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局部脑血流与红细胞膜微粘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了53例脑梗塞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局部脑血流(rCBF)和红细胞膜微粘度(EM-MV)。结果显示:患者组患侧半球rCBF与健康组同侧半球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患者组EMMV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MMV与rCBF呈反比,血液粘度越高,对血流切变应力影响越大,脑血流量越低。提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影响脑血流的重要因素,故降低红细胞膜微粘度,对于改善脑血流量,预防和治疗脑梗塞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32例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进行了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全血粘度(WV)与局部脑血流(rCBF)量的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患者组的Ca2+Mg2+-ATP酶、r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01),W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的Ca2+Mg2+-ATP酶活性与rCBF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与WV比较两者呈明显负相关。提示钙泵活性与血流动力学的检测对ATC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脑梗塞病人的经颅多普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糖尿病脑梗塞DCI和非糖尿病脑梗塞(NDCI)各18例,并与1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两组病人都以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的改变为主,DCI组的Vp异常又显著高于NDCI组(P<0.01)。Vp的改变主要是速度增快,且多伴有血管杂音,可见涡流信号。这些改变以MCA和CS最突出,ACA、BA、VA和PCA均有累及。结果表明DCI病人血管损害的范围比NDCI病人广泛得多,可以解释糖尿病病人脑卒中患病率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静注山莨菪碱与口服尼莫地平治疗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经颅多普勒动态检测1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结合临床表现发现有脑血管痉挛(CVS)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滴注山莨菪碱(80~180mg/日),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90mg/日。用药12小时、3天、10天分别测定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并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MCA平均血流速度由166±56cm/s降至93±24cm/s;对照组由172±53cm/s降至121±37cm/s;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用药起效快(1小时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对应用山莨菪碱治疗CVS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苯妥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随机对照方法静脉滴注苯妥英治疗急性脑梗塞25例,观察神经功能缺失改变及首剂苯妥英静滴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用苯妥英治疗后,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92%,显效率达68%,与未用苯妥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毒副作用。静滴苯妥英250mg后,颈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增加,外周小血管阻力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静滴苯妥英500mg,则可显著增加颈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及血流量(p<0.01),降低外周小血管阻力(P<0.01)。提示苯妥英对缺血性脑组织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动脉后经导管灌注溶栓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随机分为三组:A组灌注尿激酶,B组灌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Ⅲ),C组静脉滴注Svate-Ⅲ。结果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均>8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中发病24小时内和25~48小时受治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6.7%,此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颈动脉内灌注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优于静脉滴注法,并认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尽早采取介入法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系统TIA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CVDI)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0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在末次发作后24小时内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1)TIA组与对照绥比较,平均血流量、血流速度、零压顺应性明显下降;脑血管阻力(R)、特民生阻抗、脉搏波波速(WV)、动态阻力(DR)、临界压力(CP)均增高。病灶侧与病灶对侧比较,除 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鱼肝油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VA)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性。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血清VA和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5。结果 治疗后血清V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CD3、CD4及CD4/CD8有提高趋势,治疗前后血清VA含量与CD3、CD4、CD4/CD8均呈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鱼肝油对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维生素A(VA)和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血清VA和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治疗后血清V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CD3、CD4及CD4/CD8有提高趋势,治疗前后血清VA含量与CD3、CD4、CD4/CD8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5),治疗后血清VA含量与CD8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VA含量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鱼肝油能提高急性期脑梗塞患者血清VA水平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观察了34例脑梗塞患者紫外线辐射自血回输疗法(UIB)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的变化,同时与对照组(27例)比较。结果为:UIB治疗后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率升高(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下降(P<0.01),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提示UIB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32例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ATCI)患者进行了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全血粘度(WV)与局部脑血流(rCBF)量的检测,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患者组的Ca^2+Mg^2+-ATP酶、rCB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0.001),W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组的Ca^2+Mg^2+-ATP酶活性与rCBF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与WV比较两者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塞抗氧化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自由基清除剂甘露醇及抗坏血酸(VitC)在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将急性脑梗塞患者103例分3组,分别给予小剂量甘露醇或大剂量VitC和血塞通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血塞通静脉滴注,疗程为14天。结果显示,小剂量甘露醇及大剂量VitC组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小剂量甘露醇组治疗后CT检查显示,梗塞灶明显减小,而大剂量VitC组及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结果提示,脑梗塞早期应用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如小剂量甘露醇及大剂量VitC对急性脑梗塞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患者的rCBF和TCD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33氙吸入法测量局部大脑血流量(rCBF)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64例固定一侧偏头痛患者进行了rCBF及脑大动脉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MFV)、脉动指数(PI)联合研究。研究结果倾向该症血流变化为交感-末梢动脉阻力调节紊乱学说,而不支持MCA扩张20%的推理。  相似文献   

14.
764-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64-3是从丹参中提取的一种单体,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工作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进一步观察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引起突触体功能、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764-3的影响。发现SAH后突触体钙摄取明显增加,脑组织中MDA浓度升高,皮层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764-3可以抑制突触体的钙摄取和降低脑组织中MDA,改善r-CBF,使之在SAH80分钟后趋于恢复,764-3对CVS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至颈动脉后经导管灌注溶栓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随机分为三组:A组灌注尿激酶,B组灌注精制蝮蛇抗栓酶(Svate-Ⅲ),C组静脉滴注Svate-Ⅲ结果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均〉8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中发病24小时内和25~48小时受治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6.7%和46.7%,此与A、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颈动脉内灌注法治疗急性脑梗塞优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动态观察了1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期间血浆纤溶活性及GMP-140的变化。结果显示溶栓完毕后即刻血浆纤溶酶原活性(t-PA)和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明显下降(P<0.05),但这些变化持续时间较短,血浆t-PA、PAI活性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后又恢复到溶栓前水平,血浆GMP-140于溶栓完毕后即刻上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后下降。认为急性脑梗塞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继发性纤溶增加同时伴有血小板激活,凝血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17.
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侧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急性单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78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疗程14d。在治疗前、后分别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检测两组患者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erebralvascular dynamics indexes,CVDI),比较两组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脑循环动力学变化。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尤瑞克林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患侧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P<0.01),外周阻力均有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及外周阻力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血管特性阻抗显著降低(P<0.01)。结论 尤瑞克林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变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影像技术的发展,为脑梗塞溶栓治疗(CI-TT)提供了空前机遇,由于静脉用药的易操作性,近年来脑梗塞(CI)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较为广泛,这一疗法所带来的的效益与危险,也引起人们的深思与争论...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vWF、tPAAg和6-Keto-PGF1α等三种由血管内皮细胞(VEC)合成和分泌的物质来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时以及抗栓酶—3和维脑路通在治疗急性脑梗塞10天和20天后的VEC功能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此三种物质在脑梗塞急性发病时都有明显的变化。经抗栓酶—3治疗的病人10天及20天后VEC的恢复好于维脑路通。作者认为vWF可以作为判断VEC功能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血糖、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酶--醛糖还原酶(AR)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糖尿病患者37例,同时测定血糖、红细胞AR活性、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统计分析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患者AR活性与血糖明显正相关(r-0.705,P〈0.01),AR活性与神经传导速度呈明显负相关(r=-0.671,-0.701,-0.682,-0.654,P〈0.01)。结论 高血糖所致的多元醇通路活性升高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使用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可能有益于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