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年龄对语前聋儿人工耳蜗植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对语前聋小儿的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的随访评估中了解到 ,年龄较小聋儿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效果优于年龄大者。现将 2岁以下最小年龄组的人工耳蜗植入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大年龄组比较评估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人工耳蜗植入后 ,经过了半年以上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除不能参加本组评估的特殊病例 ,共 2 2例不超过 17岁的语前聋儿 ,进行评估讨论。男 13例 ,女 9例。人工耳蜗植入时年龄 :最小 1.5岁 ,最大 17.0岁 ,平均 7.2岁。其中 1.5~ 2 .0岁 5例 ,2 .1~ …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用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se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 integration scale,MAIS),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18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4例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症且无明显病因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例AN患者术后平均助听听阈(250Hz、500 Hz、1000 Hz、2000 Hz、4000 Hz)为(38.64±6.36)d B HL。AN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发声情况得分、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术后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组语前聋患者对声音的理解能力得分、MAIS总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语前聋患者得分。AN组语后聋患者术后CAP评分、SIR评分与对照组语后聋患者术后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发声情况、对声音的自发性觉察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但是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前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明显低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前聋患者术后对声音的理解能力。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语后聋AN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且无任何已知综合症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语后聋患者术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验证人工耳蜗擅入后康复教育对聋儿言语听觉康复的重要性,并对阶段性康复教育的效果进行评定。材料采用单一被试,男童,3周岁,术前听力学评估包括行为测听以及听觉诱发电位,诊断为双耳极重度聋。术前经严格检查,符合手术指征,于2002年10月15日在全麻下接受右耳人工耳蜗植入术。方法 术后一个月之后,先后进行多次开机调试,求得量佳的听力重建效果,经评估证明,人工耳蜗模拟策略的听力重建效果较为显著,加上言语听觉康复教育及时跟进,教材为“启聪博士”中听觉学习的八个阶段,“启音博士”中的发声调练,以及言语的重读治疗法,为期三个月。结果 对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单一被试分析,分别对主要的辨音过程进行单基线A—B实验设计,均采用C检验。结论 实验处理即听力训练对该患儿辨音能力的康复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Waardenburg综合征(Waardenburgsyndrome,ws)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用纯音听阈、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ofAuditoryPerformance,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IntelligibilityRating,SIR)、儿童听觉言语能力家长评估问卷(Parents’EvaluationofAuraI/OralPerformanceofChildren,PEACH),对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4例WS1型患者、17例ws2型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非综合征且无明显病因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比较,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例WS患者与9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平均助听听阀(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WS患者组CAP评分、SIR评分、安静环境下得分比、噪声环境下得分比、电话交流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Sl型组患者CAP评分、SIR评分、安静环境下得分比、噪声环境下得分比、电话交流得分与WS2型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安静环境下得分比明显高于噪声环境下得分比(P〈O.05)。结论伴有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Waardenburg综合征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能力与耳蜗形态正常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无显著差别,安静环境下听觉言语能力好于噪声环境下听觉言语能力,且WS1型与WS2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能力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 CI)使用时间、术前残余听力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低龄CI植入儿童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的影响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43例小于3岁CI儿童,植入月龄6~32个月(平均植入月龄17个月)。听觉行为评估素材为婴幼儿日常听觉综合能力量表(the 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言语发声行为评估素材为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the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分别在术后开机时和开机后1、2、3、6、9、12个月时进行。结果(1)全体受试儿童IT-MAIS、MUSS总分随着CI使用时间的增长逐步增长(ANOVA,p<0.05);(2)术前残余听力水平对前6个月IT-MAIS得分影响显著(ANOVA,p<0.01),对MUSS得分未见影响作用(p>0.05)。(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显著影响术后IT-MAIS、MUSS得分。开机后3个月训练组IT-MAIS得分高于非训练组得分(p<0.05)。9、12个月时训练组MUSS得分与非训练组MUSS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1)在听觉行为方面,随着CI使用时间的延长,受试儿童总体听觉能力呈逐步上升趋势。对声音的辨别和理解能力在3-9个月时有显著增长;在发声行为方面,受试儿童在CI植入6个月以后开始用言语方式表达。(2)术前残余听力在受试儿童CI使用前6个月时对听觉行为有影响作用,9个月以后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对受试儿童的言语发声行为未见显著影响。(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对听觉行为和言语发声行为体现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评估MED-EL人工耳蜗植入者使用FS4编码策略和HDCIS编码策略时的音乐音高和言语感知能力,探索提供精细结构信息的编码策略对人工耳蜗使用效果的影响。方法:12例植入MED-EL人工耳蜗的语后聋患者分别在FS4和HDCIS编码策略下编程调试,并进行音高差阈、音高方向和言语感知测试,比较2种编码策略下各项测试的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FS4编码策略下的音高差阈和音高方向测试结果均显著优于HDCIS编码策略下的测试结果,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编码策略下的汉语声调、声母和韵母识别得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4编码策略对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音乐音高感知有较大帮助。在汉语声调、声母和韵母识别方面,FS4和HDCIS编码策略的使用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儿童人工耳蜗植入(CI)术后5年内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方法 纳入89例内耳结构正常的单侧CI语前聋患儿,根据听力诊断分为AN组(34例)和普通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对照组(55例)。由经过统一规范化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量表(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量表(SIR)评估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时间点为术前及开机后1、3、6、12、18、24、36、48、60个月。结果 AN组患儿CAP得分在开机后6、12、24、36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开机1、3、18、48、60个月时无显著差异(P>0.05)。AN组SIR得分仅在开机18个月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随访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AN组患儿CAP得分在术前与开机1个月、开机1个月与3个月、开机6个月与12个月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开机1年后,各相邻随访时间点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非相邻随访时间点间的比较,开机3年与4年间无显著差异(P>0.05)。AN组SIR得分在开机6个月与12个月、开机18个月与24个月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相邻随访时间点SIR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非相邻随访时间点的比较,开机1个月与6个月、开机18、24、36、48、60个月内各随访时间点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可有效改善AN患儿的听觉能力和言语能力,且其远期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非AN的普通SNHL患儿相近。AN患儿CI术后听觉能力在开机1年内快速提升,后期增长趋势减缓;言语可懂度在术后0.5~2年内快速增长,后期增长趋势减缓。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手段,但其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却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归纳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植入年龄和术后康复训练被认为是影响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基因诊断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探索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基因诊断明确患者分子病因,结合分析其他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医师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白质异常的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方法: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对伴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研究组)进行术后效果调查,并与无综合征及明显病因的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两配对样本的t检验比较两组不同阶段的CAP和SIR的结果。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6个月CAP和SIR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2个月、24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从短期来看,轻度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经过正规康复训练,其听力言语康复效果与无综合征及明显病因的语前聋患儿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