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热应激对血管内皮细胞DNA损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在不同热应激条件下DNA受损情况。方法:实验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CGE)检测在不同热应激条件(41℃2h、43℃2h、45℃2h)对ECV304细胞DNA的单链损伤情况。结果:在不同的热应激条件下,固定热应激时间,随着热应激温度的逐步增加,采用SCGE法所观察到的受损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相应的慧尾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热应激对内皮细胞的DNA致伤肯定,可使ECV304细胞DNA发生不同程度的单链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调节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 (ECV 30 4 )细胞接种培养 ,待细胞 6 0 %融合时 ,以刀豆蛋白A(ConA)作为人巨噬细胞系U937的激活剂 ,将细胞分为 4组进行培养 ,即单纯ECV 30 4培养组 (对照组 ) ,ConA与ECV 30 4共培养组 ,U937与ECV 30 4共培养组 ,ConA、U937与ECV 30 4共培养组。于共培养 4 8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 ;用RT 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VEGF受体KDR和同源盒 (homeobox)HOXB2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ConA刺激的U937细胞使内皮细胞间隙变大 ,细胞出现明显的类似神经元样的突起 ,形态不一 ,且S期明显增加(P <0 0 1) ,并使内皮细胞VEGF受体KDR和HOXB2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 (P <0 0 1)。结论 ConA活化的巨噬细胞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形态、细胞周期、KDR及HOXB2mRNA的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从而调节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再狭窄防治中 β射线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接受 β射线照射 2 5 ,5 0 ,10和 2 0Gy后 ,以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反应 ,采用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和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倍体分析以及凋亡率分析。结果 经 2 5 ,5 0 ,10和2 0Gy照射后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 5 % (P <0 0 1)、5 % (P <0 0 1)、7% (P <0 0 1)、11% (P <0 0 1) ;透射电镜未发现典型的凋亡征象 ;流式细胞仪检查未发现DNA降解的凋亡峰 ,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凋亡率均 <4 4 % ,差异无显著性 ;DNA倍体分析发现对照组G2 /M期细胞数百分率为 13% ,各照射组依次为 17% (P <0 0 1)、2 4 % (P <0 0 1)、2 9%(P <0 0 1)、32 % (P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G0 /G1 期对照组为 76 % ,各照射组依次为 74 %(P <0 0 5 )、70 % (P <0 0 1)、6 4 % (P <0 0 1)、6 2 % (P <0 0 1)。S期对照组为 11% ,各剂量组依次为9% (P >0 0 5 )、6 % (P <0 0 1)、7% (P <0 0 1)、5 % (P <0 0 1)。结论  2 5 ,5 0 ,10和 2 0Gyβ射线照射后 ,内皮细胞的生长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细胞周期阻滞明显 ,但对内皮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氧培养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变化与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关系。方法培养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低氧 ( 1 %O2 )培养 0、1、3、6、1 2h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PKC活性和VEGFmRNA水平变化 ;同时对培养液中VEGF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培养基中加入PKC抑制剂 (staurosporine)后 ,立即进行低氧培养 ,测定低氧培养不同时间点上述指标的变化。 结果低氧培养 1hPKC活性首先明显升高 (P >0 .0 5 ) ,至 3hVEGFmRNA表达明显升高 (P <0 .0 1 ) ,6h培养液中VEGF蛋白水平显著升高 (P <0 .0 1 )。而加入PKC抑制剂后 ,低氧培养的内皮细胞PKC活性与 0h比较明显下降 (P <0 .0 1 ) ,相应各时间点的VEGFmRNA及蛋白水平与 0h比较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低氧能够刺激大鼠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升高 ,低氧时PKC活性升高是调节VEGF表达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大鼠心肌与血管组织HSP70的诱导表达发生改变。 方法 雄性 SD大鼠 48只随机分为两组 ,即模拟失重 4周组和对照组。