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酶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酶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1例MGT染色均发现有不整红边纤维(RRF),其中单纯表现为肌无力的患者7例,合并中构神经系统受累者4例,RRF出现比例为6.4%-10.3%,电镜观察11例,9例表现为线粒体数目增多,形态异常,嵴排列紊乱等。均可见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2例线粒体改变只见数量增多,未见其他异常。结论:光镜下酶组化染色发现典型RRF,对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的初步论断有重要价值。电镜观察肌膜下线粒体异常增多且形态异常,特别是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的出现,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肌肉病理及神经电生理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方法对6例确诊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光镜和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神经电生理改变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以运动不耐受,阵挛、抽搐发作,精神障碍,共济失调为主。6例患者中4例发现破碎红纤维(RRF),其平均比例为5.3%;超微结构观察有线粒体异常及糖原颗粒沉积,其中有2例发现有典型晶格状包涵体。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脑电图明显异常;肌电图以神经源性改变4例,占本组病例的4/6;听觉诱发电位(BAEP)、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3例,占3/6。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特征分析和肌肉活检;电镜超微结构改变为线粒体病的主要诊断依据;神经电生理改变对病理损伤累及范围和程度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患者肌肉的超微结构特征,分析该病的病因和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6例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患者的肌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超微病理观察。结果电镜观察16例,在肌原纤维间和肌膜下可见弥漫的线粒体数目增多,13例表现为形态异常,可见巨大线粒体,嵴结构不清,排列紊乱,呈同心圆样,均可见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有的同时伴有糖原颗粒的异常增多、脂滴沉积及溶酶体异常,有的线粒体只能靠双层膜结构及残存的嵴被识别。3例仅线粒体数量增多,未见其他异常。结论电镜观察肌膜下和肌原纤维间线粒体异常增多且形态异常,特别是线粒体内类结晶状包涵体,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线粒体脑肌病2例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例线粒体脑肌病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两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行头CT、MRI、CTA及病理检查。结果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支持线粒体脑肌病诊断,经病理证实确诊。结论线粒体脑肌病具有特征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但早期诊断仍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对8例病理确诊线粒体脑肌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抽搐、运动耐受差、发育迟缓和智能障碍;主要影像学特点为幕上多发脑叶病灶,同时合并其他部位的病变,病灶广泛。结论具有上述临床特征和神经影像学改变者,提示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乳酸和丙酮酸最小运动量试验(METLP)对线粒体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肌肉病理明确诊断为线粒体肌病的21例患者、6例其他肌病患者及14例非肌病患者进行METLP检测,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线粒体肌病组METLP 18例(85.7%)异常,12例≥2项指标异常,主要为运动后血浆乳酸/运动前丙酮酸(L2/P1)>17;其他肌病组METLP 6例(100%)异常,主要为有氧运动后血浆乳酸浓度(L2)升高,或者经休息其血浆乳酸浓度(L3)不降、甚至升高;非肌病组为3例(21.4%)异常。结论在METLP的各项评价指标中,L2/P1作为线粒体肌病与非肌病的诊断参考指标最为可靠;L3/L2可以作为鉴别线粒体肌病与其他肌病的可靠指标;但线粒体肌病的诊断应结合METLP、临床及病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ME)的MR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MRI表现,其中4例行常规MRI扫描,1例行MRA扫描。结果:3例病变主要累及两侧大脑皮层和皮层下,1例主要表现为白质内改变,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2例合并脑萎缩,MRA示1例未见明显改变。结论:MRI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脑内病变敏感,当年轻患者出现非典型性脑梗死表现,应考虑到线粒体脑肌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与肌肉病理特点。方法对16例肌活检证实的线粒体脑肌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肌肉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破碎红纤维(RRF)的平均比例为5.9%,11例有中央核增多,13例的SDH/CCO双染示12例有蓝纤维,且与RRF的分布一致。超微结构观察有4例找到典型晶格状包涵体。结论SDH/CCO双染有蓝纤维为线粒体肌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借此可与其他肌病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腩卒中样发作(MELAS)病1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并探讨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对线粒体脑肌病MELA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辅助检查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参考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报道。结果:MELA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和呕吐、全身性癫痫、精神障碍、脑卒中样发作、血乳酸增高;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改变;脑MRI示病灶多位于顶、枕、颞脑回处;肌肉活检见破碎样红纤维和异常线粒体,符合线粒体脑肌病MELAS的特征。结论:线粒体脑肌病MELAS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肌肉活检可确诊。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脑肌病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疾病是指一组生化确认或怀疑线粒体功能缺陷的临床异源性多系统疾病。由于在所有组织中均有结构或功能异常线粒体DNA分布以及线粒体DNA异质性的特点,使线粒体疾病可累及肌肉、脑、心脏和其它器官。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者称线粒体脑肌病,以肌肉受累为主者称线粒体肌病。  相似文献   

11.
