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肝动脉栓塞碘油进入门静脉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 常规肝动脉造影无肝动脉门静脉瘘、碘油和/或超液态碘油作为栓塞剂行介入治疗患者共173例(肝癌14 7例,肝血管瘤2 6例) ,共接受动脉内碘油化学性栓塞(LP TACE)治疗2 74例次,其中肝癌2 4 7例次,肝血管瘤2 7例次。观察TACE后碘油进入门静脉情况,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因素并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1周观察肝功能,1个月行CT检查观察碘油聚集情况。结果 2 74例次LP TACE中78例次出现门静脉内碘油充填,发生率2 8.5 % ,其中肝癌组为6 2 /2 4 7(发生率2 5 .1% ) ,肝血管瘤组为16 /2 7(发生率5 9.3% ) (χ2 =13.94 6 ,P <0 .0 1)。肝癌组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门静脉内碘油充填与肿瘤类型、病灶大小、导管位置、碘油类型和碘油相对用量(碘油总量/肿瘤直径)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碘油类型、导管位置和肿瘤类型有关。肝血管瘤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其只与碘油类型有关。门静脉内充填的碘油一般在术后1~3d消失,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和阴性组肝功能无明显差别,术后1个月后CT复查发现门静脉内碘油阳性组碘油聚集较阴性组佳。结论 碘油进入门静脉可以作为LP TACE治疗过程中碘油足量的标志之一,肝血管瘤、使用超液态碘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碘油CT对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临床诊断肝癌或肝癌术后复发、超声,平扫及增强CT检查肝内病灶最大径≤3cm患者56例。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造影后注入碘油4~12ml.1—4周后作CT扫描.根据CT检查结果作出前瞻性诊断并和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6例共发现131个病灶。其中肝癌病灶109个,血管瘤12个.其它10个。在109个小肝癌病灶中四种影像方法检出率分别为超声70.6%,CT61.5%,血管造影61.5%,碘油CT85.3%。诊断特异性分别为68.8%.83.5?.1%和92.5%.碘油CT均明显为优.结论 本研究显示碘油CT是目前诊断小肝癌最敏感和准确的影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肝癌肝动脉碘油栓塞术后肝区平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癌动脉碘油栓塞术后肝区平片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男36例,女4例,平均年龄52岁,无经肝固有动脉行DSA及碘油乳剂栓塞,栓塞术后1周每月摄取肝区平片,分析肝区平片碘油聚集形式、碘油聚集大小、空缺现象与肿瘤大小、复发的关系。结果:肝癌动脉碘油栓塞术后肝区平片,检查简便、经济、能初步估价肝癌磺油栓塞术的疗效及有无复发。  相似文献   

4.
用血管造影和CT对照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癌内的初期聚积特点,用CT动态观察碘油在肝癌内的存留和消失时间,同时与栓塞后切除标本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碘油能选择性聚积于多血供的肝癌内,且聚积量与肿瘤血供有关。少血供肝癌无或少有碘油聚积。碘油能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部是肿瘤栓后坏死区,一般存留2~6月甚至更长,伴肿瘤明显缩小;碘油虽能选择性聚积但逐渐消失部是肿瘤栓后存活区,一般1~2月消失,肿瘤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少量碘油在非癌肝实质一般2周消失。对碘油聚积、存留物消失问题的阐明,为肝癌的介入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内注射抗癌药碘油乳剂诊断和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晚期肝癌的存活期。经肝动脉注射碘油与抗癌剂混悬后的乳化液对肝癌、特别是小肝癌、癌卫星结节的诊断、治疗和随访观察都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正逐步应用于临床。一、概述碘油在正常人体组织中只能缓慢转成无机碘化物。故除碘过敏病人外,不会引起无机碘化物的严重刺激和毒性反应。1962年Lawson在给脾脓肿病人行碘油脓腔造影时发现油滴可经脾静脉流向门脉,使门静脉树和肝实质显影达数天之久,病人并未因此而出现不良反应,从而他推测碘油可用于肝  相似文献   

