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ryr在1968年报导了一套气相色谱仪方法测定氯丙嗪(CPZ)在血中的浓度。并发现,当口服固定剂量的CPZ时,病人之间的血浓度差异很大。Lader报导32例分裂症病人每天服CPZ300mg时,血浆浓度变化范围是8~90微毫克/ml。学者们希望通过测定血浓度,寻找更为准确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精神病药时,常引起各种副反应,其中以震颤麻痹最为常见,因此普遍用盐酸苯海索(安坦)来治疗此副作用。Rivera-Calimlin L 等氏(Clin.Pharm.Ther.14: 978-986,1973)报导口服盐酸苯海索能使氯丙嗪的血浆平面下降。如果药效与血药平面的高低有一定关联时,如何恰当地应用盐酸苯海索治疗震颤麻痹副反应,将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饮酒与氯丙嗪血浓度的关系孙延强,何敬平氯丙嗪作为抗精神分裂症的首选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剂量、血浓度与疗效、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饮酒患者的精神症状容易恶化,饮酒者所需要的精神药物剂量较不饮酒者高。为了进一步弄清饮...  相似文献   

4.
氯氮平与氯丙嗪合并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澄清合用氯氮平与氯丙嗪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给当前全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单用氯氮平未见显效者加用氯丙嗪,另给已合用此二药已见疗效者抽去氯丙嗪,观察6周,统计结果。结果 加用氯丙嗪组,前后BPRS评分分别为37.86±3.78与34.36±4.47,虽有差别,但数值极小,只有一例减分率超过25%,能列“进步”疗效;抽去氯丙嗪组,前后BPRS评分分别为30.79±7.70与32.39±7.42,差别无显著意义。两组在治疗前后副反应稍有变化,但TESS分值差异较小,统计无显著意义。结论 氯氮平与氯丙嗪合用不能明显增加对于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降血脂药物对氯丙嗪血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试验前后自身对照方法,以γ月见草E合并氯丙嗪对31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测定氯丙嗪血深度及血脂浓度,以TESS进行量表评定。结果 试验前后氯丙嗪血浓度、血脂浓度及TESS评分我显著性差异。结论 烀月见草E对氯丙嗪血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氯丙嗪,氯氮平对血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氯丙嗪和氯氮平对血钾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盲、自身对照、定期测血清钾的方法,研究43例氯丙嗪、氯氮平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钾的影响。结果 发现氯丙嗪、氯氮平引起低血钾的发生率分别为8.7%及15%。经校正卡方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氯丙嗪至第七周,氯氮平至第五、第七周血钾水平较疗前显著增高(P〈0.05)。结论 氯丙嗪和氯氮平治疗,均可引起低血钾,但总血钾水平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有许多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用过多种神经松弛剂,但精神症状依然如故。产生这种“抗药性”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个体之间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因而导致血浆浓度有差异的缘故。已发现氯丙嗪、氟奋乃静和哌迷清血浆浓度有个体差异。如果  相似文献   

8.
合并氯丙嗪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单用氯氮平与合并氯丙嗪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氯氮平血药浓度与疗效副反应等的关系。以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59例病人,分为单用组和合并使用氯丙嗪治疗组,并测定其氯氮平血浓度,并以BPRS SANS CGI TESS量表评定作临床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病程、服用氯氮平剂量、疗效及副反应方面均无显差异。单用组氯氮平血药浓度在其性别之间有显差异,而合并组却无显差异。说明:氯丙嗪对氯氮平血药浓度及治疗疗效的总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氯丙嗪对氯氮平血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氯丙嗪对氯氟平血浓度的影响。方法在1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固定氯氮平剂量1周后,查氯氮平血浓度作为基础浓度,然后用1周时间加用氯丙嗪,再固定剂量1周后,查氯氮平血浓度作为处理后浓度。结果处理后浓度(527±300μg/L)比基础浓度(302±125μg/L)显著为高(P<0.02)。结论氯丙嗪能升高氯氮平血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口服不同剂量氯丙嗪的尿中浓度,及持续服用同一剂量氯丙嗪尿中浓度动态变化。方法:在服用氯丙嗪受试者尿中加入三氯化铁及硫酸混合液,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得光密度计算尿中浓度。结果:氯丙嗪口服剂量与尿中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尤以〈250mg/d明显;持续服用相同剂量氯丙嗪尿中浓度多次检测无显著变化。结论:本法可用于临床对尿中氯丙嗪浓度进行定量测定;氯丙嗪口服剂量与尿中浓度呈正相关,持续服用未见蓄积。  相似文献   

11.
氯丙嗪与氯氮平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张占荣高秀花郭宗涵氯丙嗪和氯氮平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药物。但有报道此二种药物可引起染色体畸变,损伤体内淋巴细胞。为此,本研究对服药者作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检测对象均系1995年12月~1996年6月期间...  相似文献   

