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因鼻中隔偏曲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39例,随机分成填塞组与缝合组。填塞组于术后用高分子膨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缝合组于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不进行鼻腔填塞。术后对两组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的VAS评分,观察术后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临床指标。 结果 术后48 h内填塞组患者鼻部疼痛、头痛、睡眠困难、流泪等方面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鼻塞VAS评分、鼻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鼻中隔连续贯穿缝合技术能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的痛苦,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常规的鼻腔填塞和鼻中隔缝合而不填塞鼻腔2种方法,试图找到一种鼻中隔术后无需鼻腔填塞的方法。方法: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和下鼻甲部分切除的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填塞组40例常规行鼻中隔矫正,等离子消融肥大的下鼻甲,最后鼻腔填塞膨胀海绵;缝合组40例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缝合(参考Wormald的鼻中隔连续缝合方法并进行改良),对肥大的下鼻甲使用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术后双侧鼻腔无其他填塞物。比较2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流泪、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以及在抽取鼻腔填塞物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疼、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出血这5个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值均大于缝合组(P<0.01),在流泪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填塞组抽取填塞物时的疼痛感及出血量远远大于缝合组清理鼻腔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P<0.01),填塞组术后1例出现中隔血肿,而等离子缝合组未出现。结论:鼻中隔缝合使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术后不填塞成为可能,患者术后出血少、痛苦极小,也避免了鼻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中隔成形术中鼻中隔缝合法与鼻腔填塞法的效果比较。 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鼻中隔偏曲患者95例,均行鼻中隔成形术,将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及鼻中隔缝合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症状的VAS评分,以及手术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术后头痛、鼻部胀痛、流泪及鼻塞等方面,填塞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缝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填塞组手术相关费用较鼻中隔缝合组高。 结论 鼻中隔缝合法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痛苦,费用相对低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耳鼻咽喉科行62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术后31例采用鼻中隔缝合处理, 31例行鼻腔填塞。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所有患者术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分, 术后门诊随访, 记录患者有无出血、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 在术后鼻塞、鼻部疼痛、头痛、溢泪、口干、吞咽困难、睡眠困难等方面, 填塞组的VAS评分大于缝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填塞组抽出填塞物时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疼痛及出血, 并有3例出现晕厥, 术后随访中发现1例鼻出血, 2例鼻中隔血肿, 1例鼻中隔穿孔, 1例鼻腔粘连。缝合组无上述并发症发生。结论 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安全、效果可靠, 可以替代鼻腔填塞,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贯穿连续缝合技术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鼻腔填塞法和鼻中隔贯穿连续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158例,随机分成2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立即行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术后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观察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部疼痛、溢泪、耳鸣/耳闷、睡眠困难、吞咽困难 6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出血量、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穿孔、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与探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溢泪、耳闷、睡眠困难等症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在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局部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24 h,填塞组在吞咽困难、鼻部疼痛、头痛、耳闷、睡眠困难等方面的VAS评分值均高于缝合组(t=14.14、21.54、18.60、28.58、23.00,P均<0.05);术后48 h清理鼻腔时,填塞组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缝合组(t=26.80,P<0.05);此外,术后填塞组出现4例鼻中隔血肿、2例鼻腔粘连,而缝合组仅出现1例鼻中隔血肿,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应用鼻中隔改良缝合技术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不适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并留置通气管(简称通气管组)与单纯鼻中隔褥式缝合(简称单纯缝合组)两种不同手术操作患者术后舒适程度,以期找到鼻中隔偏区矫正术后患者更为舒适的方法。方法 将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管组(40例)和单纯缝合组(40例),通气管组患者常规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鼻中隔褥式缝合后双侧鼻腔留置自制通气管;单纯缝合组患者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下鼻甲骨折外移并等离子打孔消融,术后双侧鼻腔不予填塞。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腔渗出血、鼻腔通气、头痛、流泪、睡眠质量、口干、吞咽困难及术后换药抽取鼻腔留置通气管时的疼痛和出血的VAS评分。术后门诊复诊时,记录患者有无再次出现鼻出血、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情况。