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4~5岁学龄前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哮喘门诊和呼吸科病房收集学龄前哮喘儿童74例,分为沙美特罗替卡松组(n=37)和丙酸氟替卡松组(n=37),分别进行吸入治疗,症状量化评分,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两组1周、1个月、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间日间评分、夜间评分在基线期、第1周、第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个月时沙美特罗替卡松组日间评分(0.16±0.09 vs 0.32±0.11,P<0.05)及夜间评分(0.04±0.01 vs 0.14±0.00,P <0.05)均低于丙酸氟替卡组.沙美特罗替卡松组顺利进行降级治疗的患儿人数高于丙酸氟替卡松组(X2=4.57,P<0.05).结论 哮喘急性期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及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后均能较快得到缓解,其效果相似.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较吸人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对于哮喘缓解期症状的控制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婴幼儿哮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哮喘门诊和呼吸科病房收集婴幼儿哮喘70例,随机分为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组和对照组,根据病情予相应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比较二组0.5、1、2年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喘息发作次数、咳嗽和喘息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在2年随访中,治疗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婴幼儿哮喘长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丙酸氟替卡松防治婴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50例婴幼儿哮喘采用局部吸入内 酸氟替卡松(9个月~1年)治疗,临床随访哮喘发作次数、程度、时间(>1年)及防治前后肺功能、骨密度变化;未用丙酸氟替 卡松防治的30例婴幼儿哮喘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防治组婴幼儿肺功能各指标恢复良好(P<0.01);骨密度无 明显降低(P>0.01);临床防治总有效率92.00%(46/50例)。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防治婴幼儿哮喘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医 师综合防治婴幼儿哮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2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5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儿童哮喘治疗常规进行临床治疗,其中40例吸入糖皮质激素:辅舒酮(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及β2受体激动剂万托林(沙丁胺醇)气雾剂,均每次1喷,2次/d;12例吸入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每次1吸,2次/d。在临床症状减轻后停用β2受体激动剂,疗程2~6个月。结果 52例中,49例疗效好,总有效率94.22%,其中显效28例,占53.84%,有效21例,占40.38%,无效3例,占5.78%。结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哮喘常规治疗原则予以诊治,疗效满意。在临床治疗中,对于长期慢性咳嗽患儿,应注意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可能,故应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新型的表面糖皮质激素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FP)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以4~14岁哮喘患儿58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病情轻、中、重,分别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50μg/d、375μg/d、500μg/d吸入治疗,观察期为6个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的临床评分、呼吸峰流速(PEFR)值,治疗前后测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浓度、不良反应。结果:58例哮喘儿童吸入治疗后1、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临床评分减少及肺功能PEFR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明显改善,P<0.01。吸入治疗前后测清晨8:00血清皮质醇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250~500μg/d吸入治疗4~14岁哮喘儿童半年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疗效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观察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04例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25μg/d、250μg/d和375μg/d,分别于初诊时及治疗2、4和12周后,评价其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和变应性鼻炎计分,记录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喘乐宁等)的揿数和应用天数,听诊哮鸣音改善情况。其中对266例于初诊时和治疗12周后监测最高呼气流速(PEFR)值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值。结果 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2、4和12周后与初诊基础值比较,患儿日、夜间哮喘症状计分、变应性鼻炎计分和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揿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这些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更加明显;第12周时PEFR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或FMV_1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初诊时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吸入β_2受体激动剂天数明显减少,哮鸣音均逐渐减少至消失,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不同严重程度的儿童哮喘,疗效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变应性鼻炎(AR)的疗法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1-2006年将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73例AR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吸入糖皮质激素组(IC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组(MT组),吸入糖皮质激素加孟鲁司特钠组(I-M组).对照组予口服酮替芬<3岁每次0.5ng,每日2次,≥3岁每次1mg,每日1~2次.IC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定量气雾荆,每次125μg,每日1次,采用带有活辩的储雾罐辅助吸入,若患儿能够配合,嘱其闭口,用鼻呼吸,充分吸入罐内药雾.MT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盂鲁司特钠每天1次,每次5mg.I-M组为IC组与MT组治疗的组合.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2周、3个月后评价疗效.疗程结束后1年比较各组AR复发率及哮喘发生率.结果 治疗2周后,4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I-M组高于IC组和MT组(P均<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C组和MT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IC组与MT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后AR加重或复发及哮喘发生率I-M组低于IC组及MT组(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C组和MT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IC组与M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替芬在短期内控制AR症状有良效.但2周后如果疗效不佳应考虑加用其它药物.联合用药有协同效果.使用带有活瓣的储雾罐用鼻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加服孟鲁司特钠和酮替芬疗效最佳,且可减少AR复发及发生哮喘.  相似文献   

8.
