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颅内出血(ICH)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1年1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ITP合并ICH患儿20例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无ICH的ITP患儿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除皮肤瘀点、瘀斑外其他出血症状出现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血尿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出现颅内出血前有头颅外伤病史者占35%,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发病时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18例(90%)患儿血小板计数< 20 × 109 /L时出现ICH,其中15例(75%)血小板计数< 10 × 109/L时出现ICH.血小板计数< 10 × 109 /L者死亡4例,血小板计数高10 × 109 /L者死亡1例,诊断1周内出现ICH的患儿病死率为28%,诊断1周后发生ICH的患儿病死率为18%.结论 血小板计数在ITP发生ICH中并不是绝对因素,对于严重血小板减少伴有头部外伤和(或)血尿表现的ITP患儿应警惕ICH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11岁9月.因"发现血小板减低6年,反复皮肤粘膜出血点一月余"入院.患儿生后第二天即发现青紫,确诊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并有潘生丁、开搏通、VitE间断服用史.6年前行"脑脓肿"术后发现血小板低于正常,约在50×109/L左右,但无明显出血表现.5年前行肺动脉环扎术后多次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最低约20×109/L.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伴黑便、血尿,血常规示血小板在20~30×109/L,外院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皮肤出血点未见明显消褪,血小板无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儿,男,8岁,籍贯广东从化.因反复血尿1年余,再发半月余伴腹胀1周入院.入院前1年因"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水肿,无头痛及恶心呕吐,无腹泻,无肌肉关节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及腰痛.尿常规示尿蛋白阴性,红细胞1000~3000个/HP,补体C3(0.12g/L)、C4(0.04g/L)降低.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予抗炎治疗后,血尿消失.入院前1年中,患儿血尿多次复发,按"迁延性肾炎"给予激素治疗1年余,病情时轻时重.入院前半月再发肉眼血尿,伴颜面部、双下肢浮肿和腹胀1周,到我院就诊.尿常规:蛋白+++,红细胞12267/μ1,白细胞(一),拟"血尿待查"收入我科. 患儿入院时精神可,胃纳差,大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家族类似病史.体检:T37C,P102次/min、R22次/min、BP109/71mmHg,体质量24.5k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轻度贫血貌,眼睑浮肿,巩膜无黄染,结膜苍白.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双肾及输尿管区压痛(一)、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关节活动自如,双手轻度震颤,无肝掌、蜘蛛痣.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0.42×109/L,红细胞计数(RBC)3.6×1012/L,血小板计数(PLT)132x109/L,血红蛋白(Hb)93g/L,网织红细胞正常.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患儿男,12岁,因“间断双下肢瘀点4月”入院。入院前4月患儿无诱因双下肢及臀部出现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瘀点,无其他部位出血,查血小板96×109/L,余两系正常,尿潜血( /-),当地医院考虑“过敏性紫癜”给予地塞米松2毫克/天,共7天同时抗炎治疗。后复查血小板降至78×109/L改服中药治疗(红花、丹参、三七粉等)一月,其间尿潜血波动于 ~3 ,尿蛋白 ~2 ,血小板波动于93~219×109/L。近日血小板又降至46×109/L,因诊断不清来我院。发病后患儿无发热、乏力、消瘦、浮肿,食欲、大小便正常。既往曾患“麻疹”、“水痘”、“甲型肝炎”,平素易感…  相似文献   

5.