模拟失重 4周后两组又各随机分为 3个小组 ,即常温组、热应激并在 2 5℃恢复 1h组和 2 h组。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 4周后进行配对热应激处理。腹腔麻醉稳定后置气温 (4 3± 0 .5 )℃、湿度 2 0 %的高温舱内待结肠温度升至 42℃维持 15 m in,取出恢复室温下用 Northern杂交检测心肌和血管组织 HSP70表达的变化。 结果 热应激环境暴露后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的 HSP70 m RNA表达均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原性脑水肿 (VBE)MRI表现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明胶酶B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MR连续动态观察缺血区体积与信号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血管内皮细胞明胶酶B表达。结果 缺血后 3h至 7d扫描术侧大脑半球见T2 高信号改变 ,12h至 3d见不同程度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3h开始上述征象逐渐明显 ,1~ 2d达到峰值 ,3~ 7d则逐渐减轻。显微镜下见随时间推移而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与无定形嗜酸物质。不同时间点明胶酶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可见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着色 ,12h、1d、2d、3d、5d与 7d染色评分分别为 (1 2 0± 0 4 2 )分、(1 70±0 4 8)分、(2 2 0± 0 71)分、(2 87± 0 5 8)分、(3 0 0± 0 0 1)分与 (2 5 0± 0 71)分 ,与MRI上缺血侧大脑半球体积增加、对侧大脑半球压迫、缺血侧T2 WI上异常高信号体积增加、缺血侧额顶叶和基底节区T2 WI信号强度 (SI)增加的相关系数为 0 89~ 0 976。结论 缺血再灌注后VBEMRI表现为脑组织体积增大与T2 WI信号增高。VBE的MRI征象与脑组织明胶酶B的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对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建立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内皮细胞损伤模型 ,并观察血性脑脊液 (bloodycerebral spinalfluid ,BCSF)对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BCSF刺激组 ,通过MTT比色法选择恰当孵育时间的BCSF作为刺激因素 ,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细胞周期 ,分析评估内皮细胞损害和增殖状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孵育 7天BCSF可使内皮细胞出现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贴壁细胞数量减少 ,MTT吸光度下降 (P <0 .0 1) ,G0 ~G1期细胞比例增高 (P <0 .0 1)。结论 BCSF可直接造成明显的兔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形态学损害 ,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代谢和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 - 1β在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和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模型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 ,检测脊髓再灌注损伤血管内皮ICAM - 1mRNA和白细胞介素 - 1β(IL - 1β)mRNA表达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缺血组不引起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量的增加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缺血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 (PMN)浸润先后发生了改变。缺血 30min后再灌注 2h ,IL - 1βmRNA的表达量为 (1.0 76± 0 .330 )V ,约为正常对照组的 2倍 (P <0 .0 1) ;再灌注 6h达到高峰 ,并持续至 12h。I CAM - 1mRNA表达量于再灌注 4h为 (0 .94± 0 .12 )V (P <0 .0 1) ;再灌注 12h ,其单位微血管面积内ICAM - 1蛋白荧光强度约比单纯缺血组增加了 3倍 (P <0 .0 0 1)。 结论 脊髓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 ,ICAM - 1及其调节因子IL - 1β在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1 0 3Pd放射性支架对兔腹主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 2及BaxmR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 5 0只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及1 0 3Pd放射性支架组 ,设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 3、7、14、2 8和 5 6d取材 ,进行病理形态学研究 ,并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测定血管中膜平滑肌细胞中Bcl 2mRNA及BaxmRNA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发现 ,放射性支架组管腔狭窄程度明显低于普通支架组 ,术后第 5 6天最显著(P <0 0 1)。