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治疗哮喘57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 (FP)吸入治疗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57例哮喘患儿按病情轻、中、重度 ,分别吸入FP 12 5、2 50、3 75μg治疗 ,疗程 12周。治疗期间记录哮喘日记 ,定期随访日、晚间症状评分、肺部哮鸣音及沙丁胺醇气雾剂的应用。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 1s用力呼气量 (FEV1)和最大呼气量 (PEF) ,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  57例哮喘患儿临床评分减少 ,症状明显改善 (P <0 .0 0 1) ;吸入 β2 受体激动剂次数明显减少 ,其中 3 5例已终止应用 (P <0 .0 5) ;肺功能FEV1和PEF有明显改善 (P <0 .0 5) ;总有效率为 95% ,且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程度儿童哮喘予不同剂量FP吸入治疗确有临床疗效 ,且耐受性高 ,依从性高 ,优于其他吸入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吸入糖皮质激素不同疗程患儿的预后。方法 将 81例轻度病例与 76例中、重度病例分别随机分为半年组与 1年组。吸入二丙酸倍氯松剂量为轻度每日 (2 0 0~ 6 0 0 ) μg ,中、重度每日 (40 0~ 80 0 ) μg。半年组疗程为症状控制后 6个月 ,1年组疗程为症状控制后 12个月。于停药后半年及 1年时进行哮喘复发情况的随访并作比较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81例轻度哮喘半年复发率 :半年组 30 .2 3% ,1年组 13.16 % (P >0 .0 5 ) ;1年复发率 :半年组 5 1.16 % ,1年组 2 3.6 8% (P <0 .0 5 )。 76例中、重哮喘半年复发率 :半年组 34 .2 9% ,1年组 14.6 3% (P <0 .0 5 ) ;1年复发率 :半年组 6 5 .71% ,1年组 2 4.39% (P <0 .0 1)。两组患儿停药后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 ,尤其是中、重度哮喘 ,采用 1年疗程复发率低 ,较半年疗程为优 ,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新疆准东地区小儿咳嗽变异型哮喘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疗法对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儿的疗效并随访其复发情况.方法 90例CVA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吸人糖皮质激素组(IC组)、口服沙丁胺醇缓释胶囊和氯雷他定组(S-L组)、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孟鲁斯特钠组(I-M组).对照组仅予止咳、祛痰、抗感染等一般治疗.IC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吸入.S-L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缓释胶囊联合氯雷他定片口服.I-M组在IC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孟鲁斯特钠.各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 用药2周后,IC组、S-L组、I-M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6个月后,I-M组CVA复发率为17.39%,低于IC组(29.1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C组CVA复发率低于S-L组(52.1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IC组、S-L组、I-M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不同疗法对CVA的疗效上,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孟鲁斯特钠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丙酸氟替卡松(Flu)、孟鲁斯特钠(Mon)与酮替芬(Ket)的不同联合用药方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于呼吸科门诊收治的280例CVA患儿随机分为Flu+Mon+Ket组、Flu+Mon组、Flu+Ket组、Mon+Ket组、Flu组、Mon组、Ket组(n=40)。每组根据各自的用药方案给予相应药物,疗程均为3个月。评估患儿在治疗后2个月及3个月时的咳嗽情况及评分、肺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随治疗时间,7组患儿咳嗽评分均呈下降趋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最大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均呈上升趋势。治疗2个月后,Flu+Mon+Ket组咳嗽评分均低于其他组,FEV1%、PEF%均高于其他组(P < 0.05);治疗2个月后及治疗3个月后,Ket组咳嗽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FEV1%、PEF%明显低于其他组(P < 0.05);其他各组在治疗3个月后,组间咳嗽评分、FEV1%、P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7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Ket组咳嗽复发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01),其他各组间咳嗽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024)。结论 Flu、Mon、Ket三药联合使用治疗儿童CVA在2个月时的疗效较两药联用及单药使用显著,且用药安全;但用药3个月后,单用Flu或单用Mon的疗效不差于联合用药;单用Ket疗效不佳,且停药后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青春期前后病情缓解基本状况.方法 对501例8 ~ 26岁的哮喘患者进行有关青春期前后病情缓解基本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501例哮喘患者青春期后病情缓解率为67.5%(338/501例).男性患者(66.0%)与女性患者(69.9%)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青春期病情未缓解的哮喘患者哮喘首次发作年龄及末次发作年龄与缓解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82、9.90,Pa=0.00).8岁后哮喘发作仍频繁者(年最多发作6次以上)的病情在青春期后缓解的概率更小,与年发作<6次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9,P=0.00).变应性鼻炎症状越严重(中-重度)的哮喘患者,青春期前后的缓解率越低,与轻度或无明显鼻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5,P=0.02).个人高发季节在春夏秋季者在青春期前后哮喘病情缓解率更低,与高发季节在冬季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1,P=0.04).血总IgE水平越高的哮喘患者,青春期后哮喘病情缓解率越低(t=2.16,P=0.03).规范化吸入激素联合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前后缓解率较高,与吸入激素组及未规范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5,P=0.01).经常运动健身的哮喘患者在青春期前后缓解率更高,达75.3%,与不常运动健身的哮喘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6,P=0.00).结论 青春期前后哮喘患者病情缓解率较高,哮喘首次发作年龄越大、8岁后哮喘急性发作仍频繁、并变应性鼻炎越严重以及血总IgE越高,其在青春期前后的哮喘病情越不易缓解.给予积极的干预治疗措施如特异性免疫治疗及运动健身等,能使青春期前后哮喘的缓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福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ng SP  Liu YL  Dong L  Hua YH  Guo YH  Lu Q 《中华儿科杂志》2011,49(2):103-105
