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青少年体质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幸福生活和健康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整个民族健康,对于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针对青少年健康状况应采取的措施,以促进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在剖析当前我国足球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我国足球的发展阶段水平,通过从理论到实践经验的逻辑论证提出了应淡化出线足球,切实重视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大众为突破口的普及发展思路;并分析了当前足球普及发展的主要契机与挑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构建扎实的足球基础,共铸我国足球的辉煌明天。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运用文献资料、调查法、访问法、逻辑分析和推理等研究方法,分析软式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动作特点及软式排球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所起的作用,将软式排球运动的特点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地结合起来。为全面培养和发展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素质,造就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儿童青少年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与依托单位及主管部门的矛盾问题。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国家层面出发在梳理俱乐部实体化内涵的基础上以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究出俱乐部实体化的六项基本要素和四个发展战略的转变,并对广州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实体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了俱乐部实体化发展的优化措施及未来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阳光体育视域下青少年户外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户外运动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对西方发达国家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要描述,对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发展路径与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户外运动能有效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与运动能力,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青少年俱乐部是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新事物,其发展模式目前国内尚无定论。从管理机构设置、经济运营、人力物力的组织、会员管理、时间活动安排等几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高校青少年俱乐部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并论证了理想的俱乐部所应有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传统教育体制的现状,并提出传统教育向多元化教育过渡时期潜在课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用调查研究法来论证潜在课程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旨在为更好的在我校开展潜在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开展项目情况、运行模式、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98家体育俱乐部开展的运动项目中田径、篮球等为主要活动内容。北京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模式以依托学校开展活动为主,多种发展模式并存。俱乐部的发展既要坚持社会公益性原则,又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发展。加强与国际国内优秀体育俱乐部的交流和接轨,创办出具有我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面向2010年发展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工作现状和借鉴世界足球强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足球运动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持续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原则,制定出了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面向2010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为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少年女子足球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工作现状和借鉴世界足球强国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发展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持续发展和培养人才的原则,制定出了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为我国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奥会为视角,分析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奋斗目标与任务以及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战略依据。结论:切实加强组织与领导,加大监管职能,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体系;紧抓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社会联动,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夯实基础;完善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弥补"短板"效应,推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鼓励和引导青少年体育与世界的交流,推动世界青少年体育的融合;提升体育产业化水平,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落实国家对体教融合作出的最新部署,需要进行相关的法治考量与保障。通过对受教育权在现代教育法中的中心地位及其发展演进与发展权契合关系的分析,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表明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应是我国青少年的重要权利,进而提出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命题,并以此出发进行体教融合法治保障的相关探讨。在深入阐释基于青少年全面发展权利诉求和内在需要而必须深化体教融合的基础上,指出了因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执法欠缺、职业身份与受教育权冲突等对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不利影响和现实困境,进一步从营造相应法治氛围、从顶层制度上理顺关系、加大实施监督力度、系统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以实现全面发展权为旨归的体教融合法治保障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四川省作为实证对象,分析西部地区,特别是四川省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力求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探寻出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可行、有效措施,提出西部地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优先领域与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4.
摘要:基于PYD理论架构,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调研、会议讨论、专家访谈以及逻辑分析,回溯青少年发展的理论源流,探讨校园足球对青少年发展的多维效用,分析校园足球在推进运行中遭遇的困惑与困境,进而探索校园足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治理路径。结果认为,1)青少年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是个体“优势”的挖掘与培养过程;2)作为青少年发展的资源平台,校园足球活动有利于提升能力、培养自信、增强联接、塑造品格、激发关爱与同情;3)当下校园足球要破解理念困惑,坚定立德树人为教育使命,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活动宗旨;要摆脱实践困境,提高教育性资源供给,强化青少年的能力培养与自信力塑造,增强人际联接,培养高尚人格情操。由此,要实现校园足球有效促进青少年发展之目的,校园足球良性运行的治理路径为:1),凝聚共识,达成统一的培养目标;2),优化制度设计,构建竞合型的治理结构;3),激发多元参与,培育开放性的支持环境。若此,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推动校园足球健康运行,探索一条新的理论思路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在深刻总结过去经验教训和科学分析国情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勾画了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的轮廓;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又提出并论证了改革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制定了改革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为保证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的重要思想,设计并规划了经济建设的发展道路,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战略是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机制、对策、措施的改革应适应21世纪发展的要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和办法,即在指导思想、政策指导、措施办法、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保障、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依托及社会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应充分、合理地发展体育与教育、体育与社会各方面的优势,并构架起新的体制,使青少年体育能够置身于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中,使其健康、顺畅、完善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进入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大力发展音乐教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高尚的音乐品格。本文针对我国地方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于音乐教育发展前景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要注重对青少年灵敏与协调性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青少年灵敏协调性素质发展与提高的原因 ,提出了灵敏协调性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按照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做好学校德育的纵向衔接,既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德育取得成效的可靠保证。本文既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德育的纵向衔接的关系,又讨论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关系,最后提出了德育衔接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心理技能训练在青少年跨栏训练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栏比赛中,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对比赛成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分析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和意义、跨栏运动员比赛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心理变化的因素,为青少年跨栏训练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