疱疹性口腔炎伴低免疫球蛋白A血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2岁,因发热、腹泻、流涎、拒食1d入院。1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后出现腹泻5次,大便呈稀糊样,不含黏液、脓血,伴流涎、拒食、哭闹不安。入院查体:体温38.7℃,咽部充血,咽峡部、颊黏膜、唇黏膜均可见散在黄白色疱疹、溃疡,双侧扁桃体Ⅰ度肿大,心、肺检查无异常。血WBC 109×109,N 0.48,L 0.42;PLT 233×109/L;Hb 120 g/L,RBC 4.85×1012/L;血免疫球蛋白A(IgA)0.44g/L,IgM、IgG、IgE均正常;粪常规正常;粪培养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9岁,因皮肤出血点5 d伴血尿、发热2 d于 2010年4月5日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现新鲜出血点,颈部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2 cm×2 cm,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4 cm,脾肋下5 cm.神经系统查未见异常.血常规:白细胞245.33×109/L,血红蛋白50 g/L,血小板11×109/L.经骨髓MIDM分型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1型),免疫分型为B系,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t(4,11).融合基因检查未见异常.按高危ALL化疗方案:VDLP(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左旋门冬酰胺酶、泼尼松)诱导缓解1疗程.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9岁.因全身水肿6 d于2011年8月27日入院.患儿入院前6 d感冒后出现双眼睑、颜面部、双下肢水肿,伴轻微咳嗽,小便色黄,无肉眼血尿,无发热、抽搐,无呕吐、腹泻,无皮疹、腹痛、关节痛,随后逐渐出现腹部膨隆,阴囊阴茎水肿,遂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尿常规中尿蛋白+++;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10.5 × 109/L,红细胞计数(RBC)4.96 × 1012/L,血小板计数(PLT)395 × 109/L,中性粒细胞(N)0.84;肝肾功能:总蛋白(TP)39.2 g/L, 白蛋白(ALB)16.2 g/L,尿素氮(BUN)7.74 mmol/L,三酰甘油(TG)5.46 mmol/L,总胆固醇(CHOL)11.4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8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8.64 mmol/L.拟诊"肾病综合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以抗感染治疗1 d后转至我院.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6岁8月,重庆籍,因"阵发性颜面及手足青紫3天"于2006年3月1日入院.入院前3天患儿于周围环境变冷时出现颜面、口唇、耳、鼻及手足青紫,伴手足疼痛,肢端冷,予温水局部加温后青紫可消失,但每于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时青紫现象复现,并伴乏力、面色苍白.病程中无发热,无皮肤巩膜黄染,无寒颤,无肉眼血尿或茶色尿,无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关节肿痛,无皮疹,精神饮食如常,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就诊后,诊断不明,推荐转我院进行进一步诊治.患儿来我院就诊,门诊取指尖末梢血查血常规时,标本在稀释液中出现"凝块",查RBC 1.18×1012/L,HGB 130 g/L,WBC 5.2×109/L,PLT 106×109/L,遂以"高凝状态待查"收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噬血细胞综合征(HLH)为首发表现的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5例以HLH为首发表现的HAAA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5例患儿中男4例、女1例,发病年龄6.0(2.7~12.7)岁。所有患儿在发病初期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高热、肝肿大、入院前血生化提示肝功能损伤[天冬氨酸转氨酶1716(1409~2570)U/L、丙氨酸转氨酶1699(937~2540)U/L],入院后查血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1.2(0.6~6.7)×109/L、血红蛋白94(65~111)g/L、血小板计数29(10~41)×109/L]、纤维蛋白原降低[1.3(1.1~2.5)g/L],甘油三酯[4.0(2.8~5.1)mmol/L]、铁蛋白[1766(399~5253)μg/L]、可溶性CD25[27457(9625~44000 ng/L)]明显升高,患儿骨髓涂片中都可见吞噬现象,故急性肝炎、HLH诊断明确。在HLH治疗过程中,患儿血细胞持续减低不缓解,完善骨髓(髂骨)活检提示骨髓增生低下,在除外先天骨髓衰竭性疾病及其他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后,HAAA诊断成立。HAAA确诊后,1例患儿在北京儿童医院行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和环孢素治疗,1例外院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例明确诊断后外院行ATG治疗,1例患儿死亡。结论HAAA可以HLH为首发表现,临床表现以高热、肝功能损伤、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升高及骨髓吞噬现象为主。若经免疫抑制治疗,HLH以及肝炎相关指标均好转而血常规持续不恢复应考虑HAAA可能。当HAAA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或依赖输注时,应尽快行ATG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0.
疟疾儿童血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疟疾患儿外周血三系、血沉及骨髓像变化。方法使用希森美康KX-21血液分析仪检测22例疟疾患儿血细胞,血沉用魏氏法,骨髓进行人工形态学分析。结果疟疾患儿22例Hb<110g/L占68.2%;WBC<4×109/L占41.0%;PLT<100×109/L占77.3%;至少2项低于正常水平占63.6%,3项指标均低占36.4%。血沉增高占95.5%。增生性贫血骨髓像占59.1%,继发性血小板减少骨髓像占77.3%;两者合并占54.5%。结论疟疾患儿外周血3系改变较大。其中PLT和Hb降低最为突出;血沉极大多数增高。骨髓多呈增生性贫血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骨髓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