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与3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P<0.05);糖尿病组中,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30.34,P<0.05)。两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vs53.56%),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64.63%)和无侧支血管代偿(71.18%)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支血管代偿为主。在糖尿病组中,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加,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逐渐明显增加,有侧支代偿的比例逐渐减少,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狭窄程度更重,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支代偿少,血糖控制不佳加重上述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血管病变特点。方法检测258例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根据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组及高血压组。采用DSA检查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情况。结果 H型高血压组112例,高血压组14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吸烟、饮酒史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以颈内动脉(ICA)及大脑中动脉(MCA)受累多,以颅内血管狭窄病变为主。与高血压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颅内血管病变及重度脑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增高,侧支循环比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脑梗死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血管狭窄较多,程度较重,且侧支代偿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NEUROSTAR PLUS/TOP双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41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高血压组)患者与20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高血压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在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P<0.05);高血压组血管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χ2=10.31,P<0.05)。两组血管病变均以颅内动脉病变为主,最易受累血管为大脑中动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P>0.05)。两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高血压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15%vs50.60%),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58.07%)和有侧枝血管代偿(55.21%)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枝血管代偿为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特点为血管狭窄程度更重,以颅内动脉受累为主,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侧支循环及病情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根据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将297例ACI患者分为轻度或无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尿酸水平,进行比较;评估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分析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根据入院及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将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分值减少≥4)和恢复不良组(分值减少<4)。结果与轻度或无狭窄组相比,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比例较高,血清尿酸、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显著较高;侧支循环开放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未开放组;恢复良好组尿酸水平低于恢复不良组。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ACI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有关,并且重度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尿酸水平与侧支循环代偿相关,而且是影响ACI病情恢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方法对52例连续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利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技术(DSA)评估颅内动脉的侧支循环代偿情况.应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DSA发现52例患者18例出现颈内动脉闭塞,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28例,6例双侧重度狭窄.52例患者中出现前交通动脉代偿18例,后交通动脉代偿8例,前后交通动脉同时代偿12例,14例患者未出现Willis环血管的代偿.无Willis环代偿组与Willis环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35.75和23.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交通代偿组与后交通代偿组NIHSS评分平均秩次分别为12.42和15.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有效的代偿.NIHSS评分与血管代偿及阻塞位置显著有关.DSA对侧支循环的判定在治疗干预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伴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复发的关系。方法将12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CTA检查、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25%,多发斑块检出率44%,颅外血管狭窄率19.2%,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40.1%,治疗2周病情好转率66.7%,1a内脑梗死复发率27.7%,而单纯高血压组分别为10%、22%、6%、22%、76%和11.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复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患者DSA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脑梗死急性期蒙特利尔认知评分情况不同分为研究组(97例)、对照组(128例); 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实验室检查及全脑血管造影资料,分析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障碍患者DSA影像学表现(颅内外动脉硬化、闭塞、狭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关键部位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更为多见,其MCA、ICA狭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侧支循环不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关键部位脑梗死、分水岭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合并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更为多见,其脑动脉狭窄率较无认知障碍患者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观察其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 对入院后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头颅MRA筛查,对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采用免疫散色比浊法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其血清hs-CRP、Lp(a)和D-二聚体水平。DSA显示脑动脉内径正常或狭窄50%为非狭窄组,颅内动脉[颈内动脉(I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颅内段(VA)]中至少有1支内径狭窄≥50%的为狭窄组。