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效果。方法 对23例脑动静脉畸形惠者根据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及脑血管造影实施显微手术切除,先行阻断供血动脉,再阻断引流静脉,从而全切畸形团。结果 23例患者除3例术后复查脑血管造影部分残留外,均获全切。结论 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可使手术更加安全,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的病例选择及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28例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复查DSA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5例(89.3%),大部分切除3例(10.7%).无死亡病例.结论 畸形团直径小于4cm,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不大于2支,无深静脉引流的病例是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适应证,手术切除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应变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为高血压脑出血;6例为动静脉畸形,2例为大脑中动脉瘤,1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均采用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脑内血肿基本清除,动脉瘤全夹闭,动静脉畸形及海绵状血管瘤全切。术后根据改良Rankin评分,0-3分占78%。结论经外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在脑血管畸形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病例资料。病人术前的均行MRI、MRA检查,术中将MRI、MRA多幅影像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融合,在神经导航引导下行显微手术切除AVM病灶。结果 10例AVM病人共有29支供血动脉,均在导航手术中成功辨别,其中21支在手术开始后即成功夹闭,8支位于深部的供血动脉在手术后期阶段夹闭。病灶切除术后9例病人恢复良好,1例出现视野缺损。结论多模态影像数据融合神经导航技术,能够精准辨别和夹闭脑AVM的供血动脉,以最小手术损伤达到完整彻底切除脑AVM病灶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急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1例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急诊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病变位于额叶4例,顶叶2例,颞叶7例,枕叶2例,小脑半球3例,基底节区3例.结果 血肿清除加AVM全切除12例;血肿清除加供血动脉夹闭、部分AVM畸形血管团切除3例;单纯血肿清除或脑室引流加AVM II期治疗5例(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栓塞及γ-刀治疗).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恶化者需急诊清除血肿同时切除畸形血管团,而对位于功能区、脑深部或巨大AVM破裂出血并血肿形成者,在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夹闭供血动脉及尽可能多的切除AVM畸形血管团,否则,仅清除血肿,待病情稳定后Ⅱ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一站式复合手术在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1月采取复合手术治疗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术前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8 例,Ⅳ级14例,V级2例。14例术中先做治疗性供血动脉栓塞再进行手术切除,另10例直接行手术切除;全部病人均在切除病灶后行术中造影以评估切除程度。结果 24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20例术后恢复良好,4例术前昏迷病人术后意识障碍改善。没有死亡病人,未发生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24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16例行DSA、8例CTA检查;除1例存在部分病灶残留外,其余23例均无病灶残留或复发;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级16例,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4例。结论 复合手术为脑动静脉畸形提供了一个新的外科治疗方案;该技术可简化多次介入以及显微手术的治疗过程,并且能够实时地对切除情况进行精准地评估,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大型动静脉畸形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大型头皮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资料,经部分介入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全切除病变。结果 2例病人经介入栓塞深部供血动脉后,手术切除过程中出血少,畸形血管团达全切除,术后无并发症。随访半年未见复发。结论对大型头皮动静脉畸形,术前实施介入栓塞,可以有效降低外科手术风险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指证、手术方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16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男11例,女5例;脑出血6例,癫痫6例.畸形团最长径平均7.75 cm.均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术前栓塞,2例行分次手术.结果 无死亡病例,1例术前持续昏迷术后轻度改善,余病例均得到较好恢复.12例全切,4例少量残留,2例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大型动静脉畸形治疗风险较高,在充分的技术条件及术前准备下,显微外科手术可以对大部分大型动静脉畸形进行切除,并达到全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脉畸形(IAVMs)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合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复合手术室行显微手术治疗的7例IAVMs的临床资料。先行DSA定位,显微镜下完全显露畸形血管团,术中DSA美兰实时显影技术精准判断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结果 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6例畸形血管团全切除,术后即刻DSA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不显影;1例胸段IAVM因部分病灶深入脊髓腹侧,在阻断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后仅进行部分切除。7例术后随访9~54个月,平均(27.7±16.5)个月;术后9个月McCormick分级Ⅰ级2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2例;末次随访,7例症状均改善,无死亡病例;除部分切除的1例外,其余6例复查MRI未见迂曲血管影及畸形血管团。结论 IAVMs临床少见。在电生理监测下,运用术中DSA美兰实时显影辅助显微手术切除IAVMs,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与3D-DSA三维影像融合联合电生理监测在脑动静脉畸形伴癫痫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例脑动静脉畸形合并癫痫患者的MRI与3D-DSA影像数据输入神经导航进行影像融合,对病灶进行精准定位,联合术中电生理监测,完成脑动静脉畸形及致痫灶显微切除术。