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2.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4.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5.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6.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8.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9.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脊柱侧弯多发生于6~14岁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往通过传统X线平片来达到诊断目的,但由于这些平面图像存在着变形、放大、影像重叠、无立体感的缺点,使骨科医生对脊柱侧弯畸形的定位、测量、术前计划的制定和术后的疗效评估造成一定困难,而螺旋CT则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本研究用16层螺旋CT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分别用传统扫描和Care Dose模式在其手术前后行全脊柱扫描,并对不同扫描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脊柱侧弯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脊柱侧弯患者90例,行64层螺旋CT扫描,根据侧弯程度确定扫描范围,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重组.螺距0.75、扫描层厚5 mm或10 mm、重组层厚1 mm,间隔0.5 mm.重组方法为MPR法,在SSD或VRT图像上调整重组出每一椎体的最佳椎弓根横断位图像.逐一测量椎弓根横径、椎弓根深度、椎管横径、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棘突纵轴夹角.结果 90例脊柱侧弯患者的MPR重组图像均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并能同时显示椎体本身、椎管、椎旁组织的情况.以上参数均能准确测量.结论 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评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对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7-06-2010-04经放射学检查和临床诊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者40例.术前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然后在工作站完成多平面和曲面重组(MPR/CPR)、表面最大密度投影(SurMIP)和容积重建(VR),评价不同后处理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 VR可以清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脊柱侧弯的分类.MPR/CPR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椎弓根层面,显示畸形椎体、椎管并进行椎体旋转角度测量.40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中,脊柱侧弯越重则顶椎的旋转度数越大,各椎体椎弓根矢状径均大于横径且凹侧椎弓根横径均小于凸侧,相邻椎体有类似表现.SurMIP可以用来测量脊柱侧弯角度,类似于X线片.结论 MSCT的后处理技术对矫形手术方法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志愿者用16层螺旋CT行女性骨盆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扫描(CareDose)和传统方法扫描,将两组女性骨盆图像按各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质量。同样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扫描方法对女性骨盆图像质量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扫描与传统扫描相比,辐射剂量大大降低(P〈0.01)。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图像质量不下降的同时,可以较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螺旋CT的发展比普通CT增加了许多软件,在功能上大大的提高影像质量和效果。本院对不能平卧或要求侧卧位患者进行侧位扫描。主要是脊柱侧弯畸形、腹部了解腹腔脏器毗邻关系和盆腔脏器的体位变化情况。经螺旋CT特有的软件功能,进行图象后处理,同样可以得到平卧扫描的效果和达到诊断的要求及目的。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诊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脊柱侧弯患者23例,在16排多层螺旋CT机上扫描后,均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重建(SSD)与容积再现(VRT)重建。评价不同的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作用和优势。结果MPR因脊柱侧弯的改变而显示不连续,矢状位可观察椎管内情况;SSD可观察全脊柱影及侧弯的曲度,但缺乏对椎管内形态的显示;VRT通过调节不同密度的阈值并辅以不同的伪彩依次可显示骨质及椎管的形态,也可清晰显示全脊柱侧弯所有相关表现,尤其适用于观察侧弯的分类与椎管的状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可一次性完成全脊柱扫描。横轴位结合其丰富的后处理图像能提供脊柱侧弯非常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其表现接近靶组织的解剖,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脊柱侧弯患者25例影像资料,均行常规X线片,多层螺旋CT(MSCT)容积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多层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四维重建(four-dimension,4D)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各种后处理图像的优势和临床指导意义.结果 25例中,18例为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为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为后天性脊柱侧弯.①多平面重组和3D、4D图像显示出在常规X线片和常规横轴位图像中未发现和认知的畸形且全面评估了脊柱侧弯的程度,6例先天性脊柱侧弯中3例发现了掩蔽的半椎体畸形,并且评估了半椎体的类型和数目.② MPR/CMPR可以从各个角度重组畸形椎体的冠状、矢状影像,是最方便实用的显示方法;MIP因为层次不明,不适用脊柱侧弯的诊断;SSD可观察全脊柱影及侧弯的曲度,但缺乏对椎管内形态显示;VRT通过调节不同密度的阈值并辅以不同的伪彩依次可显示骨质及椎管的形态,尤其适用观察侧弯的分类和椎管情况;4D可清晰评价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结论 多层螺旋CT横轴位结合其丰富的后处理图像为脊柱侧弯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空间结构信息,在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订手术路径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对脊柱病变的检查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6例脊柱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 14例用 0 .75mm层面准直 ,另 3 2例则用 1.5mm层面准直 ,并比较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另外对其中 12例行常规非螺旋扫描 ,并与螺旋扫描后重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螺旋扫描后均行多种三维后处理 ,包括MPR、MIP、SSD、VRT及CPR ,并评价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用多层螺旋CT 1.5mm层面准直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 ,又能合理利用球管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全面直观地评价脊柱病变。结论 :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能为脊柱病变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 ,是脊柱病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可取代非螺旋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螺旋CT在肺段水平诊断支扩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0例疑为支扩的患者分别进行10mm层厚和薄层(1~3mm)螺旋CT扫描,其中10例共180个肺段与支气管造影进行了比较,用盲法对不同层厚的螺旋CT扫描和支气管造影进行评价.结果两位观察者在10mm层厚分别发现支扩肺段90个和94个,薄层CT分别发现支扩肺段108和110个.与支气管造影比较,螺旋CT1omm层厚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4.6%、100%、90.1%;薄层螺旋CT诊断支扩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8%、100%和98.3%.结论薄层螺旋CT扫描对诊断支扩比支气管造影有更大的优越性,对临床疑支扩的患者,应首选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单排螺旋CT已逐步为多排螺旋CT代替,但目前仍有较多单位使用,由于其扫描能力和球管容量的局限,常无法多回合及连续螺旋扫描.在肺外周孤立结节(solitary pulmoary nodule,SPN)的螺旋CT增强扫描研究方面,多数文献均肯定肺良恶性结节对比增强的差异.但如何在单排螺旋CT扫描中即得到肺结节强化的较佳效果又兼顾全胸部的增强效果,需要相应的检查方式,本文对此做了研究,以兼顾肺结节及全胸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20.
肾盂癌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各型肾盂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肾盂癌的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根据CT表现进行分型,研究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各型肾盂癌中的使用价值.结果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皮质期能更清晰显示I型及III型肾盂癌的大小、轮廓;实质期有利于观察II型肾盂癌对肾实质的侵犯深度;排泄期可细致地显示出较小的I型肾盂癌形成的充盈缺损及较早的III型肾盂癌壁的不规则增厚.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各型肾盂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