目的 探讨福建省福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对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哮喘专科门诊诊断的364例慢性咳嗽患儿,按照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进行体检、辅助检查,初步确定病因后,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分别在初诊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对患儿进行随访,根据辅助检查及疗效判定病因诊断,进而分析病因构成比.结果 364例慢性咳嗽患儿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71例(47.0%),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04例(28.6%),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58例(15.9%),胃食管反流17例(4.7%),支气管异物3例(0.8%);引起慢性咳嗽只有单一病因的299例(82.1%),同时有2种病因的56例(15.4%),同时有3种病因的9例(2.5%).结论 福建省福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不同;部分患儿合并有2或3种病因,表明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呈多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is a common pediatric symptom with complex causes and its diagnosis is difficult; chronic cough affects the life of children in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lso learn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in Fuzhou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Metho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64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ugh who visited the asthma specialist clinic of Children's Hospital of Fuzhou, Fujian Province from March 2009 to April 2010. The diagnosis was made according to Guideline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Pediatrics published in 2008. Among the patients, 241 were boys and 123 girl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age groups: group 1, 1 to 3 years old (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group, n =75); group 2, 4 to 6years old (pre-school group, n =215 ); and group 3, over 7 years (school-age group, n = 74), the mean age was (4.8 ± 1.1) years (3 months to 14 years), course of the illness was (4.5 ± 1.8) months (4 weeks to 38 months ). Mycoplasma pneumoniae was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were as follows: 171 cases (46. 98% ) had cough variant asthma; 104 cases ( 28.57% ) had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58 cases ( 15.93% ) had respiratory infections; 17 cases (4.67% ) had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3 cases (0.82% ) had foreign bodies. Totally 9 cases (2.47% ) had chronic cough associated with 3 causes; 56 cases ( 15.38% ) had 2 causes and 299cases ( 82.14% ) had single cause. The main causes of cough in the group of pre-school children were cough variant asthma and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The proportion of the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in school-age children group was the highest among the 3 age groups, which is flowed by cough variant asthma.Conclusion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were cough variant asthma,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cough after infectio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nd foreign bodies in Fuzhou area of Fujian province. Children with chronic cough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d different etiology, in about 18% of the children the etiology of chronic cough was associated with 3 or 2 causes, indicating that the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 are multifactoria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22例次)、变应性咳嗽(8例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次),3例次为其他病因。感染/感染后咳嗽在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间的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01),其中<1岁的婴儿组感染/感染后咳嗽的比例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婴儿组(<1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有较高比例的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的慢性咳嗽患儿更易患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特异性免疫(SLIT)治疗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并且粉尘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呈阳性反应的106例4~14岁患儿随机分为SLIT组(n=53)和常规治疗组(n=53)。