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透析通路中心静脉狭窄(CVS)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A)和经皮支架植入术(PTS)治疗的近中期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发生CVS的血液透析患者4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PTA治疗组26例和PTA+PTS治疗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通路管径变化情况;随访术后1、3、6个月透析通路的开放情况及开放时间。 结果:术后相关症状均在1周内改善,治疗后通路直径较治疗前均增宽;PTA治疗组的初级开放时间为(5.17±1.54)个月,高于PTA+PTS治疗组的初级开放时间(3.57±1.71)个月;PTA+PTS治疗组的腔内干预次数为(1.93±0.47)次,高于PTA治疗组的(1.35±0.5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TA治疗组1、3、6个月的初级开放率分别为96.2%、80.7%、69.2%,辅助初级开放率分别为100%、92.3%、92.3%;PTA+PTS治疗组1、3、6个月的初级开放率分别为92.9%、64.3%、14.3%,辅助初级开放率分别为100%、100%、85.7%。两组的初级开放率和辅助初级开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透析通路CVS的治疗首选单纯PTA,当出现PTA抵抗或频繁复发时,可以考虑植入支架。  相似文献   

2.
178例布-加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性治疗的价值。方法:178例布-加氏综合征均经B超和肝静脉、下腔静脉造影确诊。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采用了经股静脉或股静脉-颈静脉入路行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或/和血管内支架(EMS)植入术。对完全闭塞病例,实施了三种破膜或闭塞段开通术。结果:66例不完全性狭窄的病例经股静脉入路治疗,成功率为100%(66/66),其中单纯PTA36例,PTA 内支架植入术30例。112例完全闭塞病例,闭塞段或膜开通成功率为98.21%(110/112),其中经股静脉顺行开通110例,经颈静脉贯穿法开通2例,单纯PTA51例;PTA 内支架植入术59例。治疗后下腔静脉压下降明显,单纯球囊扩张组平均值为14.7cm水柱,球囊扩张 支架植入组平均值为16cm水柱。术后随访3年再狭窄率为5%(9/176)。其中1例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人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国人家族性Budd-Chiari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影像学特点与介入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4例家族性BCS(两对姐妹,来自A、B两个家族)行血管造景,并对2例行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ercut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2例行内支架置入术。结果 A家族姐妹、B家族姐妹分别为下腔静脉肝后段节段性闭塞和膜性闭塞。A、B家族姐姐分别行内支架置入术,妹妹分别行PTA。4例BCS行介入治疗后下腔静脉回流通畅。A家族姐妹随访2年后下腔静脉出现再狭窄,姐姐再行内支架治疗,妹妹再行PTA;7个月后姐姐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妹妹至今未见复发。B家族姐妹随访4年未见复发。结论 (1)国人家族性BCS病类型多样。(2)静脉血栓是国人家族性发病的基本病因。(3)PTA、内支架置入术及严 格长期抗凝治疗的综合应用是治疗家族性BC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β照射治疗后边缘现象及近期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β照射治疗冠状运用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后边缘现象的发生机制。方法:4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放射治疗组(26例,28个支架内再狭窄)和单纯球囊组(20例,20个支架内再狭窄)。放射治疗球囊导管长度为40mm,在普通球囊扩张满意后(残余狭窄<20%)沿标准导引导丝送到病变远端。放射治疗组均未再植入新的支架。随访记录术后6个月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以前降支内的病变最多见,而右冠状动脉及左回旋支内的病变较少;放射治疗组弥漫性及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分别为43%和35%)远远多于增生性狭窄(22%,P<0.01),手术成功率为100%,术中及随访期内无死亡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病变部位血运重建率为19.2%。其中2例患者接受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3例患者行再次单纯球囊扩张。6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率为89%。病变部位再狭窄发生率为13%,显著低于单纯球囊治疗组(60%)。延迟血栓栓塞见于2例患者。放射治疗血管段远端正向重构显著。放射治疗段边缘现象发生率为20%,结论:血管内放射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安全有效,正确定位导管及放射源是减少边缘现象发生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道介入减黄治疗联合以吉西他滨为基础药物的灌注化疗(栓塞)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方法选择60例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术和/或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治疗成功减黄的患者(总胆红素<50 μmol/L),对原发肿瘤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进行随访直至患者死亡。随访内容包括:患者一般健康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支架开通情况、患者生存期,随访资料填入患者病例报告表。并与单纯行介入减黄治疗患者比较生存期、生活质量及支架开通率。 结果60例患者行PTBD治疗27例,胆道支架治疗33例。大部分患者均行2~3次灌注化疗(栓塞)术。主要毒性反应包括:①骨髓抑制,②消化道反应,③皮疹,④肝功能受损,大部分为Ⅰ~Ⅱ度。平均生存期(311.03±170.2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93.33%、78.33%和28.33%。