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附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机能亢进症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脾机能亢进症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导管选择或超选择插入脾动脉,注入明胶海绵-抗生素-造影剂混悬物,栓塞部分脾脏供血动脉。结果:23例经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象3个月内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脾脏显著缩小,保留了人体免疫功能。结论:部分脾栓塞术避免了手术切脾脏,保存脾脏部分功能,维持人体免疫机制。本法具有手术简便、安全、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且可重复治疗,是一种可替代外科脾切除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在球囊导管阻断脾动脉主干下作脾动脉分支"铸型式"栓塞术,观察健康长白猪脾脏栓塞后影像学、病理学、血象、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变化,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对实验组进行了在球囊导管阻断脾动脉主干下经微导管用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作脾动脉铸型栓塞术.对照组,行常规经导管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栓塞材料为PVA颗粒和明胶海绵碎粒.栓塞后观察两组动物栓塞脾脏影像学、病理学及实验组动物生化、血象、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实验动物组,在球囊导管阻断脾动脉主干30 min后、脾动脉铸型栓塞术后4周复查脾脏CT平扫显示脾脏体积均较栓塞前明显缩小(P<0.05);血管造影显示,术后脾动脉主干完全闭塞,未见侧支循环建立.②病理检查: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术后组织淤血性、出血性坏死更明显;栓塞4周后脾脏铸型栓塞处明显萎缩.③实验室检查:实验组栓塞前后血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①在球囊阻断脾动脉主干下,用微型导管和组织胶-碘油乳剂栓塞脾动脉具有血管铸型效果,栓塞后脾脏明显萎缩,栓塞效果确实.②与常规经导管栓塞脾动脉术相比,新栓塞技术术后反应较轻.③铸型栓塞术后可以避免因侧支循环的建立而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近端栓塞术治疗脾破裂(附2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对24例脾破裂病人导管内栓塞的治疗,旨在对脾破裂的血管影像及导管治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做一探讨。方法:在CT扫描的基础上,用Seldinger氏法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脾动脉近端,根据脾破裂程度释放1枚或多枚钢圈行脾动脉主干栓塞。结果:24例病人均收到满意效果。结论:经导管内脾动脉栓塞治疗单纯性脾破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栓塞后的脾脏因为有侧枝供血,不至于脾坏死,从而保留了脾脏的正常功能,优于外科脾切除。  相似文献   

4.
脾功能亢进是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脾功能亢进上具有安全、有效、可重复、微创且能保留脾脏部分免疫功能等优点,已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原发性肝癌发生脾功能亢进的机制、PSE的优势、操作方法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运用超选择性脾叶以下动脉栓塞法,部分病例联合低压流控法,用明胶海绵行部分脾动脉栓塞。结果:本组46例部分脾栓塞术后2个月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数恢复正常或者基本正常,脾脏明显缩小,临床症状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的一种简便、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替代外科脾切除,能保持脾脏的免疫功能,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着重探讨脾脏部分栓塞术栓塞方法的实用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10例脾脏疾患者,其中脾功能亢进6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术中造影后将导管尽可能超选择地进入脾脏中下级的脾段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栓塞。结果:10例中6例于手术后24小时、4例于24小时至1周开始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上升;所有病例术后仅有低热,8例有区轻度隐痛。讨论:脾脏部分栓塞术栓塞方法的使用基本能达到与外科手术后相同的疗效。且发并症少,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院介入治疗中心自2001年11月至2004年1月,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脾亢)20例,通过严密观察和护理,20例患者适应良好,无并发症,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选择或超选择插管进入脾动脉及其分支血管,行部分性脾栓塞术32例。术前周围血象血小板、白细胞记数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脾动脉栓塞术后1~2天白细胞显着升高,血小板在1周后生至或超过正常范围。结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既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又能有效缓解了门静脉压力和脾功能亢进,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8例脾动脉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8例脾动脉瘤患者,经导管通过脾动脉使用弹簧圈栓塞瘤体远近端动脉而将瘤体隔绝,术后采用CT或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3~36个月.结果 8例脾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无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10个月因腹腔大出血死亡,其余7例随访3~36个月情况良好,未见血管再通.结论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可行,术后定期影像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在部分性脾栓塞范围控制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部分性脾栓塞术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宽、疗效确切及能保留脾脏功能等优点,已成为脾功能亢进的首选治疗方法。另外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方面脾动脉栓塞亦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介入治疗(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意义及方法。