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在达到临床痊愈标准后心理社会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的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分量表、17项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和生活事件量表(LES),对32例经住院治疗后达到临床痊愈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32名正常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协变量方差分析显示,以客观社会支持或负性生活事件为协变量时;研究组躯体功能维度(F=5.75,P<0.05)及躯体不适感因子得分(F=5.51,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理功能维度中的正性情感因子得分(F=4.75,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社会功能维度中的工作学习(t=-3.80,P<0.01)和婚姻家庭因子得分(t=-3.30,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该维度中的社会支持因子(F=4.94,P<0.05)和业余娱乐生活因子得分(F=9.30,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因子得分(F=4.14,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痊愈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心理功能可能已恢复至正常水平,躯体、社会功能可能尚未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劣心境患者的人格特质、述情障碍与自主神经功能心理生理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TAS-20-C)及心理健康测查表(PHI)对42例恶劣心境患者组(DD组)、33例重性抑郁症患者组(MD组)及30例健康对照组(NC组)进行述情障碍和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测定,并分析短时(5min)心率变异性(HRV),评定自主神经功能。结果:DD组TAS-20-C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因子Ⅰ、因子Ⅱ及总分均明显高于MD组(P<0.01或P<0.05);DD组PHI量表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及疑心因子分明显高于MD组(P<0.01或P<0.05);DD组HRV频谱指标中SDNN、PNN50及HF较MD及NC组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LF∕HF较MD及NC组均明显升高(P<0.05);TAS-20-C总分及因子Ⅰ与躯体化、焦虑、病态人格、疑心均相关(︱r︱=0.25~0.38,0.40~0.44,0.47~0.59,0.43~0.42,P<0.01或P<0.05),因子Ⅱ与焦虑及变态人格相关(︱r︱=0.31,0.31,P<0.05);躯体化及焦虑与SDNN、VLF及LF均相关(︱r︱=0.26~0.27,0.39~0.27;︱r︱=0.36~0.28,P<0.05或P<0.01)。结论:恶劣心境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人格特质可能导致患者焦虑程度更高,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武警某支队2010~2014年度新兵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为新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对武警某支队2010~2014年度3250名新兵进行心理状况调查,比较新兵SCL-90评分与中国军人常模;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新兵心理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本组3250名新兵与国内军人、新兵常模在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应激源、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精神病性、抑郁、躁狂、神经症及人格偏移方面的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经Pearson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兵的心理状况的因素包括:是否独生、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应激源、心理防御不良、精神病性、神经症及人格偏移。结论新兵总体心理状况良好,但是应注重少数新兵存在的心理不良反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级国防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整群选取某高年级国防生161名,低年级国防生88名,采用中国军人心身健康量表和军人心理疾病预测量表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及路径分析。结果高年级国防生和低年级国防生在呼吸系、消化系、生殖内分泌系、皮肤、心身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0.01)。焦虑、抑郁、心身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因子分与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呈正相关(P0.05或0.01);躯体健康因子分与家族和既往史、成长经历、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呈正相关(P0.01)。家族和既往史、个性内向、心理防御不良、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被心身健康总分、心理健康因子分、躯体健康因子分、焦虑和抑郁选入回归方程(P0.05或0.01)。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率分别为0.50、0.44、0.33、0.41、0.40;心理健康对躯体健康的直接效应显著(!=0.55,P0.01)。结论高年级国防生的心身健康水平较低年级为差;心理防御不良、家族和既往史、个性内向、社会支持缺乏、应激源是影响其心身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健康是各危险因素影响躯体健康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身健康特点及影响因素,并观察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取样法,对867名地震灾区青少年(研究组)和1016名非地震灾区青少年(对照组)使用简易心身健康调查表进行测试,对研究组有心身障碍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和药物干预。结果研究组心理因子分、躯体因子分、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及心身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女生在神经症状、焦虑状态、行为状态、其他情况、心理总分及心身总分上明显高于男生(P<0.01~0.05);高年龄段在骨骼肌肉症状、呼吸症状、心血管症状、神经症状、生殖泌尿症状、情绪状态、焦虑状态、行为状态、情感状态、其他情况、躯体总分、心理总分及心身总分上明显高于低年龄段(P<0.01~0.05)。研究组躯体症状与心理症状紧密相关(r为0.16~0.49,P<0.01);影响研究组心理总分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其次是心理承受力;睡眠状态、年龄、行为状态则是躯体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心理和药物干预能有效缓解心身障碍者的心理和躯体症状。结论地震灾难对青少年心身健康损害明显,心理和药物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冲动性水平、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BIS-1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6名男性服刑人员(研究组)及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17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BIS-11总分、运动冲动性及无计划冲动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BIS-11总分及因子分呈正相关(P均0.01);回归分析显示注意力冲动性对SCL-90总分(b=0.295,P=0.000)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男性服刑人员具有冲动性人格特质,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冲动性尤其注意力冲动性对其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旨在为其人格与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抽取吉林某高校45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大学生E分数显著高于常模(t男=2.26,t女=10.20,P〈0.05,P〈0.01),女性N分数显著高于常模(t女=6.85,P〈0.01),男女生P分数与男生N分数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L-90的9个因子分均值均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t=2.95~7.41,P〈0.01);P、N分量表与SCL各因子分别呈显著正相关(r=0.17~0.61,P〈0.05,P〈0.01),E分量表SCL的6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4~-0.27,P〈0.05,P〈0.01);P、N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结论贫困大学生人格偏外向,好交际,女生情绪欠稳定;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的平均水平,且较多地受到人格特征中情绪性与精神病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技能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对经过住院治疗100例处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利用SAS软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单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技能康复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个月,第3个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进行评定。