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颞叶癫痫患者手术切除的颞叶标本的病理变化与电生理改变的关系,并与手术疗效作对比分析,发现30例颞叶癫痫的病变性质与脑电图棘波的发生部位和棘波发生形式之间有关系。脑电图呈局限性爆发性高波幅棘波多提示占位性病变,手术效果最佳。脑电图呈广泛性双颞叶皮层或颞叶深部散发性、单发性棘波考虑非特异性改变,手术效果不理想。如颞叶深部出现较恒定的阵发性棘波多为海马角硬化,手术应切除海马组织。  相似文献   

2.
癫痫患者棘波灶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24例癫痫患者在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分别在有棘波和无棘波的部位取材进行电镜检查,以探讨癫痫的发病机制。皮层组织取自额叶12例,颞叶9例,枕叶3例,结果观察到癫痫患者的皮层无论有无棘波,超微结构下的神经细胞、突触与神经毡,星形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其变化的特点是水肿,有棘波的部位最严重,尤其是突触前末梢,并有突触小泡减少,这些与癫痫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棘波产生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良性局灶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和颞叶癫痫(TLE)的临床、脑电图和磁共振表现.方法对22例患者BECT和20例患者TLE进行分析.结果BECT多见于2~14岁,典型发作为局限性运动和感觉发作,可继发全身性泛化,与睡眠密切相关,EEG背景正常,中央颞区尖波/棘波,MRI多无异常;TLE见于任何年龄,特征发作为植物神经、精神和一些特殊异常感觉,无明显昼夜规律,EEG放电一般于前颞最明显,MRI多见海马硬化,其他病因颞叶肿瘤、畸形、瘢痕等.结论两者临床特征、EEG和MRT表现迥异;BECT症状轻、病程短、疗效满意、预后好;TLE病因各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经过复杂.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对癫痫病人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总结了15例癫痫和15例其他疾病患者在手术中用异丙酚诱导麻醉时的脑电图(EEG)特点,并将其相比较,结果发现:①异丙酚对EEG的影响主要是使α波的数量减少,β波的数量增多,且增多在各脑区的顺予是:额、颞、顶、枕,并可使两波的波幅增高,而对δ波和θ波的影响不明显,两组间也无差异;②小剂量异丙酚可诱发各组病人EEG中棘波的出现,但随着药量的增加,棘波却逐渐消失。③异丙酚诱发EEG中棘波出现的部位均为额后部,与术前EEG中有棘波出现的部位不一致,并可引起临床发作,因此,在用此药时,为了避免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过高,诱发癫痫,最好采用一次大剂量静脉推入,以尽量缩短药物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颞叶癫痫的脑电图特征,方法 分析38例颞叶癫痫患儿发作间歇期的脑电图资料。结果 尖波棘波,棘慢波综合36例(94.7%)能定位于颞区的33例(84.8%)大多表现为非同步灶性阵发(63.2%)结论儿童颞叶癫痫患者间歇期脑电图国明显的特征是颞区的阵发,高电位尖波,棘波。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七氟醚在不同麻醉深度下对颞叶癫(痫)手术术中深部电极描记的EEG的影响.方法:颞叶癫(痫)行射频热凝毁损手术患者68例,在七氟醚吸入麻醉,最小肺泡浓度(MAC) =0.6时监测额叶皮质EEG和颞叶深部EEG,再加深麻醉至MAC=1.2时再监测.EEG数据应用快速傅里叶处理(FFT),计算额叶背景平均波幅,测量10个颞叶内侧棘波的波幅,取平均值后确定为该患者的棘波波幅,对MAC=0.6和MAC=1.2两组进行统计.结果:MAC=0.6时颞叶内侧棘波放电波幅平均为(426.2±63.1)μV,额叶10~12 Hz(80.3±16.4)μV背景波幅显著;MAC=1.2时颞叶内侧棘波放电波幅平均为(171.2±32.6)μV,额叶10~12 Hz(550.3±126.8)μV背景波幅显著,两组间的(痫)样放电波幅和额叶背景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1.2时,七氟醚吸入麻醉影响背景节律和(痫)样放电的波幅,对频率和波形无明显影响.结论:七氟醚麻醉对深部电极EEG的影响呈剂量依赖性,麻醉过深则可能导致(痫)样放电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7.
