and fouls received as discriminant statistics between winning and losing teams in men’s balanced games. In women’s games, the teams were discriminated only by the successful 2-point field-goal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opposition had great effects in final point differential. The field-goals percentage and free-throws rat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men’s games, and field-goals percentage and offensive rebounding percentage in women’s games. The identified trends allow improving game understanding and helping wheelchair basketball coaches to plan accurate practice sessions and, ultimately, deciding better in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In this autobiographical article about my academic career I explain how I developed my approach to sport and soccer in particular, drawing on sociology, linguistics, and cultural history. This career has been and continues to be characterized by interdisciplinary work and intercultural perspectives and by a variety of working relationships that they generate. In a way I turned into a sports scholar by accident. I am convinced, however, that sport, and soccer most of all, lends itself ideally to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ultural practices which suggests case studies – both on and off the field – that are open to interpretation from historical, sociological, or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20.
宋伟的悲喜     
廖雯 《收藏》2012,(22):48-51
宋伟不是艺术家,可他与当代艺术的触点奇特,几乎是没头没脑地点了把火,又莫名其妙地息了。与当代艺术的缘分更是荒诞,仿佛是被拍了"花子",迷迷瞪瞪,拖泥带水,至今还没完没了。大约是在1988年,北京大街上多了一景一一快餐车。现在快餐车多到烂,而在当时可是新生事物。这快餐车的创意人和老板之一就是宋伟。宋伟的"长城快餐车",名字是从他爸爸的"长城书画社"划来的。车是白色、高大、封闭的雪佛莱,在进口车、私家车没有时兴的80年代,稀罕而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