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部救援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远期患病与应激中间变量相关性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完成救援1年后的消防官兵32例、医护人员38例进行PTSD患病与应激中间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PCL-C各项因子均与精神质和认知评价相关。消防官兵组PCL总分及警觉性增高与理想化正相关,创伤再体验与投射正相关。医护人员组PCL总分与掩饰度负相关,创伤再体验与负性认知、否认、假性利他正相关,与回避负相关,警觉性增高与伴无能之全能负相关。结论 消防官兵和医护人员PTSD远期患病与中间变量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暴露于严重应激创伤事件诱发的精神障碍, 其反复创伤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迫切需要进一步明确PTSD的病因和分子机制, 以指导PTSD的诊断和治疗。PTSD的潜在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识别相关生物标志物在研究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相比单组学研究, 多组学可以多角度系统地阐述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为理解复杂疾病的发生提供新的手段。因此, 笔者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对PTS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今后PTSD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研究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阳性检出率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探索针对救援部队的PTSD预防措施。方法从汶川地震救援部队整群抽取2600名军人,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评定量表( PCL-S)对救援军人的PTSD症状进行评定,采用自制救援军人一般情况问卷、军事群体应激预警检测问卷( ATQMGS)、状态-特质焦虑清单分析救援军人PTSD的影响因素。结果救援军人中PTSD阳性检出71例,阳性率为2.9%;以人口学资料分组差异检验显示,不同职别、救援持续时间、家庭结构、创伤史、精神问题史和救援中伤病史的救援军人,PTSD症状差异显著;初始暴露强度不同的救援军人,PTSD症状差异不显著;PTSD症状与特质焦虑、士气、自我效能呈显著正相关,与领导支持、控制感、晋升动机、任务认知、单位归属感、岗位价值感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领导支持、创伤史、控制感、精神问题史、救援中伤病史、救援持续时间、职别是救援军人PTSD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与以往研究相比,此次救援军人的PTSD阳性检出率处于更低水平;职别、家庭结构、创伤史、救援持续时间、精神问题史、救援中伤病史以及特质焦虑、士气、自我效能、领导支持、控制感、晋升动机、任务认知、单位归属感、岗位价值感等因素与救援军人PTSD症状均相关;PTSD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特质焦虑、领导支持、创伤史、控制感、精神问题史、救援中伤病史、职别、救援持续时间。初始暴露强度不是救援军人PTSD发生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平时海上灾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编号(ICD-10)诊断标准和自制PTSD危险因素调查表对海上灾害伤员1317例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PTSD 153例,发生率为11.6%;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对创伤事件的重复体验,社会生活退缩和强烈内疚或耻辱感。PTSD组和未发生PTSD组性格特征、家庭成员关系、是否留有躯体残疾、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而性别、人际关系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海上灾害创伤后PTSD发生率较高,应针对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以减少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采用ICD-10诊断标准,制定PTSD危险网素调查表,分析PTS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洲素。结果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中PTSD发病率为18.8%。主要临床表现有:睡眠障碍、控制不住同想创伤经历、感到与人疏远、与亲人感情变淡等。PTSD的发生与交通伤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成员问的关系及是否遗留躯体残疾有关。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PTSD发生率较高,针对易感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减少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测交通伤后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早期因素。方法对2004年3—9月人院的87例交通伤患者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早期因素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交通伤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5)。伤后3—4月PTSD发生率为31%,是否患PTSD两组间早期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格、心理水平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测因素为人格N因子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因子(P〈0.05)。结论需对交通创伤患者尤其有神经质人格或精神病倾向患者及早给予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汶川地震救援人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状况,为救援人员心理应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17 132名救援人员进行心理应激相关量表调查。结果 1汶川地震救援人员PTSD的发生率高于常模,震后2年救援人员PTSD发病率下降;2救援人员震后PTSD早期症状突出表现为再体验,后期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心理痛苦烦恼、回避或麻木和警觉性增高的症状。