结果 狭窄组入组病例150例,非狭窄组入组病例148例,狭窄组Lp(a)、hs-CRP、D-二聚体水平均较非狭窄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亚组和多支病变亚组比较,多支病变亚组患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单支病变亚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伴颅内动脉明显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Lp(a)、hs-CRP、D-二聚体水平较无颅内动脉狭窄者显著升高,多支颅内动脉狭窄者升高尤为明显,炎症机制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和分布特点,以及与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有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将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和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和各支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的差异;分析各支动脉狭窄或闭塞与以上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122例研究对象中,有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55例(45.1%),其中有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36/55例(65.4%),多支动脉狭窄51/55例(92.7%)。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的年龄(67.29±10.92)岁大于无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组(63.28±11.2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患有糖尿病比例(58.1%)较无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16.7%)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比例较高,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与年龄有关,大脑后动脉狭窄与糖尿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荷兰Philips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9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血浆Cys C检测,根据Cys C检测水平,分为对照组(Cys C正常)139例患者与异常组(Cys C异常)160例患者,比较其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正常组(对照组)与异常组(病例组)脑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4,P0.05);异常组中颅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比率显著升高,且以无侧支循环代偿(73.13%)及弥漫性病变(65.63%)为主;随着Cys C的升高,脑动脉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结论 Cys C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一种危险因素,脑血管狭窄与Cys C升高有关,Cys C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不同脑梗死病灶类型的灌注状态。方法对89例M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进行头颅320排CTA+CT灌注成像检查,比较不同梗死病灶类型患者MCA闭塞率、侧支循环程度、MCA供血区灌注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中,穿支动脉梗死(PAI)8例(9.0%)、皮质分支动脉梗死(PI)7例(7.9%)、大面积梗死(LTI)7例(7.9%)、分水岭梗死(BZI)43例(48.3%)、多发性脑梗死(MI)13例(14.6%)、无梗死灶11例(12.4%);不同类型梗死灶间MCA M1段病变、血管闭塞及不良侧支循环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类型梗死灶局部脑血流量(rCBF)患健比、达峰时间(TTP)患健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ZI组rCBF患健比显著高于LTI组与无梗死灶组(均P0.05);LTI组及BZI组TTP患健比显著高于无梗死灶组及PAI组(均P0.05),MI组TTP患健比较无梗死灶组升高(P0.05)。LTI组MCA供血区低灌注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梗死灶组(P0.05)。不同亚型BZI组间低灌注异常及不良侧支循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灌注参数、MCA M1段病变及闭塞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LTI为失代偿期表现,低灌注发生率最高,其余类型为代偿期表现。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较其他亚型侧支循环差,低灌注发生率更高,与血流动力学受损为主要病因的观点相符。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梗死病灶类型以BZI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神经缺损程度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方法 筛选符合条件的2017年10月-2018年5月在铜陵市立医院住院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纳入本研究,其中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43例及NDM性脑梗死患者(NDM脑梗死组)69例,收集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生化检查指标、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分布特点。结果 2组患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比较,DM脑梗死组高脂血症、冠心病的比例、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NDM脑梗死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比较,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与NDM脑梗死组入院NIHSS≤4分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 2组患者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比较,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62.79%,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20.93%、混合血管病变率30.23%; NDM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40.58%,其中单支血管病变率57.97%、混合血管病变率20.30%,2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糖尿病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多伴有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入院临床神经缺损程度相对轻,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多以混合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评价对临床功能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伴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AIS患者79例,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分为Willis动脉环开放组和未开放组,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侧支循环代偿良好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差组;对患者入院及出院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90d随访时用改良Rankin(mRS)量表衡量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Willis环开放患者37例,未开放患者42例,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代偿较好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及90d mRS评分显著低于侧支循环代偿差组(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的AIS患者,侧支循环代偿程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能够预测90d临床功能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58例,分为糖尿病组(n=107)、非糖尿病组(n=51)。采用MRA/CTA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情况;以血糖水平的标准差和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评价血糖波动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1~+/CD42b~-内皮微粒水平。