结果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SANS总评分及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251~1.582,P<0.05),研究组M-WCST评分持续性应答数较对照组低(t=2.104,P<0.01),M-WCST评分正确应答数和完成分类数高于对照组(t=3.351,P<0.05),WMS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得分高于对照组(t=1.256,P<0.05)。结论技能康复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将年龄18 ~65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组,选择4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测评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将结果加以分析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Z、PZ点N1、P2、N2、P3潜伏期明显延长(t =2.028 ~5.649;P <0.05或P<0.01),研究组CZ、PZ点N2、P3波幅明显降低(t=2.928~5.010;P<0.01).研究组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t=2.322 ~9.656;P <0.05或P<0.01).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PZ点N2、P3潜伏期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正相关(r=0.32 ~0.46;P<0.01或P<0.05),PZ点N2、P3波幅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分负相关(r=-0.31~-0.51;P<0.05或P<0.01). 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产生可能与认知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BSI对边缘人格障碍、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及正常人进行测试,比较边缘人格障碍(BPD)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是正常人BSI总分除与抑郁症差异不明显外(P>0.05).与其他组差异明显(P<005~0.01)。BPD各因子分在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果支持BPD是介于精神病与神经症间的精神障碍。BSI有助于几种精神疾病的临床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女性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女性失眠症患者4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患者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并分别对SCL-90和PSQI、EPQ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42例患者的SCL-90总评分及其他8个因子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SQI总评分及7个因子评分、SAS、SDS评分均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SQI的睡眠质量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5~0.934,P均0.01);EPQ的精神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8个因子评分(除恐怖因子外)均呈正相关(r=0.413~0.725,P0.05或0.01),神经质因子评分与SCL-90总评分及其9个因子评分均呈正相关(r=0.642~0.868,P均0.01)。结论女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其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和个性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袁(MMPI)对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例正常人对照进行防御方式评定和人格特征测定.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同对照组相比,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差异有显著性(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MMPI中9个量表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精神病态、偏执、精神分裂、轻躁狂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存在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同癔症呈负相关(P<0.05),同偏执、轻躁狂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家庭类型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差异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II-CV)对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并愿意参与研究的114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的心境障碍-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调查,按照FACESII-CV评分标准,分为极端型40例,中间型43例,平衡型31例。结果三种家庭自杀意念发生率明显不同,极端型家庭自杀意念发生率高于中间型和平衡型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0%vs.46.5%vs.48.4%,P均0.05)。三种家庭类型患者的SIOSS总评分、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掩饰因子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两比较分析发现:极端型SIOSS总评分、绝望因子、乐观因子、睡眠因子评分高于中间型和平衡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中间型乐观因子评分高于平衡型,掩饰因子评分高于极端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种家庭类型的其余各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症患者SIOSS评分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与经济状况、家庭亲密度评分、家庭适应性评分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极端型家庭抑郁症患者的绝望感更强、乐观性更差、睡眠更差、自杀风险更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差、家庭亲密度越差,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生活方式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病因学联系。方法 对51例AMI病人和50例正常人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方式定式调查表及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对照调查。结果 AMI病人发作前有明显心理刺激因素占80.39%,AMI组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更高(P<0.01),社会支持度更低(P<0.01),有更多的外倾行为和情绪不稳定性格,E.N分更高(P<0.01),在生活方式方面AMI组有更多的饮食偏咸,不饮牛奶,喜食肥肉、猪油、高脂食品,业余生活单调,缺乏锻炼,嗜烟酒,睡眠差或睡眠无规律等(P<0.01)。结论 负性事件多发,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不良个性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均是AMI的发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比较100例神经症患者和100名健康人的生活质量差异。以自编调查表项目、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为自变量,以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分为因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除物质生活维度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问卷总分和各维度分都明显下降(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症患者的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与生活质量问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活质量问卷中的4个维度(因变量)与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自变量整体都具显著线性相关(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差,生活质量各维度有27.4%~57.2%由经济收入、社会支持量表总分、病程、共病、睡眠质量指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10个因素变化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方式和人格特征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及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分别对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及60名老年健康者(对照组)测评。