与对照组比较 ,术后 3~ 2 8d普通支架组与放射性支架组Bcl 2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 ,而放射性支架组的表达则较普通支架组降低 (P <0 0 1)。BaxmRNA的表达 ,术后第 3~ 2 8天两支架组均超过对照组 ,而放射性支架组的表达较普通支架组显著增加 (P <0 0 1)。Bcl 2mRNA与BaxmRNA的比值显示 ,普通支架组术后第 3、14和 2 8天均大于对照组 (P <0 0 1) ,放射性支架组虽也大于对照组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术后第 3~ 2 8天 ,放射性支架组的比值均小于普通支架组(P <0 0 5 )。结论 1 0 3Pd放射性支架增加细胞凋亡的BaxmRNA表达 ,减少抑制细胞凋亡的Bcl 2mRNA表达 ,使凋亡细胞比例增加 ,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抗溃疡药物奥美拉唑 (Omeprazole)、达喜 (Talcid)及喜克溃(Misoprostol)防治应激性溃疡 (SU)的效果。方法 建立SU模型 ,将 32只大鼠均分为 4组 :O组 (Omprazole)、M组 (Misoprostol)、T组 (Talcid)、N组 (对照组 )。在水浸 束缚应激 (WRS)结束后 2h,计算各组大鼠黏膜损伤指数 (UI)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的变化 ,原位杂交法检测CX4 3mRNA表达变化。结果 O组、M组、T组胃黏膜损伤及细胞凋亡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P <0 0 1)。 3个用药组PC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各用药组之间比较也有差异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3个用药组CX4 3表达均明显增加 (P <0 0 5 ) ,M组和T组的CX4 3表达与O组比较升高显著 (P <0 0 5 )。结论 上述 3种药物均可明显抑制SU胃黏膜细胞的凋亡 ,对SU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复杂性的说话人识别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非线性方法中的复杂性特征来分析非平稳的语音信号。方法 采用51位被试者讲同一段话的语音数据,语音样本包括两类: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刻讲同一段话及不同被试者讲同一段话,分别从复杂性特征曲线和复杂性特征曲线重构的嵌入空间分析处理。结果 同一被试者不同时刻讲同一段话的复杂性曲线间的差异,明显地低于不同被试者讲同一段话的复杂性曲线间的差异。另外,从复杂性特征曲线重构的嵌入空间可以看出,同一说话人的复杂性曲线离散点相对集中于在此嵌入空间中同一区域,而与其他人的特征离散点存在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结论 复杂性分析方法能够用于语音特征分析.具有很广泛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医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方法问卷调查学生是否有过侥幸作弊行为;如果考试不及格允许重修,是否还会作弊;作弊的原因等。结果9.0%的学生经常设法作弊;如果考试不及格允许重修,80.5%的学生表示不会作弊;作弊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考试不及格(62.5%)。结论 改革考试制度、严肃考风考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研究大鼠脑内(第29层面)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19.
医院船手术台合理配置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预计不同规模医院船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提高医院船手术能力的组织指挥方法。方法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对医院船手术台利用排队系统进行研究。结果模拟了不同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提出了不同床位医院船手术台配置理论值,指出了提高医院船手术伤员通过量的措施。结论排队论理论在医院船手术台配置与利用中的运用,创新了手术台昼夜伤员通过量传统理论值,丰富了卫勤组织指挥理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探讨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有效成分。方法杂色豚鼠15只,活杀断头暴露咽鼓管咽口,生理盐水冲洗咽鼓管,每次0.1ml,反复10次。冲洗液标本分为两组(原液组和备份组),每组5份。备份组给予二倍体积的氯仿/甲醇(2:1,V/V)混合液,进行磷脂和蛋白的分离、提取和预处理。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研制的可控闭泡式表面张力测定仪进行活性测试,由可读显微镜和计算机算出最大表面张力(γmax)、最小表面张力(γmax)及稳定系数(S)。结果生理盐水组γmax、γmin均为最大,而S最小;原液组γmax、γmin最小,S大于生理盐水组但低于蛋白组和磷酯组;磷脂组γmax、γmin介于原液组与生理盐水组之间,与原液组接近;蛋白组γmax接近盐水组,γmin仅略大于原液组,S明显大于其它组。结论豚鼠咽鼓管内确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和作用,蛋白和磷脂协同作用形成了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特性。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在其中不仅起着促进稳定的协同作用,同时具有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