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46例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结果 手术中可见动脉血管压迫面神经根部出脑干区,其中小脑前下动脉压迫24例(52.17%),小脑后下动脉压迫14例(30.43%),椎动脉和小动脉同时受压7例(15.22%),椎动脉压迫1例(2.18%).38例手术后面肌抽搐症状完全缓解,8例症状显著减轻.主要并发症包括眩晕、耳鸣(9例),听力下降或丧失(5例),脑脊液漏(1例),感染(2例).无一例手术中死亡.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手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并充分减压,是保证微血管减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附8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82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43例(52.4%),小脑后下动脉25例(30.5%),椎动脉6例(7.3%),多支血管复合型压迫8例(9.8%)。术后58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24例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仅1例未完全缓解。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15例,听力下降或消失6例,面瘫4例,脑脊液瘘1例,感染4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并初步确定造成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同时术中实时行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观察MD-OC反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且均为动脉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31例(54.4%),小脑后下动脉(PICA)14例(24.6%),椎动脉(VA)3例(5.3%),复合型压迫9例(15.8%)。至手术结束时有49例MD-OC反应消失,经随访42例临床痊愈,6例症状减轻,1例复发;另有8例手术结束时MD-OC反应仍未消失,经随访3例临床痊愈,5例无效或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完善的术前评估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并显著提高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7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关系。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充分解剖后组脑神经背侧的蛛网膜,从而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并准确置入垫片。术后疗效评估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治愈。结果97例患者术中发现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59例;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基底动脉35例,其中单纯椎-基底动脉8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前下动脉24例,椎-基底动脉联合小脑后下动脉3例。术后即刻治愈68例(70.1%)。术后发热13例,听力减退4例,耳鸣2例,一过性面瘫5例。97例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19个月),末次随访显示,93例(95.9%)患者的面部抽动完全消失,其中延迟治愈者25例;未治愈者4例;无复发病例。结论神经内镜经小脑绒球下入路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治愈率,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要点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54例面肌痉挛患者,责任血管分别为小脑前下动脉32例(59.26%)、小脑后下动脉11例(20.37%)、椎动脉5例(9.26%),其中6例(11.11%)为多责任血管,均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 54例患者平均随访2年,面肌痉挛治愈46例(85.19%)、明显缓解5例(9.26%)、部分缓解2例(3.70%)、无效1例(1.85%),总有效率为94.44%(51/54)。术后出现轻度面瘫4例(7.41%)、听力下降2例(3.70%)、延迟治愈4例(7.41%),无一例发生颅内血肿、颅内感染和脑脊液漏,无死亡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安全、有效。熟练的手术技巧、准确的责任血管判定、面神经有效减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神经电生理学监测可以实时判断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手术效果。方法 21例PHFS患者均采用MVD治疗,术中显露面神经出脑干区,明确责任血管后,将Teflon棉垫于责任血管与脑干之间,以解除责任血管对面神经出脑干区的压迫。结果本组最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占42.9%。术后3月,总体治愈率为95.2%。术后出现可逆性面神经麻痹1例,听力减退1例。结论 MVD治疗PHFS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娴熟的显微操作技巧、准确地识别责任血管以及最大限度地保护神经血管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并发症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28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REZ),均为动脉血管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15例(53.6%),小脑后下动脉8例(28.6%),椎动脉2例(7.1%),多支血管复合型压迫3例(10.7%)。术后20例症状立即完全缓解,8例明显减轻;术后3个月,1例未完全缓解。主要合并症包括眩晕、耳鸣5例,听力下降或消失2例,面瘫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术中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防止脑损伤是确保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 (附1200例报告)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0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经绒球小结叶入路显露面神经脑于段.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在血管与脑干之问放置Teflon棉固定。术中采用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压迫血管,责任血管中小脑前下动脉占42.6%,椎动脉为主要责任血管时均伴有多个血管共同压迫面神经根部。全部病例经2~10年随访,平均4.2年.抽搐完全消失88.7%,减轻5.6%,总有效率为94.3%;手术无效2.6%,复发3.2%。听力障碍2.8%。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减压棉片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术中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避龟颅神绎和细小穿支血管损伤.能有效防止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手术疗效以及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的96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均为动脉血管压迫。术后68例症状完全缓解,26例明显减轻,2例手术无效;其中有1例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有效治疗方法,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责任血管的识别以及减压棉片的放置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51例面肌痉挛的临床资料,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并减压.结果 本组均能见到面神经出脑干处有动脉血管压迫,其中AICA26例(51.0%),PICA16例(31.3%),VA4例(7.8%),复合型5例(9.8%).43例(84.4%)术后症状完全缓解,8例术后减轻(15.6%).其中4例(7.8%)3周内停止抽搐,3例(5.8%)3月后抽搐停止,1例(2%)一直未完全缓解.随访1年以上,复发1例(2.0%).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是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术中确认责任血管,充分减压和防止副损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面肌痉挛病人是否有颅内责任血管压迫,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MVD)术中处理提供手术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经MVD治疗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了解面神经是否存在责任血管,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面神经出脑干端面神经根区(REZ)至进内听道全程,在压迫点放置Teflon减压垫棉。结果术中发现单纯面神经REZ区有明确责任血管压迫88例,既有REZ区压迫又有面神经桥前池段被责任血管袢推拉成角6例,单纯面神经桥前池段被责任血管袢推拉成角5例,动脉血管与面神经之间蛛网膜黏连增厚但未见血管压迫或推拉神经9例。