结果 DSQ评分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方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MPI各临床量表中疑病、抑郁、癔症、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女性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DSQ总分与抑郁、精神病态、偏执、精神衰弱呈负相关(P〈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偏执呈正相关(P〈0.05),成熟防御机制与疑病、抑郁、癔症呈负相关(P〈0.05),与男性-女性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并且这两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日饮酒量、饮酒风险程度、尼古丁依赖程度、家庭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的影响,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7月-9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收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75例,同期通过广告招募普通饮酒男性5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尼古丁依赖检验量表(FTND)、一般健康问卷(GHQ-12)、酒精使用障碍量表(AUDIT)、家庭满意度表(FSS)对被试进行评定。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SAS、SDS、AUDIT、FTND、GHQ-12评分均高于普通饮酒男性(P均0.01),SAS、SDS评分与AUDIT、GHQ-12评分均呈正相关(r=0.327~0.599,P均0.01),SDS评分与日饮酒量呈负相关(r=-0.273,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可能与日饮酒量、饮酒风险程度、尼古丁依赖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学生的情绪稳定性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与前瞻性随机同期对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应用EPQ等量表对医学生进行情绪稳定性状况调查及其与人格、心理健康水平等因素的相关研究。结果EPQ量表统计结果显示,N量表分数为(9.47±5.70);E量表分数为(10.79±5.58);P量表分数为(4.76±2.73)。情绪稳定性与性别有关,女性情绪稳定性低(P〈0.01);不同专业及年级情绪稳定性无差异(P〉0.05);情绪稳定性分量表N与所有SCL-90因子分及总分呈正相关(P〈0.01或P〈0.05),相关系数0.13~0.39。提示情绪稳定性越低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论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医学生情绪稳定性,以提高其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地震后被转移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地震后被转移伤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PTSD症状自评和诊断工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地震后40 d对354例被转移伤员的PTSD的发生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1)地震后40 d,有82例(23.2%)伤员发生PTSD,女性55例(55/200,27.5%),男性27例(27/154,17.5%),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符合PTSD诊断的伤员中,199例(199/249,79.9%)存在再体验症状,164例(164/249,65.9%)存在麻木或回避症状,208例(208/249,83.5%)存在过度唤起症状.(2)PTSD患者的SCL-90总分(209.00±68.78)分、强迫症状因子(2.38±0.61)分、人际关系敏感因子(2.18±0.87)分、抑郁因子(2.50±0.86)分、焦虑因子(2.42±0.90)分、敌对因子(2.47±0.87)分,高于非PTSD患者[(153.08±5.63)分、(1.71±0.64)分、(1.50±0.60)分、(1.71±0.69)分、(1.70±0.76)分、(1.66±0.73)分;P<0.05,P<0.01].(3)地震后被转移伤员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组(P<0.05,P<0.01).结论 地震后部分被转移伤员出现PTSD,相当多的伤员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应予以长期关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 PTSD ) and mental status in the transferred wounded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 Methods At the 40th day after earthquake, 354 wounded were evaluated by the PTSD Symptoms Self Rating Scale, and Symptom Checklist 90 ( SCL-90 ). The diagnosis of PTSD was made according to DSM-Ⅳ criteria. Results After 40 days, 82( 23.2% )suffered PTSD in these wounded, including 55 females( 55/200,27.5% ) and 27 males( 27/154,17. 5% ), the rate in wom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men. In those non-PTSD wounded, 199patients 199/249,79.9% ) had re-experienced symptoms, 164 patients( 164/249,65.9% ) had numbness/escaping symptoms, 208 patients( 208/249,83.5% ) had excessive arousing symptoms. The SCL-90 total score( 209.00 ±68.78 ), obsession( 2. 38 ± 0. 61 ), human relation sensitivity( 2. 18 ± 0. 87 ), depression ( 2. 50 ±0. 86 ), anxiety( 2.42 ± 0. 90 ) and hostility factor( 2.47 ± 0. 87 ) score of the PTS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on-PTSD[( 153.08 ± 5.63 ),( 1.71 ± 0. 64 ),( 1. 50 ± 0. 60 ),( 1.71 ± 0. 69 ),( 1.70 ±0. 76 ),( 1.66 ±0. 73 );P <0. 05 -0. 01] . The SCL-90 total score and somatization, obsession, depression,anxiety, hostility, phobia, crankiness, psychosis and the other factor score of the wounde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ational norm group( P < 0. 05 - 0. 01 ). Conclusion Considerable number of the transferred wounded existed PTSD symptoms in experienced earthquake disaster, they need to be intervened for a long perio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高龄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年龄≥75岁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奎硫平[(150±45)mg/d;32例]或利培酮[(1.8±0.8)mg/d;31例],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1)奎硫平组的有效率为72%,利培酮组为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2)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或<0.01);(3)奎硫平组PANSS总分减分率在治疗第1周末高于利培酮组(t:2.46,P<0.05),治疗第2,4,6周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w=0.43,t4w=-0.73,t6w=-0.24,P均>0.05);(4)2组间EG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w=0.57,Z2w=0.74,Z4w=0.68,Z6w=-0.61,P>0.05);(5)TESS评定,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精确检验法,P>0.05).治疗期间利培酮组合用苯二氮革类药者多于奎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4,P<0.05).结论 奎硫平和利培酮均对高龄老年人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效,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