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儿童发铅含量与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资料表明铅的污染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和智能 ,为防治儿童铅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进行儿童发铅含量与相关因素的探讨 ,1993年我们对河南省某学校和某幼儿园进行了发铅测定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共 5 2 5人 ,我市区某幼儿园儿童 2 81人 ,男176人 ,女 10 5人 ,年龄 3~ 6岁 ,平均 4.6岁。某小学校 2 44人 ,男 12 3人 ,女 12 1人 ,年龄 7~ 12岁 ,平均 10岁。二、方法 用不锈钢剪刀 ,剪枕后部头发 0 .5~ 1g放入肥皂水搅拌 ,然后用清水冲洗 ,再用无离子水洗 3次 ,烘干灰化加酸硝化后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 ,仪器用…  相似文献   

2.
儿童肥胖相关肾病诊断初步探讨:附8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肥胖症与肥胖相关肾病的关系。方法 30例单纯性肥胖症的患儿,男18例,年龄6~15岁,女12例,年龄8~13岁;病程2~8年。超重6例,Ⅰ级肥胖20例,Ⅱ级肥胖4例。均测尿常规、血Cr、BUN及血Cystatin C、尿微量系列蛋白、血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及肾活检。结果 30例中8例有尿微量系列蛋白改变(26%),包括5例白蛋白增高(其中1例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增高),3例转铁蛋白增高。其血压及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中。有1例肾活检提示弥漫性节段性系膜增生性肾炎。结论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可致肥胖相关肾病。尿微量系列蛋白结合血Cystatin C的检测,可以作为小儿单纯性肥胖症引起肾损害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生殖细胞瘤占颅内肿瘤1%~1.5%,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1982年~1995年共收治颅内生殖细胞瘤28例,经分组治疗,疗效均不满意,本文从胚胎学及病理学来探讨预后及进一步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儿童意外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我区儿童意外损伤的特点,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析1997-01-01~2001-12-315年中住院及急诊抢救的儿童意外损伤948例的相关因素。结果 意外损伤占同期住院患儿的13.04%,车祸是我区儿童意外损伤的首要原因,年龄以6岁~组占首位。结论 儿童意外损伤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抓住特点,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意外损伤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808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兰州市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兰州市9所幼儿园的808名7~7a儿童进行毛细血管血铅测定,室内外尘土及环境铅测定,对儿童家庭和环境等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铅平均值为101.58μg/L,标准差为48.75μg/L,其中39.1%≥100μg/L,工业区儿童血铅最高,其次是市中心区,环境铅与血铅呈明显的正相关(r=18.13 P〈0.0001)。住在  相似文献   

6.
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中毒的原因,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急诊创伤中心就诊的175例儿童意外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5例儿童意外中毒,药物中毒(过量)101例(57.14%);1~3岁意外中毒99例(56.57%);家中发生意外中毒146例(83.43%);乡村意外中毒105例(60%);城市儿童药物中毒(过量)74.29%,乡村药物中毒(过量)44.76%,其次灭害药(灭鼠、灭蟑、灭蝇)及农药中毒22.85%;意外中毒死亡率1.14%。结论 儿童意外中毒的发生乡村高于城市,均以药物中毒为首要因素,家中的意外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1~3岁小儿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与这一年龄段的发育特点有关,儿童意外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认识小儿肥胖症的发生与发展,我们对62例本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资料及方法一、诊断标准62例全部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所定的单纯性肥胖症诊断标准[1]。二、一般资料男38例,女24例。就诊年龄2a10mo~13a,其中<3a1例(1.61%),3~6a23例(37.10%),6~13a38例(61.29%)。轻度肥胖4例(6.45%),中度肥胖14例(22.58%),重度肥胖44例(70.97%)。三、方法对全部病例的饮食、运动情况、家族史、初生体重及肥胖开始年龄等进行了调查,测量皮橙厚度、呼吸、脉搏、血压、体重…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早产儿出生率逐年增加 ,如何及时救治这些高危新生儿 ,提高治愈率 ,减少伤残率 ,将是我国新生儿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回顾性分析近年于我院NICU救治的VLBWI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以探讨产、儿科医师进行医学干预的措施。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2年6月我院NICU共治疗VLBWI116例次 (不含退院者 ) ,死亡26例 ,病死率22.4 %。其中出生体重1000~1500g104例次 ,死亡20例 (19 % ) ;出生体重<1000g 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  相似文献   

9.