结果 本例通过MRI与3D-DSA影像融合,精确定位显示病灶范围,术中实时导航找到主要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成功切断主要供血动脉,完整切除畸形血管团,同时结合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定位脑功能区及致痫灶,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复查DSA示畸形无残留,脑电监测颅内未见异常放电。结论 MRI与3D-DSA影像融合结合术中电生理监测联合应用,可以既能完全切除脑动静脉畸形病灶,又能同时清除致痫灶,保护脑重要功能区,为重要功能区脑动静脉畸形继发癫痫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 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动静脉畸形合并存在颅内动脉瘤时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天坛医院1995年-2002年之间所收治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的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本组20例病人诊断为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其中11例表现为颅内出血:7例为动静脉畸形出血,2例为破裂动脉瘤出血,另有2例出血原因不详。临床上分为四型:(1)动脉瘤在动静脉畸形主要供血动脉主干的近端;(2)动脉瘤在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的远端;(3)动脉瘤在动静脉畸形内部;(4)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无关。所有的病变均行手术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发生颅内出血的风险较高,建议对这两种病变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告了1979年至1995年治疗的11例非Galen静脉的脑动静脉瘘(AVF).对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探讨。1例以球囊栓塞失败后行手术夹闭供血动脉;8例以IBCA/NBCA栓塞治疗,其中1例经3次栓塞缩小静脉球后手术切除残留的动静脉畸形(AVM);2例以弹簧圈栓塞瘘口。结果;动静脉瘘100%闭塞8例.恢复良好。8例中的6例脑血管造影复查.未见复发;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对治疗原则,血管内栓塞进行了讨论,认为桂塞材料首选弹簧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和技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1例幕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进行血肿清除及畸形血管团显微切除手术,其中46例为全切除,5例为次全切除后行γ刀放射治疗。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影像学分析、个体化手术方案设计及术中监控非常重要,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小脑动静脉畸形的栓塞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9例小脑动静脉畸形。临床表现以蛛网膜下腔及小脑内血多见,其次为三叉神经痛和癫痫,供血动脉主要是小脑上及小脑后下动脉,血管畸形直径在5cm内。本组均经动脉途径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效果良好。文中小脑动静脉畸形的特点和栓塞术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及其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脑AVM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指标包括年龄,性别,AVM的部位、大小、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是否伴有出血及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本组脑AVM患者平均年龄33.1岁;男:女比例为1.4:1;103例中伴脑出血的高达87例(84.5%);AVM位于半球浅表功能区59例(57.3%);小型AVM占47例(45.6%);69例(67.0%)AVM有2根以上的供血动脉;单根引流静脉者占41例(39.8%);显微手术疗效优69例,良14例,差10例,死亡10例。结论脑AVM好发于青壮年;男略多于女:多伴出血;多发生于半球浅表的功能区,其次是脑深部功能区;大小以微型到中型占大多数,巨大型少见:大部分AVM有多根供血动脉,少数有多根引流静脉;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AVM疗效优良、为大多数脑AVM患者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7.
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直接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总结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手术经验,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显微手术的效果以及正常灌注压突破对显微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病例,按照Spetzler—Martin分级,3级者37例,4级者35例,5级者21例。结果术后出现再出血及急性脑肿胀者3例(3.2%),死亡2例。术后对91例患者进行随访,根据GOS分级,恢复良好82例(90.1%),中残7例(7.7%),重残2例(2.2%)。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手段,术前精确的判断及术中精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正常灌注压突破对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直接显微手术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30例行血肿清除术.术中发现畸形血管团26例.其中19例行血肿清除加动静脉畸形显微切除术,11例行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16例因术中脑压较高行去骨瓣减压术;5例行单纯脑室内血肿外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经病理和(或)DSA检查证实为脑动静脉畸形。急性期手术死亡3例。术后存活的32例患者均行DSA检查。脑动静脉畸形完全切除的21例,仍存在的11例。未切除的脑动静脉畸形根据Spetzle和Martin分级分为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3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急性出血期的显微手术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既清除血肿。又防止再出血和继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破裂出血的24例脑动静脉畸形病人的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结果血肿清除+全部畸形血管切除17例,血肿清除+部分畸形血管电凝4例,单纯血肿清除3例。按GOS评分,病人恢复良好11例,轻残5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是关键,争取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容积重建技术进行颅内双血管融合重建方法评估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方法对10例含两组以上动脉供血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采用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及三维血管重建,将获得的两组三维重建供血动脉(一组颈内动脉和一组椎动脉或两组颈内动脉)的数据用双容积重建技术重建,将两组动脉的三维血管像融合。结果在同一图像中可以获得两组动脉系统血管的融合像,解剖关系的准确性良好;可以显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血管巢供血来自不同的动脉系统,血管巢内有一部分接受两组动脉同时供血。结论采用双血管融合技术在DSA图像上显示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血管巢的全貌,并能分别显示血管巢的不同供血来源及其内部的沟通,更有利于认识脑动静脉畸形的内部构筑、供血来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