结论 PTSD影响救援人员心理健康,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团体和个体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个体暴露于创伤相关应激因素引起一系列严重反应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使研究人员发现更多的PTSD相关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特征性改变,MRI用于PTSD的研究对观察PTSD病人的脑形态及功能尤其重要。总结神经影像技术在PTSD中的应用现状及主要发现,及其在PTSD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边缘系统灰质体积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的改变.方法 矿难发生6个月后,对10例PTSD患者、10例年龄、性别和应激暴露均与PTSD组相同但未产生PTSD者作对照进行MRI扫描,获取脑结构的高分辨T1加权像及DTI像,分别进行测量分析,比较2组边缘系统的灰质容积、部分各向异性指数(FA)值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异同.结果 在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PTSD组与对照组的FA值在右侧后 扣带回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边缘系统的灰质体积、ADC值及其它区域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PTSD患者右侧后扣带回FA值减小,提示上述脑区存在结构改变,DTI可作为反映这些神经网络病理性改变的较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明确的创伤应激因素所引起的一种严重损害劳动能力的精神疾病。脑结构MRI研究因其具有在体、无创、客观、易重复的特点,有助于揭示和理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相关的脑机制,故近年来相关研究众多。PTSD结构MRI研究的技术可归纳为兴趣区研究、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和基于表面的结构分析三种。早期的结构MRI研究多聚焦在特定脑区体积变化,近年来新的自动化图像处理技术对全脑进行研究,发现PTSD患者部分脑区体积或密度的改变以及皮层厚度改变,有效地丰富和完善了PTSD发病机制的研究。迄今,PTSD的脑结构MRI研究较为一致的发现包括海马、内侧前额叶、岛叶及胼胝体等脑区的体积缩小和前扣带皮质厚度变薄等。总体而言,PTSD结构MRI研究的结果重复性较差,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众多,因此如何合理地运用结构MRI研究技术、有效纯化研究样本及科学设计研究方案,以获得较为可靠的结果,是未来PTSD结构MRI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对PTSD脑结构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将来结构研究的开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男性躯体功能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空军驻京离退休老干部160例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中文版简易躯体功能评估工具(CMPPT)测试躯体功能,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测试认知功能,通过体检报告和电子病例档案收集社会人口学和慢性疾病等信息。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性别、年龄及与MMSE评分相关的教育、慢性心力衰竭和既往卒中等因素后,CMPPT评分与认知功能异常(MMSE≤24)显著相关(r=0.553,P<0.01),OR值为0.895(0.766~0.963)。根据CMPPT评分区分认知功能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8(0.691~0.846)(P<0.001)。结论:中国老年男性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密切相关,CMPPT评分能作为区分受试者认知功能水平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运动功能受损程度和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SCD 32例作为观察组,脊髓病变3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状态评定量表(MoCA)对其认知功能进行测试,比较两组评分;同时对SCD患者进行血浆Hcy水平、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测定。结果: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MoCA总体评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延迟记忆条目分值比较,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SCD患者MoCA评分与FDS评分及HAMD评分呈正相关,与血浆Hcy水平呈负相关。结论:MoCA较MMSE更易识别SC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SC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以执行功能、注意力及延迟记忆最为突出,其障碍程度与其血浆Hcy水平、运动功能受损程度及抑郁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患者脑内神经递质活动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9月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3例,其中VCI 32例作为观察组,正常者3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应用脑电超慢涨落(EFG)分析仪测定S1γ-氨基丁酸(GABA)、S2谷氨酸(GLU)、S3乙酰胆碱受体(AChR)、S4 5-羟色胺(5-HT)、S5乙酰胆碱(ACh)、S7去甲肾上腺素(NE)、S11多巴胺(DA)等脑神经递质的活动。结果:观察组GLU、5-HT和ACh的活动存在异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GABA、AChR、NE及DA的活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AC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70,P<0.05),与GLU水平(r=0.271)、5-HT水平(r=0.090)不相关(P>0.05)。结论:脑内神经递质乙酰胆碱、谷氨酸、5-羟色胺活动异常可能参与了VCI发病过程,EFG分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VCI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军队高龄离退休干部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军队高龄离退休干部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方法:选择石家庄市28个部队休干所80岁以上离退休干部1086例,以诊断为依据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体衰退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等作为筛查工具,进行痴呆及其主要亚型的患病率调查。