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颅内动脉瘤的CE—MRA和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DSA比较,评价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85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CE-MRA检查,随后1周内行DSA造影.CE-MRA采用透视触发技术和三维小角度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行增强前、增强后动脉期和静脉期3次扫描,图像减影后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包括MIP、VR和MPR,比较CE-MRA与常规DS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结果:发现65例病人共69个动脉瘤,CE-MR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5%、85%、95.5%,CE-MRA上能够准确测量动脉瘤大小与瘤颈宽度,与DSA测值无统计学差异.对于瘤内血栓的显示,CE-MRA更优于DSA.结论:无创CE-MRA能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信息对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2.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 MRA)对颅内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3D CE MRA检查提示颅内小动脉瘤的患者,以随后的DSA检查结果为准,分析3DCE MRA的诊断价值.在工作站上用三维容积再现(3D-VR)、最大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组(MPR)等技术进行观察,并比较MRA和DSA对动脉瘤瘤体最大经线和瘤颈的测量值.结果:47例患者,3D CE MRA共提示有49个颅内小动脉瘤.DSA检查证实其中的40例有小动脉瘤,共50个颅内小动脉瘤.3D CE MRA正确诊断42个(84%),漏诊8个;另7例3D CE MRA提示的颅内小动脉瘤,DSA未见动脉瘤.MRA VR重组时瘤颈的显示率高于MIP及MPR重组,三种方法的显示率分别为76.1%、64.3%和69.1%.50个动脉瘤,MRA、DSA均能清晰显示和测量瘤体最大径线及瘤颈大小的有26个(MRA数据均由3D-VR法测得),VR法测量26个动脉瘤瘤体最大径线及瘤颈均明显大于DSA测量数值(P<0.0001).结论:3D CE 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小动脉瘤,对瘤颈的显示效果VR法优于MPR及MIP.对2.5 mm以下小动脉瘤及周边的动脉瘤诊断准确率不高,对动脉分叉处小动脉瘤及动脉圆锥的诊断应谨慎.  相似文献   

3.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 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D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4例高度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行3D DCE-MRA检查,随后行DSA造影及可行的血管内栓塞治疗。3D DCE-MRA用超快速三维梯度回波序列(3D FISP)(钆喷替酸葡甲胺0.2mmol/kg,1次扫描时间10s),工作站上三维重建,比较3D DCE-MRA及常规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及与载瘤动脉关系上的优劣,及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价值。结果 39例脑动脉瘤患者共45个动脉瘤,3D DCE-MRA对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特异度73%,准确度90%。3D DCE-MRA对动脉瘤细节及瘤颈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DSA,尤其是颈内动脉海绵窦部及椎动脉近小脑后下动脉的动脉瘤,可指导DSA显示动脉瘤方向及预先制定治疗方案。但对周边部及动脉分岔处小动脉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3D DCE-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所提供的三维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极大帮助。当诊断有怀疑时,应结合DSA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与常规DSA比较,评价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3天内均行常规DSA/3D DSA进行检查,分析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发现1例烟雾病,动脉瘤患者共10例。常规DSA检出8例,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3D 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0例3D DSA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常规DSA假阳性患者经3D DSA证实为血管扭曲造成。结论:3D DSA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与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 D-NC-MRA)诊断颅脑动脉瘤及其判断瘤体长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8月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65例并进行3 D-NC-MRA及DSA检查,将两种方法所检查出的动脉瘤图像进行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3 D-NC-MRA所显示颅内动脉瘤结果及二者对动脉瘤瘤体长度检测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DSA检出43例患者有动脉瘤共53个,其中3 mm共15个,≥3 mm共38个;3 D-NC-MRA检查发现50个动脉瘤,其中3 mm共10个,≥3 mm共40个;所有动脉瘤分布于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前交通动脉、基底动脉区域;3 D-NC-MRA对3 mm颅内动脉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6.7%,100%,对≥3 mm的颅内动脉瘤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对所有动脉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6%、100%。3 D-NC-MRA与DSA比较,所有颅内动脉瘤瘤体长度测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 D-NC-MRA对颅内≥3 mm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可以作为临床对颅内动脉瘤的常规诊断方法。而3 mm动脉瘤存在一定漏诊,对于阴性发现者必要时应行DSA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6.