颞叶癫痫脑电图分析及病灶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电生理异常与皮层棘波灶及海马超微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CT或MRI检查未见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7例,术前做脑电图或24h视频脑电监测,术中在脑电监测下取颞叶大脑皮质棘波灶和海马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 7例患者电生理检查均可见典型痫样放电.颞叶皮质痫灶和海马可见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固缩,胶质细胞变性,胶质增生,突触数量及突触结构改变,血脑屏障破坏等改变.结论 影像学无异常的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皮层痫灶和海马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明显,特别是突触的变化,是导致癫痫患者脑电生理机能异常及癫痫反复自发性发作的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脑电图(EEG)监测对癫痫致痫灶的定位作用。方法对经临床、影像学和常规EEG检查不能确定致痫灶部位的2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技术,经双侧颞叶植入硬膜下条状电极进行长时间EEG监测,观察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变化,结合常规EEG、MRI检查结果对癫痫灶进行综合定位;术后随访,评估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结果20例患者颅内电极埋藏时间为1—5d,每例监测到/〉2次临床发作并记录发作间期和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活动。20例患者发作期颅内电极EEG均能准确定位,15例致痫灶发作间期与发作期一致,2例发作间期为双侧棘波,3例发作间期定位与发作期不一致。术后按Engel疗效分级:发作消失13例(65%),显著改善3例(15%),良好3例(15%),无效1例(5%)。未出现因颅内电极安置所致的并发症。结论颅内电极EEG监测可为癫痫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灶定位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影像学、电生理特点及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27例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资料,术前评估结合临床发作表现,MRI、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等影像资料,以及发作间期和发作期视频脑电图(VEEG)资料;术中应用皮层脑电图(ECoG)与深部电极监测定位异常放电区域,指导手术切除致痫灶范围。术后采用Engel分级评估疗效。结果27例患儿均有典型颞叶癫痫临床表现,MRI发现一侧颞叶及海马异常信号影,发作间期及发作期VEEG提示异常放电起始于一侧额颞部。术中ECoG及深部电极监测均发现颞叶明显持续或阵发性尖波、棘波、棘慢复合波等癫痫样放电。27例患儿均采用标准前颞叶+病灶切除+周边异常放电颞叶皮质扩大切除术,其中2例患儿切除部分岛叶长回及额盖皮质热灼处理。随访6个月,EngelⅠ级患儿22例,EngelⅡ级患儿3例,EngelⅢ级患儿2例。结论早期手术、术中ECoG与深部电极联合监测下适度扩大切除范围是改善学龄前难治性颞叶癫痫患儿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棘波分析地形图采用时域分析法,能够波图同屏显示棘波和痫灶。本文针对影像学方法CT/MRI和PET/SPECT及电生理学方法EEG/BEAM在癫痫诊断中的局限性,综述了棘波分析地形图原理及其在癫痫诊断、定位、疗效观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EEG联合fMRI检查确定癫痫致病灶的准确性。方法选取行外科手术的难治性癫痫患者2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佩戴能在高场强MR室中使用的EEG高级电极帽,在MR扫描的同时采集EEG数据,记录棘波发生时间,并根据棘波的发放时间输入信号曲线,找出fMRI数据,求fMRI数据体与该曲线的相应关系,将相应程度高的区域(激活区)叠加在MRI的三维图像上,从而对癫痫致病灶进行定位。将该致病灶的位置、范围与手术中脑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中显示的致痫灶进行比较。结果 13例(56.52%)EEG联合fMRI检查显示的癫痫致病灶与术中通过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EEG所描记、确定的致病灶位置和范围完全相同。另外10例(43.48%)EEG联合fMRI检查显示的癫痫致病灶与术中通过皮质电极及深部电极EEG所描记、确定的致病灶位置相同,但是范围明显大于术中所确定的致病灶范围;对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6个月以上,其中15例(65.22%)癫痫未再发作,5例(14.29%)术后3周内出现癫痫发作1~4次,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3例(13.04%)仍有发作,给予药物控制后仍无法控制,但发作频率为每月(3.1±1.4)次,较术前发作次数明显降低。结论对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EEG联合fMRI检查定位致病灶,其定位准确,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均较高且是无创性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4例以癫痫频发为主征的额颞区肿瘤。男17例、女7例,脑膜瘤11例,星形细胞瘤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囊肿及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癫痫表现为大发作19例,其中杰克森氏发作7例,大发作间歇期伴有小发作14例,3例大发作呈连续状态。精神运动性癫痫3例,运动性及感觉性发作各1例。EEG出现典型高波幅棘波或棘慢综合波6例。中度弥漫性异常3例,轻度弥漫性异常3例,8例正常。术后EEG检查14例未发现有爆发性癫痫发作波。11例额叶、镰旁及前颅凹底肿瘤在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13例颞叶、蝶骨嵴及中颅凹肿瘤同时行前颞叶切除术,包括海马回及杏仁核吸除或以双极电凝多灶破坏。术后1~3个月继续服抗癫痫药物,3例仍有局灶性癫痫发作。2例术后1年左右肿瘤  相似文献   

13.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颞叶癫痫疗效与术后脑电图关系研究陈国志常义杨纯先马骏肖安平我们对65例颞叶癫痫患者脑立体定向术后脑电图变化与疗效关系进行研究。术后病人随访一年。研究表明,双侧杏仁核及一例Forel-H区联合损毁效果最好,术后脑电图局部棘波变化率较大(...  相似文献   

14.