结果 通气管组患者术后鼻腔通气、口干、睡眠困难的VAS评分均值小于单纯缝合组(P 均<0.05),出血、头痛、流泪、吞咽困难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通气管组抽取填塞物时和单纯缝合组患者清理鼻腔换药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鼻中隔褥式缝合术后不填塞患者痛苦小,但鼻腔黏膜及下鼻甲术后反应性水肿导致鼻腔通气差;术后留置通气管可有效改善患者鼻塞、口干及睡眠困难,提高患者舒适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鼻中隔缝合在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2组。缝合组:术后5-0薇乔线贯穿连续缝合鼻中隔黏膜;填塞组:术后以高膨胀海绵填塞鼻腔。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对患者主观不适感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并观察术后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第1天、第2天两组患者在鼻塞、头痛、口干、睡眠困难、吞咽困难5个方面的VAS评分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感染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与鼻腔填塞相比,鼻中隔缝合在降低患者痛苦、提高术后舒适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腔填塞和缝合两种处理方法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31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患者接受调查,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31.6±11.2)岁。根据鼻腔处理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填塞组20例,缝合组11例。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进行疼痛评估。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标尺,刻度面标有0~10的刻度,请患者标出自己疼痛的级别感受。分值越高,主观疼痛感觉越强烈。总共进行了9个方面的VAS评分。结果缝合组在鼻部疼痛(t=2.152,P=0.040)、头痛(t=4.944,P〈0.001)、疼痛所致流泪(t=4.944,P=0.002)、吞咽困难(t=3.359,P=0.003)、鼻闷胀感(t=3.359,P=0.023)、睡眠时的疼痛感(t=3.225,P=0.004)、生活舒适度(t=3.332,P=0.002)等7个方面的VAS平均得分低于填塞组,出血(t=-0.372,P=0.714)和通气(t=1.522,P=0.144)两个方面的VAS评分在两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总体VAS评分缝合组显著低于填塞组(P〈0.001)。结论鼻中隔缝合可为患者提供更高的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比鼻中隔成形术后鼻中隔缝合和鼻腔填塞对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鼻中隔缝合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96例鼻中隔成形术患者,随机分成缝合组和填塞组,每组48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两组患者术后24 h调查评分,评估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主观不适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观察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及局部感染等情况。结果 术后24 h缝合组患者SDS、SAS评分均小于填塞组,缝合组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填塞组(P 均<0.05)。两组患者在鼻部疼痛、头痛、鼻塞、吞咽困难、睡眠困难、咽干等六个方面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 均<0.05),在出血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鼻腔填塞组患者较缝合组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的精神心理状态及主观不适症状。结论 鼻中隔成形术后鼻中隔缝合技术的应用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并无增高,而在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使用改良鼻中隔缝合技术,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术后不填塞鼻腔,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方法 8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分为填塞组和缝合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填塞组吸切钻切削下鼻甲后行鼻腔填塞,缝合组行改良鼻中隔缝合、等离子消融下鼻甲,无填塞.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症状、体征评分.结果 填塞组在手术后鼻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处理方法——负压引流的可行性,观察与鼻腔填塞法相比是否存在优势。方法:通过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将拟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腔填塞组和鼻中隔负压引流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24h及48h在伤口疼痛、口干、睡眠障碍、结膜充血、术后局部换药操作时的不适感及出血情况的VAS评分,并于术后1、6周随诊,了解发生再次出血、鼻中隔穿孔、粘连、局部感染等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术后24、48h伤口疼痛、口干、睡眠障碍、结膜充血、术后取纱条或拔出引流管时的不适感及出血情况6个方面,鼻腔填塞组的VAS评分均大于鼻中隔负压引流组(均P<0.05);尤其在48h换药时,鼻腔填塞组的出血量[(21.03±5.88)ml]大于负压引流组[(0.52±0.63)ml](P<0.01)。术后1、6周随访,2组间疼痛或并发症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使用鼻中隔负压引流切实可行,与鼻腔填塞相比,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局部麻醉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更能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4月我科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成年患者分为甲乙对照组,甲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行鼻中隔缝合术不伴鼻腔填塞,乙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术后第1、2、3d对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所得数据应用SPSSl8.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乙2组患者在术后第1、2、3d的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5),两组术后\,AS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缝合术的患者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甲乙两组均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结论:通过鼻中隔术后对鼻腔填塞或行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鼻中隔连续褥式缝合术更能减轻鼻中隔术后的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鼻中隔偏曲患者32例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和对照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AS)、视觉模拟量表(VAS)、MOS-SS睡眠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 sleep scale,MOS-SS)、Kolcaba舒适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从患者接受全麻手术前情绪变化、术后鼻部疼痛、术后睡眠和舒适度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ERAS组和对照组术前SAS评分为(28.40±1.69)分、(40.00±3.48)分(P<0.05);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MOS-SS评分为(45.70±1.87)分、(26.70±1.19)分(P<0.05);ERAS组和对照组术后GCQ评分为(79.00±2.39)分、(61.70± 1.89)分(P<0.05)。