化疗灌注组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减黄治疗组(χ2=8.693,P=0.003)。胆道支架平均开通时间为(238.48±171.26)天,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开通率分别为100%、90.91%、57.58%和9.09%。与单纯PTBS减黄治疗比较,二组间支架开通率无明显差异(χ2=0.975,P=0.324)。灌注化疗后患者KPS评分83.05±6.38,与治疗前(64.28±5.51)比较有明显差异(t=12.79,P<0.001)。 结论以吉西他滨为基础化疗药物的TACE(TAI)治疗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好;能够明显延长MOJ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延长胆道支架的开通时间方面未能发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并随访.结果 16例TRAS患者共行23次PTA(行1次PTA 10例,2次5例,3次1例),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0%~95%,PTA后狭窄率小于30%.PTA前收缩压(179.6±15.2)mmHg,舒张压(115.4±11.3)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55.6±13.5)mmHg,舒张压降为(95.6±6.7)mmHg.平均血肌酐从术前(426.8±38.5)μmol/L降为术后(142.5±15.2μmol/L,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7.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9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支架植入应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7.
髂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成形术 (PTA)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的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早期及晚期临床疗效。方法 从 1994年 12月~ 2 0 0 0年 2月 ,为 31名患者的 4 2条髂动脉血管内植入 4 4个Wallstent支架 ,进行临床及血管造影随访。结果  4 4个支架植入操作均获成功。 1例患者回家后第 3天穿刺部位血肿 ,超声检查为假性动脉瘤 ,行外科手术修复 ,术后半年血管造影检查无再狭窄。临床随访 (36± 13)个月 ,术后间歇性跛行及休息痛等症状均消失。 31例患者中有 2 0例 (2 9条血管 )进行血管造影随访 ,随访时间 (10± 5 )个月。血管造影随访时有 1例患者的 1条髂动脉出现再狭窄 ,再狭窄率 2 %(1/ 4 2 ) ,成功地再次行PTA。结论 髂动脉PTA和支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再狭窄率低 ,可作为髂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副肝静脉成形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评价副肝静脉成形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术]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4例BCS患者均为肝静脉,副肝静脉狭窄或闭塞,主要症状和体征为腹胀,腹痛,腹水,肝脾肿大等,均接受了副肝静脉成形术,采用经股静脉或经颈静脉和经皮经副肝静脉途径开通副肝静脉的方法。结果 14例BCS开通副肝静脉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临床治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随访3-48个月。3例PTA后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1例术后2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开通副肝静脉有着与开通肝静脉同等的治疗价值。易于操作,且更加安全,适应证为:(1)肝静脉和副肝静脉同时闭塞,而且肝静脉为节段性闭塞;(2)副肝静脉明显代偿性扩张,其管径大于8mm。  相似文献   

9.
Budd-Chiari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39  
目的 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BCS)合并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2例为肝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16例为下腔静脉阻塞合并血栓形成。采用术前抗凝(复方丹参和阿司匹林)或抗凝+尿激酶溶栓治疗,术中分次球囊扩张+支架压迫,术后尿激酶溶栓+抗凝治疗。结果 18例BCS合并血栓形成的患者皆成功地实施了介入开通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下腔静脉压力由(31.82±0.52)cmH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5例下肢ASO患者为研究组,42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资料,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尿酸转运蛋白(UAT)、纤维蛋白原(FIB)。所有下肢ASO患者均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并随访,同时根据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未再狭窄组(53例),比较介入术前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下肢ASO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介入术前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术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再狭窄组血清IL-8、IL-18、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再狭窄组(P<0.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IL-8、IL-18、VEGF水平升高为研究组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下肢ASO患者血管介入术后血清IL-8、IL-18、VEGF水平检测,对预测血管再狭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术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