棘波和尖波是脑电图的重要诊断的特征,在发作间期的脑电图中这些短暂的现象常常表示癫痫发作倾向.棘波活动的一种类型Gibbs和Gibbs(1952)称为小尖棘波(Small sharp spikes SSS)不少著者认为在成人的脑电图中常常遇见,对癫痫发作的诊断或定位没有重要意义.本文著者的目的是确定SSS的大脑起源,叙述在深部脑电图(DEEG)中SSS的特征,对照头后脑电图和在DEEG中SSS的特征,以及对比DEEG中记录的SSS和颞叶尖波的特征.著者用EEG及DEEG观察了两例顽固发作的可能选作外科治疗的病人.深部电极是由除尖端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立体定向方法单侧海马内注射海人酸,建立恒河猴颞叶癫痫模型,并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立体定向手术,恒河猴右侧海马注射海人酸,观察恒河猴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海人酸注射后恒河猴出现典型的颞叶癫痫发作表现,脑电图表现为棘波、慢波、棘慢波、尖波发放.MRI、MRS可见海马硬化的表现,组织学标本显示颞角扩大、海马硬化,HE染色可见神经元缺失、胶质细胞增生、瘢痕萎缩,电镜显示神经元固缩、血脑屏障破坏、星形细胞肿胀、细胞器受损.结论 立体定向单侧注入海人酸后恒河猴癫痫发作明显,其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影像学、神经病理改变符合颞叶内侧型癫痫表现,可作为癫痫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的癫痫(ECSWS)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EEG)特征。方法总结13例ECSW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3例患儿,平均年龄(6.4±1.7)岁。5例头颅MRI有结构性异常。13例患儿均有癫痫临床发作,癫痫发作类型多样,病后均出现神经心理和/或运动功能发育倒退。EEG具备特征性慢波睡眠期持续性棘慢波放电,棘慢波指数(SWI)超过85%。予以抗癫痫药物、部分患儿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6月后10例(77%)有效,随访3年,大部分患儿EEG及神经认知状况和运动功能改善。结论ECSWS系一种具有特征性EEG的癫痫综合征,早期诊断治疗可改善患儿神经心理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MRI海马特殊扫描在颞叶癫痫海马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影像学发展和显微外科技术的进步,使颞叶癫痫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尽管外科方法治疗颞叶癫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确定癫痫病因和癫痫病灶定位对制定手术方案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1,2]。近年来研究证实70%~90%的癫痫的病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异常。高清晰度MRI的出现对顽固性癫痫诊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MRI在评估颞叶癫痫海马硬化中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经临床表现和头皮EEG及视频EEG诊断为顽固性颞叶癫痫26例。所有病人均经神经内科医师检查、神经心理学检测及长时视频EEG监测。男15例,女11例,年龄6~56…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附1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1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术前评估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本组共1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发作类型为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复杂部分性发作 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7例,所有患者都用长程视频脑电图(Video-EEG)、头颅磁共振扫描(MRI)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定位,其中2例还辅以颅内EEG定位。术中行皮层EEG(EcoG)和深部EEG监测,所有病例均行前颞叶切除术,其中8例还辅以MST。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海马硬化,10例患者恢复顺利,仅1例发生手术对侧上肢暂时性轻瘫并发症。术后随访3-30个月,9例疗效满意,1例显著改善。结论长程Video-EEG、MRI和MRS相结合,必要时辅以颅内EEG,是准确、可靠的癫痫灶定位方法,而前颞叶切除术是一种并发症小、疗效可靠的治疗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难治性颢叶内侧癫痫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后效果达到Engel's Ⅰ级(无发作)的患者,探讨各种术前评估方法确定癫痫灶的可靠程度.方法 65名术后随访超过1年,术后达到Engel's Ⅰ级疗效的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患者的发作症状学、神经影像和头皮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与手术侧一致的颞叶低代谢改变;41例患者发作前存在典型的颞叶内侧常见先兆,所有患者发作起始表现为意识障碍;28例患者有手术侧颞叶影像异常(图1),8例患者存在双侧颞叶异常,8例患者存在多脑叶影像异常,21例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20%患者发作间期偶有异常、80%患者存在多灶棘波、尖波、棘慢波;发作期脑电放电早期显示:20例患者无法确定起源侧别,45例患者可以确定侧别(手术侧),只有21例患者可以清楚的显示手术侧蝶骨电极起源.结论 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分析和PET检查是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术前评估中基本和重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典型与非典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CCT)的诊断价值,并进行随访分析。方法收集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的患儿资料50例,分典型组31例,非典型组19例。所有患儿均进行AEEG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及治疗后随访。结果清醒期EEG描记时,典型组异常放电8例(25.8%),非典型组异常放电7例(36.8%),在睡眠期EEG描记时均有异常放电。结论 AEEG对典型与非典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