方法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 3 1例 ,采用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PSE治疗 ,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 ,CT观察肝脏肿瘤及脾脏大小改变。结果 PSE术后 2 4h、1周、4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 (Ρ <0 .0 1)。 2 8例脾栓塞面积在 40 %~70 % ,2例 80 % ,1例 <40 %。术后 1月CT复查肝脏肿瘤缩小 2 2例 ,占 70 .97% (2 2 / 3 1)。脾脏有所缩小 ,内可见均一低密度梗死区。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及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脾动脉栓塞术(purtial splcuic Embolization简称PSE)是一种非手术治疗的介入放射学新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病因所致的脾脏肿大并发脾功能亢进具有外科学术指征的患者。我科自1998年至今,采用PSE治疗病人26例,经过严密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PSE疗法及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天鹅颈微导管在外周动脉超选插管中的应用。方法:搜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年在本院使用天鹅颈微导管行外周动脉介入治疗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0例,经肝动脉载药微球栓塞术7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4例,肠系膜上动脉选择性栓塞术3例,前列腺动脉栓塞术3例,子宫动脉栓塞术2例,肾动脉选择性栓术塞2例及膀胱动脉栓塞术1例。17例患者为使用直头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失败后使用Maestro天鹅颈微导管。分析靶血管与主干血管角度、主干血管分支数与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的关系。结果:42例中30例靶血管与主干血管呈锐角,其中呈“发夹样”结构27例,18例靶血管所在主干血管分支不少于3支。17例行直头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失败患者使用Maestro天鹅颈微导管均完成超选择性插管。结论:天鹅颈微导管可提高外周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的成功率,保障栓塞效率及安全性,减少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4.
部分脾栓塞术是目前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由于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的病人病情较为复杂 ,部分脾栓塞治疗术后 ,常出现一些严重的症状 ,也可能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证 ,因此 ,对该类病人进行行之有效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起关键的作用。本院自 1998年来对 2 1例该类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 ,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对该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 1例患者中 ,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 2 6岁~ 6 7岁 ,平均 4 0 1岁。均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肝功能按…  相似文献   

15.
儿童巨脾症的部分性脾栓塞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巨脾症部分性脾栓塞的安全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分阶段栓塞法治疗42例巨大脾脏患儿,年龄1~15岁。首次脾栓塞范围约30%~40%,间隔1~2个月再次栓塞脾脏30%~40%,实现缩小脾脏,消除和改善脾功能亢进以及基础疾病症状。结果 本组病例经分次脾栓塞治疗术后脾亢及相应基础疾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术后反应轻,发热和腹痛持续时间短,仅1例发生脾脓肿。结论 儿童巨脾症,通过分阶段进行部分脾栓塞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6年9月期间因脾功能亢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60例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并统计其血小板数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血小板数较术前均显著上升。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治疗脾功能亢进致血小板减少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自1979年Spigos首次用于治疗脾功能亢进症成功以来,通过临床不断探索,目前已成为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症的有效方法。但患者术后常出现种种并发症。面对这些患者,首要的护理问题是舒适的改变。本文旨在通过对27例PSE患者的研究,探讨舒适改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提高PSE术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部分脾动脉栓塞能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和减少肿大脾的体积,且能保留部分脾组织及功能。近年来,我中心共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亢15例,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脾动脉栓塞的护理要点介绍于下。一、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4(5~70)岁,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少见并发症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对276例患者动脉插管行脾动脉部分栓塞术,部分患者同时行TACE或PTVE治疗。结果脾动脉栓塞成功率99.6%,除常见并发症脾脏栓塞综合征等外,尚出现脾脓肿、顽固性血性胸水等少见并发症10例(3.62%),妥善治疗后痊愈。结论脾动脉栓塞术除出现常见并发症外,应同时重视少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以栓塞出血动脉。于麦氏点局麻下经皮穿刺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无污染、无溶血的积血可以回输。术后3、6个月分别作B超、CT、^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供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G3水平。结果 本组35例创伤性脾破裂,经PSE后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形态、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选择性地对创伤性脾破裂行PSE,其止血可靠、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