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孤独症谱系障碍易感基因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神经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多个易感基因参与发病的多基因疾病。目前已报道的易感基因有100 多个,相关研究包括易感基因的染色体位点研究、易感基因筛查研究和易感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异常。已报道的易感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神经细胞粘着分子;离子通道蛋白;支架蛋白;蛋白激酶、受体、载体;信号通路调控蛋白以及昼夜节律相关蛋白。易感基因突变和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助了解ASD 的遗传参与的发病机制,可望能给ASD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对ASD 易感基因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为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分子,调节很多重要的生理过程。mTOR信号通路在神经系统的突触可塑性、信息传递和加工、神经调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TOR信号通路失调被认为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病机制有关,mTOR抑制剂可以改善ASD的症状。本文对mTOR信号通路在A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ASD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小RNA是一类专门调控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广泛参与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生命过程.研究表明,微小RNA对癫(癎)同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机制包括调控炎症反应、神经胶质的增生、神经突触联系的重建及相关促凋亡基因的表达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微小RNA参与癫(癎)发生发展的可能分子机制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和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E-cadherin在儿童ALL的意义及甲基化状态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集42例初次确诊的ALL患儿确诊时(治疗前组)及诱导化疗第33天(治疗后组)的骨髓血5 mL,应用RT-qPCR、Westerm blot及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和E-cadherin基因甲基化水平,并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组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治疗前组(P<0.05);治疗后组E-cadherin基因甲基化阳性率较治疗前组下降(P<0.05);至试验终点时,甲基化阴性者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均高于甲基化阳性者(P<0.05)。 结论 E-cadherin表达与儿童ALL发展相关,表达降低及甲基化水平增高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通过DNA甲基转移酶完成,与多种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的过程.目前在癫(癎)研究中发现了大量DNA甲基化相关改变,其在癫(癎)发病中的作用愈见明显.该文就DNA甲基化在癫(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并阐述了其在癫(癎)治疗上的应用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由编码抗肌萎缩蛋白的DMD基因突变导致的X连锁隐性遗传病。它的特点是进行性肌无力和因缺乏抗肌萎缩蛋白而导致的骨骼肌和心肌退化。患儿多于2~5岁起病,常在20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功能不全。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支持疗法改善疾病症状,但并不能改变疾病的最终结局。基因治疗的兴起为该病的治愈提供了希望。本文总结了DMD的基因替代疗法,包括腺相关病毒介导的DMD基因转导技术、肌营养不良蛋白相关蛋白(utrophin)上调技术和成簇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为解决腺相关病毒载量、转基因产物的长期有效表达、utrophin蛋白表达量问题提出的建议进行综述,为研究者们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与铜代谢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TP7B基因发生突变所致。ATP7B基因的突变种类繁多,但基因型与表型表达之间的关联甚微,目前推测这种差异系某些因子(如抗氧化蛋白1、铜代谢蛋白、X连锁凋亡抑制剂、载脂蛋白E及FK506结合蛋白52等)参与体内铜代谢调控的结果,亦即肝豆状核变性在发病学上可能存在着某些分子调控机制。该文就近期对此类分子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宫内环境对肾脏Wilms瘤1(WT1)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影响及其与肾脏功能的关系,探讨宫内环境引发肾脏疾病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孕期全程低蛋白饮食法建立宫内发育迟缓(IUGR)大鼠模型,至自然分娩。对照组以孕期常规饲料饲养至自然分娩。12周龄时,比色法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光镜下计数肾小球数目,实时PCR方法检测肾脏WT1基因mRNA水平及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水平,MassARRAY定量分析检测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结果:①IUGR组新生鼠出生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 1),直至12周龄时体重仍低于对照组(P=0.043)。②与对照组相比,12周龄时IUGR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升高(P=0.016);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升高(P =0.036),肾小球数目显著下降(P=0.001)。③与对照组相比,12周龄时IUGR组大鼠肾组织WT1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P=0.047),WT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29),并且其M1段甲基化水平与WT1基因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939,P=0.000 1),DNMT1和DNMT3b 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3和0.010)。