儿童中毒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意外中毒的原因 ,以寻求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急诊创伤中心就诊的 175例儿童意外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5例儿童意外中毒 ,药物中毒 (过量 ) 10 1例 (5 7 14 % ) ;1~ 3岁意外中毒 99例 (5 6 5 7% ) ;家中发生意外中毒14 6例 (83 4 3% ) ;乡村意外中毒 10 5例 (6 0 % ) ;城市儿童药物中毒 (过量 ) 74 2 9% ,乡村药物中毒 (过量 ) 4 4 76 % ,其次灭害药 (灭鼠、灭蟑、灭蝇 )及农药中毒 2 2 85 % ;意外中毒死亡率 1 14 %。结论 儿童意外中毒的发生乡村高于城市 ,均以药物中毒为首要因素 ,家中的意外中毒发生率明显高于户外 ;1~ 3岁小儿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 ,与这一年龄段的发育特点有关 ,儿童意外中毒应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比较儿童胆源性胰腺炎和非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市南开医院儿科住院的88例急性胰腺炎(AP)患儿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淀粉酶、脂肪酶、血糖、血钙、肝肾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胰腺B超、胰腺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结果。分析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比较儿童胆源性胰腺炎与非胆源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筛选后再进行成组多重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与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相关的因素。 结果 88例AP患儿中,非胆源性胰腺炎68例,年龄(9.5±4.2)岁;胆源性胰腺炎20例(22.7%),年龄(6.7±4.5)岁,其中解剖结构异常9例,其余11例由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或胆汁淤积构成。胆源性胰腺炎患儿的病情较非胆源性胰腺炎患儿相对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3.313, P=0.000)。胆源性胰腺炎患儿与非胆源性胰腺炎患儿性别、病程、住院天数、体质量指数(BMI)百分比及临床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胆源性胰腺炎组患儿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尿淀粉酶水平均高于非胆源性胰腺炎患儿( Z=-3.535、-3.980、-2.952, P=0.000、0.000、0.003)。胆源性胰腺炎组患儿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胆源性胰腺炎患儿( Z=-5.625、-2.341, P=0.000、0.019),而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453, P=0.650),此外2组患儿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血钙、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组88例AP患儿住院后均予禁食、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奥美拉唑抑酸、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等内科综合治疗,早期使用覆盖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控制感染。非胆源性胰腺炎患儿预后好于胆源性胰腺炎患儿( P=0.000)。此外,非胆源性胰腺炎患儿复发率低于胆源性胰腺炎患儿( χ 2=4.778, P=0.044)。儿童胆源性胰腺炎胰腺B超阳性率(45.0%)、胰腺CT阳性率(81.2%)均高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17.9%、35.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 2=4.782、10.554, P=0.029、0.002)。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组胰腺MRCP阳性率(83.3%)与非胆源性胰腺炎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1.000)。多重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ALT是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的独立预测因子( OR=0.896, P=0.001)。 结论 血ALT是预测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如胰腺炎患儿血ALT水平明显升高,临床应高度怀疑胆源性因素,并积极检查寻找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25例确诊为VV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晕厥首次发作至直立倾斜试验之前5年内的发作次数,分为晕厥发作次数2、3次的低频次组及≥4次的高频次组,对两组患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5例VVS患儿中,低频次组84例(67.2%),高频次组41例(32.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立倾斜试验检查年龄、晕厥发作时间、发作诱因、晕车史、阳性家族史是VVS高频次发作的相关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作诱因(OR=3.723,95%CI:1.163~11.918,P=0.027)、晕车史(OR=5.929,95%CI:2.066~17.015,P=0.001)、阳性家族史(OR=6.794,95%CI:2.006~23.013,P=0.002)是VVS高频次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持久站立引起的其他发作诱因、晕车史、阳性家族史对预测VVS患儿高频次晕厥发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59例脑卒中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9例脑卒中患儿中,男100例、女59例,发病年龄中位数1.8岁(1 d~12岁),高峰发病年龄中位数为0.9岁(3个月~2.8岁)。首发症状以肢体偏瘫、语言障碍和惊厥为主。常见危险因素为:感染4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例,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14例),头部外伤42例,维生素K缺乏29例,烟雾病8例,心脏疾病11例,自发性出血11例,不明原因12例。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好发年龄为幼儿期;而出血性脑卒中(HS)以维生素K1缺乏为主,好发年龄为婴儿期。头颅影像检查以基底节病灶及大脑中动脉受累最常见。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4 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8 d;病情高峰时间中位数为4.3 d。结论 AIS是儿童脑卒中的常见类型,感染和头部外伤是主要危险因素,维生素K缺乏仍是引起婴儿HS的最常见因素。  相似文献   