结果:实际调查1086例中,痴呆158例,患病率为14.5%。主要亚型:很可能阿尔茨海默病(AD)和可能AD 86例,患病率为7.9%,占痴呆患者的54.5%;血管性痴呆(VaD)49例,患病率为4.5%,占痴呆患者的31.0%;混合性痴呆17例,患病率为1.5%,占痴呆患者的10.8%;其他类型痴呆6例,患病率为0.6%,占痴呆患者的3.7%,包括帕金森病痴呆4例,路易体痴呆2例。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痴呆总患病率及AD患病率非常显著低于小学文化程度患者(P<0.01);两组VaD患病率比较,则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提高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水平,早期识别轻度认知障碍功能(MCI)并实施病因干预,有助于降低痴呆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方法:选择湖南省慈利县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641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糖尿病患者6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入户调查问卷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的筛查,对MMSE低于划界分者由神经内科医师组成的专家组做进一步检查,并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标准进行痴呆的诊断。结果:(1)观察组完成调查624例,罹患痴呆33例,患病率5.28%(95%CI3.33%~7.82%);对照组完成调查619例,罹患痴呆14例,患病率2.26%(95%CI1.14%~4.01%。观察组痴呆患病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50~59岁、60~69岁、70~79岁及80岁以上4个年龄段中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23%(5/224)、4.74%(11/232)、7.33%(8/109)、13.15%(10/76,趋势χ2=16.27,P<0.01);对照组相应年龄段痴呆患病率分别为1.35%(3/222)、1.70%(4/234)、3.57%(4/112)及4.10%(3/73,趋势χ2=8.37,P<0.05)。(3)观察组中男性和女性痴呆患病率分别为3.72%(9/242)和6.01%(24/399),男性和女性痴呆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中男性和女性痴呆患病率分别为1.68%(5/238)和1.98(8/403),虽然女性痴呆患病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非常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女性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糖尿病患者,且两组人群痴呆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恰逢2020新年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杂志创刊以来最大的一次版面改动,这既是一次创新尝试,更是翻开了新的篇章。新的版面,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7.
陈蓉 《人民军医》2011,(Z1):30-31
目的:观察红外耳温计测量痴呆患者体温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痴呆患者50例,分别采用红外耳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比较患者耳温与腋温测量结果及左耳与右耳耳温测量结果。结果:痴呆50例耳温(36.36±0.08)℃,腋温(36.49±0.08)℃;耳温与腋温比较,差异显著(P<0.05)。左耳耳温(36.54±0.12)℃,右耳耳温(36.49±0.16)℃;左右耳耳温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红外耳温计适合老年期痴呆患者体温的测量,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Aβ)诱发的细胞内钙失衡机制中蛋白激酶C(PKC)的作用及二苯乙烯苷(TSG)的干预效果。方法:在立体定向仪下向大鼠海马部位注射Aβ1-42建立A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模型组和TSG组各20只;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细胞内钙离子,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采用磷基转移法测定细胞膜和细胞质的PKC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PKC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KC活性及PKC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SG干预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PKC活性及PKC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Aβ神经毒性作用引起的细胞内钙失衡涉及PKC的活化及表达上调,并以细胞膜相活化更为显著;TSG可通过纠正细胞内钙超载、抑制PKC活化抵抗Aβ神经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型朊蛋白(PrPc)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AD病例尸检脑组织标本14例作为观察组,正常中年、老年和高龄各5例、13例、1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1(NC1)、对照组2(NC2)和对照组3(NC3)。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阳性表达程度和积分光密度(IOD)值观察PrPc在AD病例和正常脑额颞叶中的表达。结果:PrPc在NC2组、NC3组及观察组额叶和海马神经元胞浆中表达阳性。在额叶观察组较NC1组PrPc表达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在海马观察组PrPc表达阳性率较NC1组和NC2组显著增高(P<0.05);在额叶和海马,观察组阳性率均高于NC3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PrPc染色IOD值随年龄递增,观察组与各对照组比较,IOD值显著增高(P<0.05);NC3组与NC1组比较,IOD值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海马IOD值较额叶显著增高(P<0.05)。结论:PrPc在AD患者脑组织中表达上调,且随着年龄增高其表达亦有所增强,因此,PrPc表达上调与脑老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鼠为生肖首,春乃岁时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