6.
作者研究了50例肝癌和8例肝转移癌,用40~80mg盐酸Doxorubin,4~40ml碘油(平均17ml)及小量明胶海绵微粒作经导管栓塞术共63次。当使用较大量碘油时,即不用明胶海绵微粒。盐酸Doxorubin溶解在2~6 ml比重相当于碘油的溶液中,系由1容积60%Urogafinin和1/5容积蒸溜水配制而成。然后与2~3容积的碘油混合为一稳定的乳浊液。栓子注入肝固有动脉或左或右肝动脉。由于效果与注射部位有关,为矫正之,于肝左动脉注入了3份剂量,于肝右动脉则注入1.5份剂量。这是基于左右肝脏的体积比例是1∶2。肝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分析肝癌患者动脉栓塞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肝静脉“碘油轨道征”,判断其与术后发生急性猝死有无直接关联.方法 回顾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动脉碘油栓塞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统计术后48 h内猝死病例术中是否存在肝静脉“碘油轨道征”.结果 统计期间共计完成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5 372例次,其中术后48 h内有7例患者猝死,占总病例0.095%,术中存在肝静脉“碘油轨道征”5例,占死亡病例71.43%.另48 h内存活的5 365例患者中发现4例“碘油轨道征”,占存活患者的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肝癌动脉栓塞治疗术中出现肝静脉“碘油轨道征”,可以判断患者术后短期内发生猝死概率大,应缩短猝死前疾病进展判断时间和提高抢救治疗力度,制订正确预防预警、治疗方案,尽可能提高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DSA介入诊疗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4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后行辅助性肝动脉化疗灌注或栓塞治疗,结合6个月随访期内CT及甲胎蛋白等资料,分析肝癌术后早期各种DSA影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DSA表现分为4类:(1)术后正常改变:27例.肝动脉及门静脉呈部分切除后改变,残肝动脉形态分布较规则,末梢血管增多并于切缘形成条片状或环形染色.(2)血管合并症:5例.并发肝动脉-门静脉瘘,见门静脉分支或主干提前显影.(3)肝内肿瘤复发/转移:10例.切缘复发肝动脉末梢增多杂乱,呈团块状或串珠状肿瘤染色;肝内复发/转移表现为单个或多发结节或团块影.碘油乳剂栓塞后杂乱血管消失,碘油明显沉积.(4)可疑肝内复发/转移:3例.肝动脉末梢增多较杂乱,碘油无明显沉积.DSA诊断术后复发/转移正确率为92.8%.结论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具有多种DSA表现,可以较准确地区分术后正常改变、血管合并症及肿瘤复发转移并指导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肝动脉泵碘油灌注治疗肝癌的一些并发症及其处理已有文献报道,现将肝内碘油管状铸型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71岁。2年前因左肝原发性肝癌行左肝切除、肝动脉置泵术。术后泵内注射碘油5次,每次约15ml,间隔时间28~35天。术后共作6次CT检查:肝内碘油团...  相似文献   

10.
膈下动脉供血在肝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膈下动脉侧支形成原因和膈下动脉供血病灶的分布范围,探讨膈下动脉供血在肝癌介入化疗加碘油栓塞(TACE)术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膈下动脉供血的肝癌21例,男16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58岁,其中原发性肝癌17例,结肠癌肝转移3例,乳腺癌肝转移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发现膈下动脉供血后,行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灌注化疗药,注入碘油,明胶海绵栓塞血管,并摄肝内碘油平片。结果:膈下动脉造显示接受膈下动脉供血的肝内病灶沿膈下动脉走行分布,供血以右膈下动脉为主,病灶多发,多数与其他动脉支同时供养肿瘤组织,注入碘油后,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结论:膈下动脉是供养肝肿瘤的重要侧支血管,原发于肝动脉的供血支闭塞是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血管造影和CT对照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癌内的初期聚积特点,用CT动态观察碘油在肝癌内的存留和消失时间,同时与栓后切除标本行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碘油能选择性聚积于多血供的肝癌内,聚积量与肿瘤血供相关而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无相关。少血供肝癌无或少有碘油聚积。碘油能选择性聚积并持续存留部是肿瘤栓后坏死区,一般存留达2~6月甚至更长,伴肿瘤明显缩小;碘油虽能选择性聚积但逐渐消失部是肿瘤栓后存活区,一般1~2月消失,肿瘤缩小不明显或反增大。少量碘油在非癌实质一般2周消失。对碘油聚积、存留和消失问题的阐明,为肝癌介入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还探讨了碘油在肝癌内聚积、存留和消除的转归模式。  相似文献   

12.
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碘油在肝癌内滞留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碘油具有选择性长期滞留于肝癌组织的特性已被普遍肯定,并广泛用于肝癌的动脉 化疗栓塞。对碘油在肝癌组织内长期滞留的原因,尚未完全解释清楚。作者用CT和病理对照观察碘油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的肝癌切除标本。探讨碘瘤长期滞留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注入~(131)I-碘油后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马潞娜,孝延龄,杨海山,王大为近年来,131I-碘油的生物学分布、药代动力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不断深入.1992年1月-7月,我们对131I-碘油肝动脉注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用γ相机观察131...  相似文献   