13.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 symptomatic infantile cholelithiasis is reported. The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AIM: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perinatal and childhood exposures on lung function in a cohort of Australian Aboriginal children. METHOD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547 Northern Territory Aboriginal children, aged 8-14 years, belonging to a birth cohort. Assessment included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spirometry as well a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centralised hospital records. The effect of select perinatal and childhood exposures on lung function outcome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and forced expiratory flow between 25 and 75 s (FEF25-75)) adjusted for age, sex, height and other measures of size was examined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RESULTS: Non-urban residence (FEV1 -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91-0.99), FVC -9% (95% CI 0.87-0.95)), current cough (FEV1 -6% (95% CI 0.91-0.97), FVC -4% (95% CI 0.93-0.97), FEF25-75 -8% (95% CI 0.86-0.98)) and hospitalisations for respiratory disease (FEV1 -10% (95% CI 0.86-0.95), FEF25-75 -12% (95% CI 0.70-0.87)) all had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s on adjusted lung function measures. Children with a non-Aboriginal ancestor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lung function. No perinatal exposure other than neonatal lung disease had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n adjusted lung function. CONCLUSIONS: For Northern Territory Aboriginal children factors related to the childhood environment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perinatal factors in determining childhood lu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乌鲁木齐市2010年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择6个点,抽样人数12 000名,以问卷调查结合现场检查确认儿童哮喘患病情况,统计患病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实际调查人数11 929名,检出哮喘儿童132例,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11%。其中0~3岁婴幼儿哮喘患病率为0.42%,~6岁学龄前儿童患病率为1.00%,~14岁学龄期儿童患病率为1.36%,随着年龄增加,儿童哮喘患病率增高(χ2=17.43,P<0.01)。男女儿童的患病率分别为1.46%和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2,P<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有过喘息(OR=208.56,95%CI:122.45~355.24)、持续咳嗽多于1个月(OR=10.91,95%CI:7.53~15.80)、1年内患过6次以上呼吸道感染(OR=10.33,95%CI:7.29~4.64)、过敏史(OR=11.02,95%CI:6.69~18.16)、家族史(OR=5.84,95%CI:4.13~8.26)为哮喘患病的主要相关因素(P均<0.01)。结论乌鲁木齐市儿童哮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学龄期儿童患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儿童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及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儿童外伤性癫痫危险因素与特点。方法 对42例外伤性癫痫患者的抽搐形式、产砂颅CT、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抽搐形式部分性发作20例,全身性发作14例,转型者8例;2.头颅CT:脑挫裂伤15例,脑出血14例,颅骨骨折10例。3. 脑电图:伤后6个月内,癫痫痫样波者26例,局限慢波11例。结论 外伤性癫痫与年龄、离损伤程度及类型等有关。儿童轻微脑损伤即可导致癫痫早期发作,且易成为癫痫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AIS)和出血性卒中(HS)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2010年11月至2014年5月诊治的142例AIS和H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AIS 92例(64.8%),男60例、女32例,发病年龄(4.6±3.6)岁(1个月~16岁);HS 50例(35.2%),男34例、女16例,发病年龄(2.6±3.7)岁(1个月~13岁);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IS最常表现为局灶神经功能受损,其中肢体瘫痪73例(79.3%)、中枢性面瘫30例(32.6%)、语言障碍19例(20.7%);HS最常表现为弥散神经功能受损,其中意识障碍29例(58.0%)、恶心/呕吐22例(44.0%)、头痛14例(28.0%)。AIS常见危险因素为脑动脉病49例(53.3%)、感染47例(51.1%)、头部轻微外伤史16例(17.4%);HS常见危险因素为维生素K缺乏22例(44.0%)、脑血管畸形8例(16.0%)、血液系统疾病6例(12.0%)。AIS患儿死亡5例(6.4%),致残48例(61.5%),复发9例(11.5%);HS患儿死亡15例(34.1%),致残19例(43.2%);HS病死率高于A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脑卒中HS所占比例并不低,且预后较AIS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和探讨昆明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儿科就诊无消化道症状并做血清H.pylori抗体检测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配对资料χ2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共478例儿童中H.pylori IgG阳性238例,感染率为49.8%。其中1~3岁、4~7岁、8~14岁H.pylori IgG阳性率分别为24.3%、42.4%、58.3%。学龄期儿童(>7岁)占总感染人数的64.7%。而年龄、共用牙刷口杯、共用餐具、家庭人口数多、经济收入低、人均居住面积小及父母亲和照顾者有胃病史等为H.pylori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H.pylori感染在儿童中,尤其学龄儿童较为常见,与年龄相关。H.pylori感染危险因素的筛查为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随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增加,全球哮喘死亡下降了近2/3。在世界范围内,儿童哮喘死亡率非常低,为0~0.7/10万,但大多数的死亡仍存在可能避免的危险因素。哮喘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哮喘控制不良、治疗依从性差、医师处方的药量不足、肺功能监测不足、精神心理问题以及存在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116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纤维支气管镜下黏膜损害情况分为黏液栓组(67例)和对照组(49例),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年龄、热程、有无胸腔积液、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发病后开始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时间、首次行纤维支气管镜时间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黏液栓组的年龄、总热程、CRP和LDH水平、合并胸腔积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OR=7.45,95%CI:1.52~36.71),热程≥10 d(OR=4.01,95%CI:1.58~10.20), CRP≥40 mg/L(OR=5.41,95%CI:1.87~15.67)和LDH≥350 U/L(OR=3.63,95%CI:1.35~9.75)是MPP患儿气道黏液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773~0.919,P=0.000).结论 当MPP患儿年龄≥3岁、热程≥10 d、CRP≥40 mg/L、LDH≥350 U/L时,有气道内黏液栓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