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体育》2021,(1):14-14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项目经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我国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2.
我今天特别高兴。看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报道:2020年12月17日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中国武术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充分说明,中国武术太极拳是人类宝贵的珍品,应顺理成章地纳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作为正式比赛项目。故此,我建议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借此东风,及时提出申请,将太极拳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3.
嵇旭  黄庆参 《收藏界》2010,(1):132-132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榜上有名。这是浙江省第一个入选世界级文化遗产领域的独立项目,也是全球第一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文化部、浙江省文化厅于10月13日、10月15日相继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相似文献   

4.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申报的"太极拳"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引发关注。太极拳申遗是如何准备的?新京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温县政协副主席、原温县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副组长严双军和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斌。严双军:太极拳传播要靠语言沟通太极拳"七流派"共同申遗记者:太极拳申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5.
于志钧 《武当》2006,(4):21-22
中国有句古话日“一手遮天”, 意思是想用一只手把天给遮住,这是做不到的欺人之举。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河南省今年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项目中,“少林寺武术”没有被联合国批准。另外一条消息,河南省正准备把温县陈家沟作为“太极拳发源地”呈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与实施为传统武术的法律保护开辟了新路径,文章深入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条文,结合传统武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与保护现状,从传统武术的普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统武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传播制度方面作了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难得的好机遇,要在现有保护的基础之上加大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合法合理高效地推进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下旬,在阿布扎比召开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龙泉青瓷成功跻身名列,成为我国陶瓷类第一个申报并顺利入选的项目。龙泉青瓷创烧于北宋早期。主要产地在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已广泛进入国内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较有希望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项目。认为,太极拳应作为一个包含各式流派的整体"申遗"项目,并抓住联合国"申遗"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准备材料,健全申报机构,为成功申报奠定良好基础;并提出"申遗"的具体步骤与方案。  相似文献   

9.
陈祖源 《围棋天地》2006,(13):69-69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于1976年成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前中国已经有长城、泰山等31处进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5届大会又通过了关于民间传统文化保护的建议。并于1997年通过决议,正式定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列入世界遗产保护的范围。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有昆曲、古琴和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进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相似文献   

10.
杨才玉 《收藏》2006,(5):31-31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一个《意见》,一个《通知》,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更是一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的大事。全国人民对此表示衷心的拥护,特别是文博界、历史界、文化艺术界、民间收藏界人士更是欢欣鼓舞,拍手叫好!  相似文献   

11.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首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进行了界定,并随着其定义的出现,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掀起了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简要揭示永新盾牌舞的起源、表演形式,挖掘永新盾牌舞作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育价值,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数字化保护理念的发展理路,试图从立档保护的操作路径与活态传承的文化思路2个维度,对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学理层面分析与发展路径解读。在少数民族体育的"祛魅"与"返魅"过程中,对数字化保护进行深层次探讨,以期为少数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背景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2003-2013年我国发表的关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认为目前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主要从保护与传承研究、区域性研究、个案研究、传承人、法律保护、校园传承、传媒研究、社会学研究以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借助媒介传播方式来提升公众自觉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校的教育中来深化保护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引入到体育旅游开发,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蔺颖慧 《收藏界》2012,(8):122-123
2012年6月10日,"泥人张168年精品回顾展"暨陈毅谦、王鹏拜师仪式在北京吴东魁艺术馆举行。此次活动的举办正值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时,是由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开展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系列之一。活动现场邀请政府、业内专家和各界嘉宾百余人出席。  相似文献   

15.
张祝平 《精武》2012,(1):1-2,4
通过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理论的研究叙述,以河南省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案例,结合以往体育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成果基础,分析了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对待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科学的态度;机构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工作落实不到位;外界环境的冲击和缺乏对体育类文化底蕴的深层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不足是当前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和健全工作机制;认真开展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切实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等是有效推动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性的热门话题。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章从国家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入手,阐述和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体育文化,从中不难发现,传统体育文化处境堪忧。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在"非遗后"时期背景下,保护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非遗保护的研究中汲取灵感,为当今及未来的体育非遗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对市场的过分投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变异;政府的"功利性"保护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沦为"政绩砝码";城市的迅猛扩展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受到侵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认同危机;传承人的渐渐老化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建议:保护传承主体,营造活态传承模式;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奖惩鼓励制度;做好非遗项目分类工作,加强市场准入鉴别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突出体育非遗保护的整体性;提高对体育非遗的文化认同和自信,助力体育强国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中国武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认为将中国武术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武术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武术的新语境,提出了新世纪中国武术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作出贡献.但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分析来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申报方面都受到诸多限制,主要影响因素有杰出传承人的确定、发展时空性、文化价值、普世价值、保持原生态几方面,只有在这几个方面深入挖掘才能够确保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相似文献   

20.
万义 《体育科学》2011,31(2):12-18,35
村落社会结构变迁的发展历程中,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管理不规范、社会组织不健全、文化建设需加强等瓶颈。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以社会结构变迁为研究视角,以可邑村彝族阿细跳月为调查个案,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演进规律、影响因素及其保护的思路与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将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到村落发展的生态空间,才是解决这些瓶颈的根本之道。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村落经济发展、村落政治建设、村落先进文化之间,3个"双赢"局面的形成是村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