MR增强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颅内动脉狭窄及闭塞诊断中的价值及准确性.方法 选择10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41例并行三维飞越法MR血管造影(3D TOF-MRA)检查,35例行DSA检查.对35例同时行3D CE-MRA、3D TOF-MRA和DSA检查者在显示动脉闭塞及狭窄能力上的优劣进行比较.结果总计发现217处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3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支数及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3.418,P<0.001);3D TOF-MRA与3D CE-MRA或DSA在发现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及支数间存在差异(χ2=4.389,P<0.05;χ2=11.22,P<0.01),3D CE-MRA或DSA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χ2=3.101,P>0.05).结论 3D CE-MRA具有快速、有效、无创等特点,在诊断颅内动脉闭塞及狭窄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和确诊为脑血管疾病的71例患者行常规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和3D—DSA。结果本组共检查71例,经3D—DSA技术共检出动脉瘤44例64枚、颅内动静脉畸形(AVM)19例、血管狭窄致脑缺血8例(6例颈内动脉狭窄、大脑前动脉闭塞)。结论3D—DSA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对颅内动脉瘤、AVM、血管狭窄的诊断最为准确、快速、安全。  相似文献   

8.
3.0T磁共振CE-MRA在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超强磁场磁共振三维增强MRA(3D CE-MRA)对腹部、盆腔、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GE EXCITEⅡ3.0T双梯度超导磁共振,对61例拟诊腹部至下肢血管病变的受检者行3D CE-MRA检查,其中36例行DSA检查。将腹部至下肢血管分为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10个部分,由2位影像学专家独立对3D CE-MRA和DSA资料作出分析。结果61例受检者腹部至下肢血管3D CE-MRA成像均获得满意效果,血管显示清晰。8.2%(5/61)受检者未见异常,91.8%(56/61)受检者显示共计601段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粥样斑块43.4%(261/601),动脉狭窄22.0%(132/601),动脉闭塞29.5%(177/601);动脉迂曲2.7%(16/601);动脉瘤1.5%(9/601);动脉夹层0.5%(3/601);肿瘤压迫或包绕血管0.5%(3/601)。36例3D CE-MRA与DSA比较,3D CE-MRA显示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腓动脉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无差异(P>0.05),动脉粥样斑块、动脉狭窄及动脉闭塞3种血管病变显示无差异(P>0.05)。3D CE-MR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斑块病变多于DSA(χ2=5.94,P=0.01),髂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病变阳性检出率高于DSA(P<0.05),以DSA为标准,3D CE-MRA存在高估。结论3D CE-MRA是一种有效的评价腹部至下肢动脉疾病的方法,其诊断价值可与DSA相媲美,尤其对直径较大的腹主动脉至腘动脉主干(1~3级血管)可基本代替DSA。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3D DCE-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39例临床拟诊动脉瘤和常规MRA可疑动脉瘤的患者行3D DCE-MRA,随后行DSA,比较两种方法 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 结果 34例动脉瘤患者中共有动脉瘤41个,3D DCE-MRA对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80%,准确性为85%,3D DCE-MRA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D DCE-MRA是一项无创、安全、简便和可靠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对于颅内较大血管的动脉瘤的显示,可以取代DS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比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的表现。结果:21例中,MSCTA发现21个动脉瘤,DSA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1例双侧动脉瘤,DSA只发现1侧,另1例MSCTA及DSA均未发现病变;21个动脉瘤中18个为圆形或类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平均最长径为6.9mm(2.2~15mm);21个动脉瘤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5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8个位于前交通动脉。结论: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