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健听小儿听能言语发育进程规律,加速听障幼儿人工耳蜗术后的感知觉发育进程。方法选择1.5~3岁人工耳蜗植入幼儿33例。进行为期5~6个月的听觉言语训练后,考察其追赶发育实施效果。结果听觉感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运用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听障幼儿实施追赶发育,可缩短开机后听能感知时间,使其尽快在大脑中形成听觉记忆。  相似文献   

2.
耳蜗毛细胞的机械—电换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最广义的定义是声音的感觉,声音振动能量作用于鼓膜,通过听骨链传到内耳,引起听觉感受器兴奋,当兴奋传到大脑听觉中枢便产生听觉。动物界只有昆虫和脊椎动物具有听觉功能,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听觉达到了发育的最高点,听觉功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首先有赖于听觉感受器将声音能量传变为神经冲动,传送代表声音的信息,这些神经冲动以不同组合的形式的编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最后上升为感觉。  相似文献   

3.
听觉症状     
基本听觉症状有听力减退、听声不适、立体听觉不良及耳鸣等四种。此外,还有几种间接性症状,如语言能力发育迟缓或不良、听力难于集中 (或称听觉感受迟钝)及听觉反应不协调等,就童年患者而言,都极为重要。幻听是一种精神病症状,为精神病学课题。 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4.
耳蜗性聋后听皮层的频率重组梁兴群综述倪道凤审校同其它感觉系统一样,听觉系统的发育和完善是从外周至中枢的方向进行的,听觉中枢的各个音调频率代表区的建立不仅有赖于耳蜗听觉感受器(柯替氏器)结构的完整性,更主要的取决于起源于这种感受器的神经传入冲动的产生和...  相似文献   

5.
耳蜗为重要的听觉感受和传导器官,其损伤后将影响声音信号感受及传导,改变外周听觉传导通路,从而导致听觉中枢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本文综述了细胞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等,在耳蜗损伤后,在听觉中枢中表达的变化。但这些因子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听觉发育延迟的听力学特点及影响因素,为鉴别听觉发育延迟与永久性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从发现听力障碍到听力转为正常的历次听力诊断情况,与同期诊断为永久性聋的婴幼儿历次听力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的听力学特点。结果①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在历次听力诊断中,听力逐渐好转,而永久性聋患儿听力始终无变化;②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初次诊断为重度或极重度聋者,常同时伴有中耳病变;③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初次诊断时双耳阈值差仅0~20 dB,而初次诊断双耳阈值差过大尤其是单耳极重度或重度聋对侧耳正常的单耳听力障碍者历次复诊患耳听力均无改善则可能为永久性聋;④早期助听干预可促进听觉发育延迟婴幼儿的听觉发育。结论听力是否随婴幼儿月龄增大而好转、初次诊断重度或极重度聋是否伴有中耳积液、初诊时双耳阈值差是否≤20 dB是鉴别婴幼儿听觉发育延迟与永久性聋的重要依据;对可能为听觉发育延迟的患儿适时进行助听干预,可促进其听觉发育。  相似文献   

7.
人工耳蜗植入目前是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双耳听力植入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尽管其存在费用、手术风险、患者远期期待、双侧植入设备整合等问题,双侧耳蜗植入越来越被广为接受,被耳科专家所推荐。相比单侧植入,双耳植入可显著提高声音定位能力,减小头影效应,明显改善在安静和噪声下的听力和言语理解能力,有助于获得更自然的声音感受,促进听觉言语和音乐欣赏能力的发展,更快的重建言语功能。双侧耳蜗植入带来的听觉刺激可以更好的促进听觉通路和皮层的协调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听觉功能正常伴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病因及诊断.方法对39例经全面听力评估后证实为外周听觉功能正常而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进行调查并随访.结果具有宫内及围产期高危因素或新生儿疾病史的现象较普遍,自闭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可能是导致儿童外周听觉功能正常而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病因.结论预防宫内及围产期高危因素或新生儿疾病是预防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关键.发现外周听觉功能正常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后应尽早将其转诊到心理卫生中心、儿科就诊,对其进行心理、言语语言康复.  相似文献   

9.
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听觉正常人,发现大脑的听觉语言感受区除可被听觉刺激激活外,还能被无声唇读所激活。  相似文献   