线粒体脑肌病1例诊治经过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结合文献对线粒体脑肌病的病理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表现为头痛、抽搐、卒中样发作,曾被误诊为癫痫、颅内感染、脉管炎和脑梗死,经乳酸运动试验、肌肉活检和基因检测确诊为线粒体脑肌病(MELAS型)。结论线粒体脑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困难,全面掌握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病理知识,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检测线粒体脑肌病(ME)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例ME的临床特征、24h视频脑电图(VEEG)、肌电图(EMG)、头颅MRI、全基因组检测基因突变。结果 8例全基因组检测基因突变表明,存在核基因突变8例、有氨基酸改变7例、线粒体基因突变8例;其中t RNA基因突变5例、TRNL1基因突变4例、ATP6基因突变3例、ND5和TRNS2基因突变各1例。核酸3243AG改变4例(50%),其他有8860AG,11719GA,14766CT,8993TG等4例(50%),氨基酸改变4例。结论ME患者大多存在核基因的突变,线粒体的5个mt DNA均可发生突变。本组患者核酸改变仅50%发生在3243位点,检测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是诊断ME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线粒体脑肌病多模式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脑MRI、MRA、MRS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RI:线粒体脑肌病病灶多位于颞、枕、顶叶,病灶具有不符合脑动脉分布及游走性的特点;4例患者病灶对称性累及豆状核、丘脑和(或)尾状核;2例患者大脑、小脑、脑干萎缩,脑室增大,脑沟增宽。病灶均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陈旧性病灶T2信号稍高;MRA:10例新发病灶处脑动脉及其远端分支较对侧相应脑动脉增粗,信号增强;MRS:14例新鲜病灶可检出倒置的乳酸双峰波及NAA/Cr降低。结论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式MR影像学特点有一定的特异性,对线粒体脑肌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We describe a sporadic case of adult-onset, complex I deficiency 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MEM),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which failed to fit any of the known subgroups of MEM, such as Kearns-Sayre syndrome, 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 or myoclonus epilepsy with ragged-red fibers. Clinically, this patient had only progressive cerebellar ataxia, generalized muscle weakness and hearing loss. The principal finding at autopsy was degeneration of the olivoponto-cerebellar system.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mitochondrial disease could underlie some cases of 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相似文献   

15.
目的孤立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缺陷是线粒体病常见的原因之一,可导致几种独特的临床综合征。方法本文报道2例NADH脱氢酶(ND)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2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血乳酸,血生化,血氨基酸,尿有机酸等,脑电图(EEG),肌电图(EMG)和神经传导速度,以及线粒体全基因二代测序和线粒体相关核基因的检查。结果例1患者部分症状符合线粒体脑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部分症状符合伴破碎红纤维肌阵挛癫痫(MERRF)。该患者头颅MRI除MELAS常见的皮质病变外,还可见中脑和四叠体对称性异常信号,符合Leigh综合征(LS)影像学表现。线粒体基因二代测序发现MT ND3,10158TC突变。例2患者临床表现完全符合MELAS的临床特征,但头颅MRI可见中脑红核双侧对称性病变,又符合LS的影像学特征。线粒体全基因二代测序发现ND3,10191TC突变。结论对于难以解释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尤其有多系统受累表现,即使临床表现不符合某种独特的线粒体病综合征,也要提高警惕,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