结论:不良的宫内环境可以影响大鼠肾脏WT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继而导致其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IUGR大鼠成年期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eurexin和Neuroligin基因在人类及鼠类动物肠神经系统(ENS)是否有表达,以及对ENS突触结构与功能的作用,探查其在先天性巨结肠各段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 首先制备小鼠、大鼠、豚鼠、正常人体肠管肌间神经丛铺片,通过双重免疫荧光细胞染色,证明Ne-urexin、Neuroligin基因是否在肠神经系统表达,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0例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移行段和扩张段肌间神经丛铺片标本染色,判断Neurexin、Neurolig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①Neurexin、Neuroligin蛋白在小鼠、大鼠、豚鼠、人体的肠肌间神经丛与神经细胞标记Hu在同一细胞表达;而Neurexin蛋白与突触前标记物synaptophysin,Neuroligin蛋白与突触后标记物PSD95也在同一神经组织出现;②Neurexin、Neuroligin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扩张段表达最多,移行段明显减少(P<0.05),病变段无表达;同一组织Neurexin和Neuroligin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eurexin、Neuroligin基因在鼠齿类动物及人体肠神经系统都有表达,不仅在胞体,而且在轴突、树突都有表达,Neurexin在突触前表达,Neuroligin在突触后表达.它们对肠神经系统突触的结构功能起重要作用,与一些胃、肠道动力性疾病有密切关系,是导致先天性巨结肠蠕动功能丧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法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化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 (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化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瘤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化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1.
Chen BY  Zou XB  Zhang J  Deng HZ  Li JY  Li LY  Tang C  Zou YY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8):607-611
目的 检测典型孤独症患儿SHANK3基因拷贝数变异(CNVs)发生率并描述其临床表型特征,并探讨临床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进行孤独症病因学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本院确诊为典型孤独症的患儿及其直系亲属的基因组DNA,采用MRC P343-C1 AUTISM-1MLPA试剂盒进行CNVs筛查.结果 共收集来自102个家系的109例典型孤独症患儿,男女比例为4.45:1.发现2例患儿出现SHANK3微缺失,检出率约为2%(2/109).结论 SHANK3基因的CNVs可能解释约2%的典型孤独症病例,是孤独症的一个重要遗传学变异基础;阳性病例倾向于出现严重的三大核心症状及智力缺损的表型;MLPA作为快速、准确的CNVs检测方法,有助于临床开展孤独症的病因学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y-number variations (CNVs) in 15q11-13,16p11 and SHANK3 gene by using 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 and the phenotypes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LPA to make an 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Autism. Methods The diagnosed of autism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of the ICD-10 and DSM-Ⅳ, with typical cluster of symptoms comprise social disability, communication impairments and repetitious behaviors. MLPA KIT P343-C1 AUTISM-1 was used to detect and describe the incidence of CNVs in these three domains. Results Among 109 cases collected from 102 autistic pedigrees, 2 individuals had SHANK3 microdeletion,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2% (2/109) of cases,suggesting the proportion of SHANK3 microdele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typical autism. The phenotypic traits of patients with SHANK3 microdeletions showed homogenicity in severe core symptom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Conclusions SHANK3 microdeletion is an important genetics component for autism, which may explain 2% typical autism cases. SHANK3 microdeletion might explain autistic core symptoms and mental retardation. MLPA is a sensitive and a high throughput technique to detect CNVs in specific DNA segments,which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etiology of autism.  相似文献   

12.
房间隔缺损患儿NKX2-5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识别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患者的分子遗传缺陷,为其早期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收集180例特发性ASD患者(其中12例有阳性ASD家族史)的临床资料和血标本,以200名健康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NKX2-5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外显子两侧的部分内含子,采用双脱氧核苷链末端合成终止法对全部扩增片段进行测序.借助BLAST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对以识别基因突变,并用ClustalW软件分析突变氨基酸的保守性.结果 在1例家族史阳性的ASD患者的NKX2-5基因识别出一个新的杂合突变,即编码核苷酸序列第536位的胞嘧啶变为胸腺嘧啶,导致第179位的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该突变也存在于这个家系中的另外3位患病成员,但不存在于这一家系中的健康成员和200名正常对照者,多物种NKX2-5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突变氨基酸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此外,还发现了一个常见的单核苷酸多态,即编码核苷酸序列第63位的腺嘌呤变为鸟嘌呤,但这种多态在AS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间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641,P=0.0906).结论 NKX2-5基因突变能够导致家族性ASD.  相似文献   

13.
