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校应成为我国竞技体育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可行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业余训练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业余训练向高水平竞技训练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竞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体育管理模式,走教体结合的道路,逐步把发展竞技体育的中心引入高校,是我国今后培养高级竞技体育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已经成为奥运战略的"重要分子",为早日实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提高运动训练水平,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提出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建军  张秀丽 《精武》2012,(21):28-30
在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实行训练科学化是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提高高校运动队竞赛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科学化的现状研究,对发展高校特色及健全高校科学化训练完整体系中的问题和思考提出了科学定位。结论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的科学化比然是个完整的体系,其中创新是精髓,科研是动力,探索实践是必然过程,而其发展与建立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管理模式和组建的论述,说明在大学建立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是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竞技体育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为建立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一条龙”训练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3大功能,决定了它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角色与使命。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水平不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缺失,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低下,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育与教育的无缝对接,高校与体育局的紧密结合,进一步调动高校的优质资源,发挥高校多学科和高科技的优势,是推动我国竞技体育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我国及世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训练和文化、体育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查,找出目前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重要途径,这种培养途径应该实行"体教结合"的方式,即运动员在高校学习训练阶段,一面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运动竞技水平,一面进行体育教育和专业课学习,使运动员在转业后又能在高校获得一门专业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新的专业工作奠定基础,也减少过去运动员转业的后顾之忧。这应该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现代科技对运动训练的全面渗透已成为当今竞技体育的主要趋势。科学化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体育人才,而且能增加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因此,构建科学化训练体系,是实施科学化训练,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重要途径。1.科学化训练体系的意义及作用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减少甚至避免训练的主观性和盲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分析了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教育与体育体制的分离,训练经费不足,教练员既从事体育教学又从事业余训练而致负担过重,运动员的先天不足、就业困难与体育科研力量薄弱等影响因素,并指出只有发挥高等学校、竞技体育系统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使竞技体育院校化,解决引进和培养优秀教练员等问题,才能加速推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水平,并走上健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宇 《冰雪运动》2011,33(5):43-45,68
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直接影响着运动队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的发挥。对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进行研究,找出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对象的特殊性,管理工作的艰苦性和管理责任的多重性等特点;并针对特点提出重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管理意识,加强管理者自身建设,提高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升运动员综合素养,突出运动员主体地位等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科学化管理的实施途径,旨在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有效实施竞技体育高水平冰雪项目运动队的科学化管理,为取得更加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随着"体教结合"这一政策的不断推进与实施,使高等学校参与到竞技体育运动中成为可能;同时为竞技体育走进高校校门提供了宽广的平台。纵观我国高等学校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的开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和跆拳道运动项目特点的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从高校组建高水平跆拳道队意义、办队模式、运动队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重点从生源结构、教练员现状、运动员学籍管理、运动队训练竞赛现状、资金来源等方面对我国高校高水平跆拳道运动队的现状展开调查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对优秀运动队的经费投入总量、竞技体育投入效益、业余训练规模、多级训练网配置情况、业余训练教练员分布情况,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分布情况比较了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四省市的差别,分析了各自不同做法的优劣,可以为各省市研究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建设 《体育科学》2012,32(6):3-13
浙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的制度安排,以及基于这一制度的体制与机制设计,在解决普遍存在的老问题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实践探索。"浙江实践"的核心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院校化,在人才培养上,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优秀运动员的大学学历教育的院校化培养体制,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了"竞技体育系—项目管理中心—协会秘书处三位一体"的院校化管理体制。"浙江实践"是一种改革方向明确和道路预先设计,但需逐渐体制成型和机制完善。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从对优秀运动队的经费投入总量、竞技体育投入效益、业余训练规模、多级训练网配置情况、业余训练教练员分布情况,以及体育科研人员分布情况比较了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四省市的差别,分析了各自不同做法的优劣,可以为各省市研究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剑 《体育科技》2011,32(4):142-145
检视大学体育现状,分析学校体育内在机理,构建以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管理体系四部分组成的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同时通过对大学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体系的实践路径研究,使其有效地实现大学生体育健身能力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健身意识,达到终身健身为目的的体育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74篇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学位论文研究方法从具体研究方法,基本方法中搜集资料法与事实法和分析资料与事实法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特征。发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特征,来管窥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加强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是提高和促进优秀运动队运动成绩的根本保证。针对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的不足之处,提出加强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完善制度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梯队建设;注重团队建设。对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提供一些建议,以期改进黑龙江省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水平,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高校体育社团的存在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的符号价值;明确的活动规则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自愿参与和自主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企业化运作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角色体验是高校体育社团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势。加强高校体育社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有效性的对策为:进一步强化高校体育社团存在的符号价值;完善高校体育社团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在高校体育社团活动中加入拓展训练。  相似文献   

18.
对网球运动成败归因的科学研究不仅为丰富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对网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也具有借鉴意义。采用质性研究法以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大赛后的访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成败基本归因是一致的。从自由节点和相应的总参考点数来看,国内、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对于失败归因不同。从相应节点比例来看,成功时,国外运动员的归因更加细致和多元化,而失败时,国内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归因更多。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搜集、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对延长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训练年限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影响优秀运动员训练年限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社会学因素、训练学因素、管理学因素),并提出有关建议,旨在为延长优秀运动员竞技运动训练年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