常规治疗组按照儿童哮喘规范化治疗方案治疗,SLIT组在常规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咳嗽哮喘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及临床症状开始改善的时间,同时检测血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以及最大呼气峰流速(PEF)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5周后,SLIT组的症状评分降低值、PEF升高幅度及血EOS比例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LIT组症状改善时间较常规治疗组短,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LIT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 vs 68%,P<0.05)。SLIT组部分患儿出现红、肿、瘙痒等局部反应,均于次日自行消失。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温州地区慢性咳嗽患儿的常见病因分布,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初诊患儿,依据年龄分为~3岁、~6岁和~14岁组,在初诊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随访治疗效果得出最终诊断结果。分析各病因的构成比,初诊和最终诊断的符合率。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739例慢性咳嗽患儿,年龄8个月至14岁,其中~3岁组174例(23.5%),~6岁组288例(39.0%),~14岁组277例(37.5%)。咳嗽病程4周至5年。1~4季度分别纳入103例(13.9%)、247例(33.4%)、96例(13.0%)和293例(39.7%)。①739例慢性咳嗽患儿中,单病因680例(92.0%),单病因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237例(32.1%),咳嗽变异性哮喘219例(29.6%),感染后咳嗽109例(14.8%),变应性咳嗽76例(10.3%),心因性咳嗽25例(3.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9例(1.2%),其他5例(0.7%);双病因45例(6.1%);病因不明 14例(1.9%)。②~3岁组最常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58例,33.3%),~6岁组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4例,39.6%),~14岁组为咳嗽变异性哮喘(103例,37.2%),上述3种主要病因的各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所致慢性咳嗽共675例,其中496例初诊和最终诊断相符,初诊准确率为73.5%。结论:温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和变应性咳嗽;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BioMedCenral数据库等,纳入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1篇中文文献,合计受试者109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的总有效率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百分比 (FEV1%)、呼气流量峰值 (PEF)明显高于对照组 (单用布地奈德吸入) (P < 0.01);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间歇与每日吸入布地奈德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6~14岁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共120例,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间歇吸入组60例(出现哮喘征兆时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持续6周)和每日吸入组60例(持续吸入布地奈德200?μg/d)。于治疗第3、6、9、12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儿基线资料、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激素用量、哮喘发作次数及哮喘病情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在治疗起始时,基线资料及FeNO、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儿FeNO逐渐降低,肺功能指标逐渐改善(P < 0.001)。与间歇吸入组比较,每日吸入组在降低FeNO和提高1秒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上具有优势(P < 0.001)。吸入方式和治疗时间对FeNO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P < 0.001),每日吸入组在治疗3个月后FeNO及肺功能指标迅速改善并趋于平稳,而间歇吸入组6个月后趋于平稳。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重增长及病情控制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间歇吸入组患儿布地奈德吸入量要明显少于每日吸入组(P < 0.05),但哮喘发作次数要多于每日吸入组(P < 0.05)。结论 间歇和每日吸入布地奈德对轻度持续性哮喘儿童能够达到相同的哮喘控制水平,且对患儿身高、体重增长均无影响;每日吸入布地奈德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地降低FeNO和提高FEV1% pred;虽然间歇吸入能够减少激素用量,但有更高的哮喘发作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和口服白三烯调节剂(LTM)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疗效,探讨儿童CVA的最佳治疗方案,并探讨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84例年龄(3.9±1.2)岁(2~6岁)的CVA患儿随机分为ICS组(42例)和LTM组(42例).ICS组患儿通过定量气雾剂+储雾罐规律吸人二丙酸倍氯米松200 μg/d维持治疗,LTM组患儿每晚口服孟鲁司特5 mg维持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停用试验药物治疗后继续随访18个月.结果 ICS组平均止咳天数为(14±9)d,LTM组平均止咳天数为(13±9)d,两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2,P=0.25).在24个月的研究观察期间,ICS组出现喘息的比率(7.1%)明显低于LTM组(33.3%)(x2=8.92,P=0.003).喘息组患儿湿疹和变应性鼻炎的患病率分别为47.1%和58.8%,明显高于无喘息组(分别为19.4%和31.3%)(x2分别为4.16和4.40,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湿疹和变应性鼻炎是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7.668和3.855(P分别为0.002和0.049),而规律吸入ICS是有效的保护因素,其OR值为0.128(P=0.008).结论 CVA患者可转化为典型哮喘,接受ICS治疗的患儿出现喘息的比率低于接受LTM治疗的患儿,湿疹和过敏性鼻炎是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