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2.5%,对照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脑梗死患者和非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型脑梗死的颈动脉软斑及混合斑检出率显著高于轻型脑梗死(P0.05)。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脑梗死病情的轻、重在一定程度上与硬化斑块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将我科2009-05-2011—07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175例分为脑梗死组(研究组)112例,无脑梗死组(对照组)63例,对照分析2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点及临床表现异同点。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大于对照组,脑梗死组斑块中软斑块比例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症状,脑梗死组TIA发作次数及频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相对较多,且以不稳定软斑块为主,应早期对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查血脂;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脑梗死组47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组74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69.7%),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脑梗死组次之(59.6%),正常组最低(20%)。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决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A组)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B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结果 动脉斑块最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形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多于B组,P<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多于B组,P <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例数多于B组,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最易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也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有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39例脑梗死患者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检查;根据颈部血管超声分为斑块稳定组和不稳定组,比较2组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85.61%,不稳定组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性别、糖尿病史、吸烟患者比例与稳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高水平的CHOL、TG、HCY、FIB,低水平的HDL-C及糖尿病史、吸烟史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演变为不稳定斑块,故积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A)斑块及其危险因素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1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104例非脑梗死患者(非脑梗死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分析入组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吸烟、饮酒与CAA斑块发生率的关系,观察不同等级的CAA斑块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高龄、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吸烟者CAA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0.01);.脑梗死组CAA斑块的发生率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加(P<0.01);有斑块组脑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2级CAA斑块的发生率及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CAA斑块的形成与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因素有关,CAA斑块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联合测定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探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观察组,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型斑块组64例、易损斑块组86例,另取体检健康者10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dLDL-C、PTX3水平。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dLDL-C、PTX3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dLDL-C及PTX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1);易损斑块组TG、LDL-C、sdLDL-C、PTX3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 0. 01),但HDL-C水平低于稳定斑块组(P 0. 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sdLDL-C、PTX3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血清sdLDL-C和PTX-3水平升高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及不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有软斑块、混合斑块的病人脑梗死的发生率较有扁平斑块、硬斑块的病人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腔隙性梗死在各种斑块的病人中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脑梗死的病因,颈动脉超声可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易于重复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情况,了解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数目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根据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浓度组并对两组患者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高浓度组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及IMT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浓度组,两者差异显著。高浓度组患者的颈动脉IMT≥0.09mm的发生率高于正常浓度组,其差异亦具统计学显著性。结论作为卒中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