12.
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长期治疗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长期治疗后糖脂代谢的情况及其之间的差别。方法检测42例利培酮、76例氯氮平、40例氯丙嗪单一治疗连续2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简易体质参数、空腹血糖和血脂,并与63例健康对照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治疗期间新出现的糖尿病病例数分别为2例、8例、2例,氯氮平组较多,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氮平组BM I大于对照组、氯丙嗪组,腰围及腰臀比利培酮组、氯氮平组均大于对照组和氯丙嗪组(P<0.05或P<0.01);氯氮平组TG值大于对照组及氯丙嗪组(P<0.01),利培酮组、氯氮平组、氯丙嗪组HDL-ch、ApoA1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两比较利培酮组HDL-ch、ApoA1值大于氯氮平组及氯丙嗪组(P<0.01)。TG/HDL-ch值氯氮平组大于对照组(P<0.01)和氯丙嗪组(P<0.05)。TC/HDL-ch值三组均大于对照组(P<0.01),但三组间无明显差异。ApoB值三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长期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糖脂代谢紊乱,并且三者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氯氮平治疗组脂代谢异常更明显,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氯丙嗪、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服用氯丙嗪和29例服用阿立哌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16周后的血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的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氯丙嗪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前、后有显著的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血糖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阿立哌唑组治疗前、后血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氯丙嗪可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阿立哌唑对血脂、血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的生物精神病学亦逐步发展壮大、追赶国际步伐。本世纪50年代,氯丙嗪的发现和应用,不仅开创了对精神病治疗的新纪元,而且进一步帮助人们去探索精神病的生化机制。50~60年代,我国先后开展了氯丙嗪血浓测定和纸上色谱分析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开展血、尿、脑脊液生化研究,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血清素、5羟吲哚乙酸和苯丙酮酸测定,积极探索精神药物血浓与疗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盐酸氯丙嗪(C.P.Z)是抗精神病的常用药物。长期以来,药物剂量,血及其它体液中的浓度与疗效,毒副作用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安坦对氯丙嗪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短期和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病人为对象,比较合并安坦后两组氯丙嗪血药浓度变化的差异。根据以往连续服服氯丙嗪≤1年或≥5年,将样本分为短期服药组(17例)和长期服药组(21例),给予口服安坦4mg/日,分别于合并安坦前、合并后2周、4周测定氯丙嗪血药浓度。结果发现短期服药组氯丙嗪血药2有显著下降(F=4.07,P〈0.05),长期服药组无显著下降,在降低幅度〉20%的病例中,短、长期服药组分别  相似文献   

17.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影响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治疗30例,氯丙嗪治疗20例,观察第0,8,52周的血脂水平、体质量和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奥氮平组治疗后血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均显著增加,治疗8周时TG显著较氯丙嗪组为高,但52周时不再继续明显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两组患者均显著减少,奥氮平组体质量显著增加。两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时间均显著增加,尤以氯丙嗪组更为显著。结论:奥氮平治疗8周时血脂可显著增加,但52周时不再继续明显增加;可引起睡眠时间增加,但不及氯丙嗪严重。  相似文献   

18.
历史回顾最早的抗精神病药物是氯丙嗪,它的问世标志着精神病治疗学上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病人在应用氯丙嗪后,巴金森氏综合征表现也随之出现,因此,早年学者曾一度认为兴奋被抑制与巴金森氏综合征的出现有因果关系。但进一步临床实践证明并非如  相似文献   

19.
氯丙嗪引起嗜酸性细胞增多并不多见。我院于1988年收治1例因服用氯丙嗪而引起血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报告如下: 患者男23岁,因失眠、紧张、兴奋等2月余,于1988年3月30日来我院住院。体格检查无阳性发现,精神状态:病人有紧张、兴奋、思维联想障碍,幻觉等症状。胸透、心电图、肝功能、血、大小便常规等均正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以氯丙嗪单项治疗。开始剂量300mg/日,渐增至450mg/日,50天后  相似文献   

20.
(一)氯丙嗪用于治疗精神病已有20年的历史。虽然新的精神药物不断出现,但至今仍公认氯丙嗪是疗效高,且又安全的精神药物。在服用氯丙嗪短期内出现的所谓“急性”副作用,早已有不少的研究报告,而长期服用氯丙嗪后所出现的所谓“晚期”副作用的报告,只是在近几年才逐渐增多,主要是皮肤的色素沉着和眼部的改变,以及迟发性运动异常。A.C.Greiaer和K.Berry于1964年首先报告了长期大量服用氯丙嗪所引起的眼——皮肤综合征,在上千名服用氯丙嗪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70个出现了皮肤暴露部分的特殊的色素沉着,其中49个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