ERAS组术后2、24、48小时VAS评分分别为(0.90±0.20)分、(0.50±0.11)分和(0.50±0.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0±0.24)分、(2.30±0.25)分和(1.60±0.28)分(P 均<0.05)。ERAS组较对照组并未增加恶心呕吐、出血、跌倒或误吸等风险(P>0.05),住院总时间 [(4.68±0.60)天vs(7.12±0.71)天,P<0.05]和术后住院时间[(2.12±0.34)天vs(4.38±0.54)天,P<0.05]缩短,住院总费用[(7880.30±154.20)元vs(9010.00±216.80)元,P<0.05]降低。结论 ERAS能改善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和生活质量、加速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贯穿缝合法在鼻中隔矫正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镜下行改良贯穿缝合法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66例,其中男41例,女25例;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35.6岁。观察患者的术后症状、体征、术后鼻腔处理时疼痛等不适程度。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58例(87.9%),好转8例(12.1%)。处理鼻腔时无明显疼痛等不适,无术后出血、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在鼻中隔矫正术中,采用改良贯穿缝合法代替鼻腔填塞能改善患者的术后不适,减少并发症,缩短术后愈合过程;改良手术方法简单,易于实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鼻腔填塞法、缝合法和负压引流技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和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患者90例,平均分成3组。填塞组:术后以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鼻腔;缝合组:术后以可吸收缝线缝合鼻中隔黏膜;负压组:术后鼻腔放置负压引流管。对比观察舒适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术后鼻腔黏膜水肿程度和鼻中隔血肿、脓肿、粘连、术后治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术后12、24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鼻塞视觉模拟评分法读数和病情严重程度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3d鼻腔黏膜评分比较,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1周治愈率,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优于填塞组(P〈0.05),术后7d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例数,缝合组和负压组均明显少于填塞组(P〉0.05),负压组未出现鼻中隔脓肿、血肿病例。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缝合法和负压法均较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术后黏膜恢复时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鼻中隔矫形术中分别应用填塞法和缝合法固定鼻中隔,对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压、呼吸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鼻中隔偏曲矫形术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填塞组,收集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血压、呼吸情况,比较两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缝合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情况均小于填塞组(P 均<0.05)。围手术期发生异常生命体征的概率小于填塞组(P <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鼻中隔缝合法用于鼻中隔矫形术,术后患者生命体征较填塞组平稳,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和全身情况负担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增高,可考虑替代填塞法用于鼻中隔矫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应用纳吸棉的临床护理观察。方法选择鼻中隔偏曲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膨胀海绵填塞组(A组)和单纯纳吸棉(NasoPore)填塞组(B组),比较两组填塞物在鼻内镜术后止血效果及患者疼痛观察。结果可降解纳吸绵(NasoPore)填塞组(B组)在术后止血、抽除填塞物后出血及疼痛情况显著好于单纯膨胀海绵填塞组(A组),(均P<0.05)。结论纳吸棉具有止血性和可吸收性,术后用纳吸棉填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行改良腭咽成形术(H-UPPP)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OSAHS行H-UPPP患者按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术后快速康复(ERAS)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ERAS组在此基础上采用ERAS理念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缩短术前禁食禁饮时间、术后尽早活动、培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结果ERA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与住院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ERAS组患者满意度与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促进OSAHS患者H-UPPP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住院总费用,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划痕粘合法处理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创面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处理手术创口提高疗效的方法。方法:对83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先行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然后随机分成:划痕-粘合组:42例。以生物粘合剂(济南产)粘合经划痕的鼻中隔创面粘骨膜,双鼻腔不填塞;对照组:41例。双鼻腔以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手术创面。比较术后反应和疗效。结果:划痕-粘合组术后头痛、局部充血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水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效较对照组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划痕-粘合法较之传统的填塞法具有可简化手术程序、减少患者术后头痛的发生率、减轻局部组织反应、简化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以及缩短康复时间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