术后抽搐症状立即消失92例,症状明显缓解16例,3个月后延迟治愈,总有效率100%。结论血管压迫面神经REZ区是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但血管袢直接推拉桥前池段或者间接通过蛛网膜牵拉面神经主干也可引发相关症状,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辨识、面神经全程减压松解,才能达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在治疗面肌痉挛HFS中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168例HFS患者行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根MVD,手术时经绒球小叶显露面神经脑干段,仔细寻找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离开面神经,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构成情况:小脑前下动脉94例,小脑后下动脉38例,椎基底动脉15例,椎基底动脉及其分支血管(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共同压迫21例。术后随访半年,150例患者抽搐完全消失,10例术后抽搐频率及强度均明显减轻,但仍有抽搐。总有效率为95.2%。4例(2.4%)术后出现听力下降。2例(1.2%)患者在术后7 d以后出现迟发性面瘫。3例(1.7%)皮下积液,无脑脊液漏。1例(0.6%)死亡。结论 MVD是目前HFS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悬吊法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160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悬吊法在不同责任血管类型减压中的操作技巧,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病例中,椎基底动脉很少作为单支责任血管压迫神经,常伴有一支或多支血管压迫,术中结合悬吊法进行了责任血管的充分减压,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有效率为93%,面肌痉挛的手术有效率98.2%,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较其他非椎基底动脉相关的微血管减压术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复杂血管压迫类型,术中采用悬吊法可以充分减压,为微血管减压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附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均在磁共振检查后行微血管减压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MRI及术中均见面神经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6例,椎动脉1例;三叉神经责任血管为椎动脉4例,小脑上动脉3例。行微血管减压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均立即消失;面肌痉挛术后立即消失5例,术后3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结论术前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指导手术;微血管减压可有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1-03—2014-10采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43例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三叉神经痛2例,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0例。结果术后症状完全消失35例(81.40%)(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34例),症状明显减轻5例(11.63%)(右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4例),无明显缓解3例(6.98%)(左侧三叉神经痛1例,面肌痉挛2例),有效治愈率93.02%;1例左侧三叉神经痛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嘴角疱疹,面肌痉挛术后听力下降或轻度面瘫2例,无死亡病例,给予临床治疗后可自行痊愈;术后复发2例(面肌痉挛)。结论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有效安全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治疗方法临床经验。方法:系统回顾1999年至2005年我们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420例,其中三叉神经痛282例,面肌痉挛120例,舌咽神经痛18例结果:总有效406例,有效率96.7%,本组无死亡。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侧方扩散反应监测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作用。方法结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2017年8月采用侧方扩散反应(Later spread response,LSR)监测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8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资料,术前均行面神经诱发电位、3D-TOF-MRA、3D-FIESTA序列检查明确诊断、同时排除颅内占位等继发性因素,LSR监测下由同一术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结合术中LSR波形变化情况明确责任血管、有效评估减压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评估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37例手术开始前记录到LSR波形,其中Teflon棉垫离面神经的压迫血管后消失26例; 4例垫入Teflon棉后LSR波形复现,重新探查、调整棉片位置后波形消失; 3例剪开硬脑膜、释放脑脊液后消失; 1例患者探及小脑前下动脉与面神经贴近伴行后即予适量Teflon棉垫离,LSR波幅下降小于50%,关闭硬脑膜前再次探查面神经全程发现遗漏责任血管并予有效隔离,LSR波消失。3例至手术结束时,LSR波幅下降均大于75%,但未完全消失。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32例(86. 49%),明显缓解4例(10. 81%),部分缓解1例(2. 70%)。1例患者术前曾外院使用肉毒素注射治疗,未引出LSR。结论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结合LSR监测波形变化反馈责任血管对面神经的激惹情况,对于术中精准识别责任血管、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及客观评估减压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面神经根解剖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地 探讨小脑脑桥角面神经根解剖变异与原发性面肌痉挛的关系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21例面肌痉挛病例中,10例(0.82%)术中探查发现面神经根存在解剖变异,面神经根出脑干区距离听神经根进脑干区均大于10mm.均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其中4例术中采用责任动脉悬吊法.结果 9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1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96个月,平均26.8个月,复发1例,治愈率90%.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1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轻度恢复;展神经麻痹致复视3例,2例随访期间恢复正常,1例仅随访3个月,有好转;患侧听力丧失1例,随访21个月未恢复.结论 小脑脑桥角面神经出脑干区异位至距离听神经进脑干区大于10mm者罕见,动脉性血管压迫仍然是此类患者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展神经麻痹、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应用责任动脉悬吊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提高颅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附19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方法的改进措施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临床经验.方法自1984年12月至2004年6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950例颅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病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 515例,面肌痉挛400例,舌咽神经痛35例.结果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压迫血管,总有效1 886例,有效率为96.7%,无死亡病例.由于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及手术技巧的提高,并发症发生率由8年前的10.55%下降到近8年的2.88%.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颅神经根部的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及减压材料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提高微血管减压术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有多方面因素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