杨蕾  洪琴  池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6):1267-1269
目的 观察Homer 1a RNA干扰(RNAi)后SD大鼠脑组织突触数目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其变化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Homer 1a RNAi组(RNAi组,n=12)和对照组(n=12).运用侧脑室注射技术,分别向2组大鼠的侧脑室注射针对Homer 1a的RNA干扰病毒和无义病毒,等待病毒起效时间为7d,7d后从每组大鼠中随机抽取3只,应用8g·L-1多聚甲醛灌注固定脑组织,利用电镜技术观察大鼠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突触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RNAi组与对照组相比,纹状体突触间隙显著减小(t=2.85,P=0.01);突触活性区长度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8);突触数目(t=0.59,P=0.57)及突触后致密物厚度(t=0.30,P=0.77)无明显差异.RNAi组前额叶皮质较对照组突触活性区长度显著增大(t =2.40,P=0.02);突触后致密物厚度(t=1.72,P=0.09)有增大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突触数目(t=0.13,P=0.89)及突触间隙(=0.25,P=0.81)无明显差异.结论 Homer 1a RNAi大鼠在表现类似ADHD行为的同时,脑组织突触超微结构发生改变,提示Homer 1a参与的突触超微结构改变可能与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表情面孔工作记忆能力及其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特点。方法以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为测试材料,采用事件相关电位系统分别记录16例6~12岁ASD儿童(ASD组)与14例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对照组)在完成表情面孔延迟样本匹配任务时的脑电成分,分析两组儿童脑电P3b成分的特点。结果 ASD组儿童在表情面孔工作记忆任务中的总体反应时比对照组长(1 527 ms vs 1 060 ms,P0.05)、正确率比对照组低(76%vs 88%,P0.01)。ASD组和对照组间编码加工阶段的P3b成分波幅存在差异。ASD组左侧电极的P3b成分波幅值高于右侧电极波幅(P0.05),而对照组无此特点。结论学龄期ASD儿童在表情面孔编码加工阶段的P3b成分异于正常发育儿童,其表情面孔工作记忆过程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左半球相关的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16.
17.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re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which occur in childhood and may persist into adulthood. Although the etiology of these disorders is largely unknown,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are thought to play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SD and ADHD. Allergic immune reactions, in prenatal and postnatal phases, are examples of the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adverse reactions to foods are reported in these children. In this review, we address the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findings of (food) allergy in ASD and ADHD and suggest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s. Furthermore, opportunities for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CHD8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存在CHD8基因突变的ASD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 1男,3岁3月龄,头围55.0 cm(4 s),身高107.0 cm(2 s),体重23.5 kg(2 s)。有典型的ASD表现,运动明显落后,有慢性便秘史。2提取患儿及其父母静脉血DNA,以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4 813个临床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区进行测序,共检测到变异8 982个,经筛选流程筛选ASD相关的EHMT1、PCDH9、NLGN4X的错义突变,CHD8的无义突变(c.307CT,p.Gln103*)有致病可能。Sanger测序显示患儿EHMT1、PCDH9的突变来源于父亲,NLGN4X的突变来源于母亲,患儿父母未发现CHD8的突变。3目前国外共报道了CHD8基因与神经发育障碍有关的15个重要突变;CHD8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包括ASD表现(87%)、身材高大(86%)、大头畸形(80%)、慢性便秘或间歇性腹泻(80%)、运动落后(67%)和睡眠异常(67%)等,本文病例临床表型与文献报道较为一致。结论 CHD8基因是ASD重要的易感基因;ASD患儿合并大头畸形、生长过快,且有慢性便秘或间歇性腹泻时应考虑CHD8基因突变可能,可行基因检测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ASD患儿存在多种神经递质异常,主要集中于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多巴胺、5-羟色胺和催产素等。兴奋性Glu能神经递质和抑制性GABA能神经递质失衡与ASD的发病密切相关。ASD动物模型研究及ASD临床研究均提示GABA信号通路可能在AS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该文将GABA信号通路与ASD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进一步探讨ASD的发病机制,为AS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