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率、内皮微粒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P0.01)。将107例糖尿病组患者分为颅内动脉单支狭窄组和多支狭窄组。多支狭窄组的血糖波动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微粒、胰岛素抵抗均明显大于单支狭窄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水平标准差、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微粒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多支狭窄独立相关。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受损更严重,颅内动脉狭窄范围更广泛。血糖波动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内皮微粒可能与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多支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SA对单侧颈内动脉系统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探讨三级侧支循环在单侧颈内动脉开口部位狭窄或闭塞及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中的特点.方法 分别对56例颈内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及94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根据其狭窄程度分析其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结果 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约38.5%,颅内外沟通开放率30.8%,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约30.8%;重度狭窄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35.1%,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16.2%,颅内外沟通开放率约5.4%;中轻度狭窄组无侧支循环建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组大脑动脉环开放率5%,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95%;重度狭窄组仅软脑膜吻合支开放,开放率约61%;轻中度狭窄组无侧支形成.结论 在颈内动脉开口部位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一级侧支循环的开放代偿最为重要,二级侧支循环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中,二级和三级侧支循环的开放起主要的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糖尿病(DM)与非糖尿病(NDM)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方法DM性脑梗死患者(DM脑梗死组)51例及糖耐量正常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NDM脑梗死组)64例,均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情况。结果两组均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常见,主要为大脑中动脉M1、M2段,颈内动脉颅外段等,其中DM脑梗死组血管异常率84.31%,NDM脑梗死组异常率70.31%;在DM脑梗死组中血管病变以多支狭窄(52.94%)为主,合并溃疡或斑块39.21%,11.63%存在侧支循环;而NDM脑梗死组中多支狭窄为18.75%,合并溃疡或斑块为17.19%,侧支循环形成为31.1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所涉及的血管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性脑梗死的血管病变范围广泛.多支血管病蛮发牛率高、程摩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侧支循环代偿以及患者恢复情况的的关系。方法检测116例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患者血Hcy,根据表达水平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和正Hcy组;采用DSA评估患者颅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根据侧支循环代偿程度分成代偿差组,代偿中等组和代偿好组;根据入院及出院时进行NIHSS评分,分为恢复良好组(分值减少≥4)和恢复不良组(分值减少<4)。结果 Willis动脉环开放组Hcy水平低于未开放组;侧支循环代偿好组Hcy水平低于代偿差组;恢复良好组Hcy水平低于恢复不良组。结论 Hhcy水平不利于侧支循环的代偿,Hhcy是伴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或者闭塞患者卒中恢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A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根据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数目将患者分为2组:A组(0或1支侧支动脉)和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所有患者在初次入院时和6个月后进行NIHSS评分,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2组6个月前后NIHSS评分变化,并观察在6个月时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 80例脑梗死患者中A组(0或1支侧支动脉)45例(56.3%);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35例(43.7%)。A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4.64±4.03)、(12.75±2.58)分,B组分别为(10.83±3.15)、(6.25±3.25)分,2组初次与6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个月时mRS评分比较,B组在4分和5分段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技术,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特点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SA检查结果,明确脑供血动脉狭窄发生率、狭窄部位、程度及侧枝循环建立情况。结果 203例患者中发现单纯颅内动脉狭窄78例(43.09%),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6例(25.41%),颅内、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者57例(31.49%)。198处颅内动脉狭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72处(36.55%);214处颅外动脉狭窄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77处(35.9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71处(33.18%)。分析可能引起同一侧枝循环途径的病变共174处,发现侧枝循环118例,Willis环代偿所占比例较高,其次为软脑膜吻合支。重度狭窄及闭塞组侧枝循环代偿发生率明显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颅外动脉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外段。侧枝循环途径以Willis环最常见,软脑膜吻合支次之,严重的脑供血动脉狭窄更易发生侧枝循环代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伴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桥旁正中梗死(PPI-BAS)部位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桥旁正中梗死(PPI)患者150例,将PPI-BAS按梗死部位分为累及脑桥腹侧表面组(vPPI-BAS)及未累及脑桥腹侧表面组(dPPI-BAS),以伴基底动脉狭窄的脑桥旁正中梗死(PPI+BAS)为对照,比较其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冠心病、糖尿病、颅内颈内动脉系狭窄(ICAS)、颅外动脉粥样硬化(EAAS)、基底动脉高信号、梗死灶层面数≥2层、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LI)和脑白质疏松(LA)是否有差异。结果 150例患者中dPPI-BAS组41例(27.3%),vPPI-BAS组65例(43.3%),PPI+BAS组44例(29.3%),三组之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LA分级、LI分级、ICAS、EAAS、基底动脉高信号、梗死灶层面数≥2层及END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vPPI-BAS组与PPI+BAS组各因素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PI+BAS组比较,dPPI-BAS组冠心病、糖尿病、ICAS、EAAS、基底动脉高信号、梗死灶层面数≥2和END的发生率低,而高血压、LA、LI的发生率高(P0.05)。vPPI-BAS组与dPPI-BAS组比较,vPPI-BAS组ICAS、EAAS、梗死灶层面数≥2层和END发生率高,dPPI-BAS组高血压、LA和LI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分级是dPPI-B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vPPI-BAS多由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引起,dPPI-BAS多由小血管病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