10.
乙醇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广泛而复杂,听觉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听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听觉事件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波形、潜伏期异常等。本文将对乙醇毒性对听觉神经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乙醇毒性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广泛而复杂,听觉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例如听觉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听觉事件诱发电位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波形、潜伏期异常等。本文将对乙醇毒性对听觉神经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中枢听觉处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活动并不仅仅是对声刺激的察觉.更重要的是要对听觉输入的信息进行正确的编码、感受、认识和理解等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期气导听觉剥夺对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Corti器基底膜发育的影响。方法 SD仔鼠共60只,随机分为听觉剥夺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听觉剥夺组行双外耳道填塞后饲养于密闭隔声室,对照组在正常声音环境饲养,两组动物分别于出生后21、28、35、42及56天时行ABR检测,42及56天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Corti器基底膜发育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ABR反应阈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56天时为24.17 dB SPL,基本达到正常成年大鼠水平,听觉剥夺组大鼠随饲养时间延长ABR反应阈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5天时增高至39.47 dB SPL,去除双外耳道填塞物后ABR反应阈无明显恢复。扫描电镜可见对照组Corti器基底膜外毛细胞纤毛排列整齐,听觉剥夺组基底膜外毛细胞表面形成大量细小囊泡,纤毛末端膨大、融合。结论出生后早期气导听觉剥夺可造成大鼠Corti器基底膜发育异常以及听觉障碍,表明气导听觉传入在听觉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可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婴幼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结果与听觉及言语发育评估的相关性,探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在农村地区婴幼儿听力保健中的可用性。方法采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和听性脑干反应对136例受试者(年龄3~18个月,平均5个月)进行测试,分析两种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①ABR测试结果:136例中双耳听力正常76人,单耳听力损失27人,双耳听力损失33人(轻度13人,中度2人,重度13人,极重度5人)。②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结果:听力损失程度不同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的通过率亦不同,双耳昕力正常组、单耳听力损失组、双耳轻度听力损失组、双耳中度听力损失组、双耳重度听力损失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组通过率分别为98。68%、92.59%、92.31%、50%、15.38%和0%。结论听力正常的婴幼儿能很好地做到与其月龄相对应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中的项目,通过率高;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通过率逐渐降低。在农村地区应用听觉及言语发育观察表作为听力监测的一种方法,可弥补现阶段听力筛查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单侧听觉剥夺对听觉发育关键期小鼠内耳的影响。方法 将22只出生后12天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听觉剥夺组。对听觉剥夺组进行单侧听觉剥夺,2周后解除剥夺。对正常对照组小鼠和听觉剥夺组小鼠双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评估听功能,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毛细胞、带状突触、螺旋神经节进行形态学观察。统计学分析听觉剥夺组小鼠的剥夺耳、未剥夺耳和正常对照小鼠在听功能和耳蜗形态学方面的差异。结果 1)听觉剥夺2周后,听觉剥夺组的剥夺耳ABR高频阈值升高,Ⅰ波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听觉剥夺组的未剥夺耳与正常对照组间ABR阈值和Ⅰ波潜伏期差异无明显差异;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听觉剥夺耳和未剥夺耳的毛细胞形态和数量未见异常;4)和对照组相比,听觉剥夺组的剥夺耳出现了带状突触数量减少,未剥夺耳与对照组之间的带状突触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没有出现代偿性增加。结论 单侧听觉剥夺可导致听觉发育关键期小鼠剥夺耳的听功能及带状突触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儿童人工耳蜗术(CI)后听觉言语发育状况,并分析其发育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言语听觉康复中心的CI植入术后儿童4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试和评估患儿在开机时及康复第1、3、6、12、24个月的听觉行为分级(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IR)。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利于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儿童听觉言语发育的因素。结果 CAP与SIR评分随康复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术后24个月CAP与SIR评分分别为(5.71±1.45)分和(3.39±0.91)分。多因素分析:植入时年龄、术前是否配戴助听器、CI电极类型、监护人对CAP得分影响显著(P0.05)。植入时年龄、术前是否配戴助听器、CI电极类型、监护人文化程度、康复模式对SIR得分影响显著(P0.05)。结论儿童CI术后的听觉言语发育状况会随康复训练时间延长而逐步改变,但其发育程度不同,其中术前助听器配戴、CI植入年龄、电极类型、监护人及监护人文化程度、康复模式是CI术后听觉言语能力提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婴幼儿听力的神经学特征 神经科学研究揭示[1]:真实世界中的事件由人类的听觉、视觉和躯体感觉等多模式偶联,同步作用于大脑,才能产生完整的反应.先天性听力损失因听觉被剥夺,听觉系统与其他系统解偶联,大脑听区会被视觉和其他感觉取代,这种神经重组将减少听觉性能并影响大脑认知和语言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18.
听力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早期干预对听力残疾儿童的康复是极其重要的。早期干预可概括为三早,即听力障碍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早期验配助听器和早期进行听觉、言语训练。人类听觉系统的发育自降生后即开始,在3个月之内主要为皮层下脑干各级听觉中枢完成的反射性听觉反应,在3个月以后由于外周及中枢各级听觉系统迅速发育,使有意义的听觉活动得以逐渐发展。人类言语中枢的神经解剖学结构在胎儿后期已开始形成,在妊娠最后1-2个月的胎儿已经在学习辨识母亲的嗓音特征,然而由于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高级神经活动过程,所以在出生后需要一定阶段的学习。出生后头…  相似文献   

19.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AERPs)作为一种客观的评估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分析常见类型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指出其在听阈评估、听神经病、言语感知及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听觉中枢的发育和重塑性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20.
α-氨基羟甲基噁唑丙酸(AMPA)受体是脊柱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一类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AMPA受体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生物学特征及和它在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