14.
肝癌栓塞治疗中碘化油特点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后在肝脏内的分布特点。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经影像学和细胞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分别应用普通碘油、超液化碘油及2种碘油以1:1的比例混合后行肝动脉栓塞治疗。应用平片和CT复查,了解碘油在肝癌病变区和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内的分布。按碘油全部积聚在病灶内、多数积聚在病灶内、病灶内外均有积聚统计结果。结果 对36例原发性肝癌分别应用普通碘油行肝动脉栓塞(11例)、超认  相似文献   

15.
大剂量碘油治疗大肝癌的初步体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在大肝癌治疗中,碘油的最大安全用量、不良反应以及疗效。方法:选择搜集大肝癌300例(第1组病灶直径8-12cm的肝癌240例,第2组13-18cm的肝癌60例),男267例,女33例;年龄24-73岁。均行多次的经肝动脉插管化疗碘油栓塞(Lp-TACE)治疗。随访12个月以上。对于12cm以下的肿瘤,灌注碘油量20-30ml左右,对于13cm以上的肿瘤为25-60ml。结果:两组病例,94.3%(283例)的患者在术后3-5d内有总胆红素轻度至中度的升高,升高4.0-36.4μmol/L,5.7%(17例)的患者(20ml碘油)无明显总胆红素增高,90.5%(256例)的胆红素升高患者在1-2周内恢复正常,9.5%(27例)的患者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体温升高在37.5-39.2℃间波动,多维持4-6d。89.0%(267例)转氨酶一过性增高,升高4-164U/L不等。11.0%(33例)持续性升高,尽管在第2次Lp-TACE时可有降低,但始终维持在异常增高水平。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肿瘤生长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控制。6、12个月生存率为89%和76%。结论:我们认为对于大肝癌,只要术前严格选择患者,术中不必严格固定碘油剂量,透视下密切监视碘油的流速和方向,防止其返流或流向正常肝组织,当碘油充满肿瘤并有返流时停止灌注。大剂量碘油治疗是较安全的,不良反应较强,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动脉栓塞目前是治疗小细胞肝癌的主要方法。作者回顾性研究了1988~1990年间100例肝硬化伴有124个直径小于4cm肿块的患者,年龄47~76岁。男75例,女25例。其中29例患者的29个肿块无法明确其解剖定位或经肝亚段动脉插管失败。故经肝亚段动脉插管的总成功率是81%。治疗方法是经导管注入碘油与抗癌药物的混合物,并随后用明胶海绵栓塞或使用碘油与纯乙醇的混合物。113  相似文献   

17.
肝癌合并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目的:研究肝癌介入治疗中对肝癌合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和肝动脉门静脉瘘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例肝动脉肝静脉瘘患者(A组)先行在瘘口附近多点,多次的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消融术(PEI)后,再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对26例肝动脉门静脉瘘者(B组)则将超微导管头端越过瘘口后进行栓塞,再用带毛钢圈或无水乙封闭瘘田,结果:A组动脉脉瘘消失及明显减少40例,无效10例。在消融后TAE碘油沉积良好的38例中,37例PEI在4次以上,B组26例经1-2次治疗后,全部达到中止门静脉分流的目的,表现为TAE碘油沉积良好25例,门静脉压力明显下降,其中腹力减水23例,上消化道出血的2例均于术后1d止血。结论:上述2种方法处理肝癌合并动脉脉瘘后,能令碘油药物更好地在肿瘤内沉积,避免或减少了碘油导致肺梗死或门静脉压力进一步升高的危险性,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分析,提出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材料与方法:转移性肝癌25例(其中24例肝多发性转移,23例少血管型)。瘤体直径1.2~5.5cm,平均3.2cm。经肝因有动脉注入5-Fu750~1000mg,CDDP60~80mg,碘油乳剂(40%碘化油6~10ml加MMC16~20rag),0.2~0.5cm明胶海2~3条栓塞治疗。结果:按照WHO实体肿瘤近期疗效标准,CR1例、PR5例、NC15例、PD4例,有效率24%(CR PR)。中位生存11.3月。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转移性肝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碘油完全充填肝癌病灶的CT与肝动脉造影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原发性肝癌碘油TAE术后CT检查会受到影响,对碘油完全充填病灶的患者的CT检查与肝动脉造影作了比较。材料与方法:20例已作过碘油TAE术且术后1~8月CT检查示碘油在肿瘤原发灶内完全充填的肝癌患者在CT检查后1~14天行肝动脉造影,分析比较两者对原发及新病灶显示的差异。结果:CT示所有患者的原发灶均稳定,5例可见新病灶。肝动脉造影示原发灶表现为(1)病灶稳定,无肿瘤血管及染色。(2)有肿瘤血管及染色,但不超出碘油沉积区;(3)病灶明显增大超出碘油沉积区。新病灶表现为(1)肝内多发子灶(2)动-门脉小分枝瘘(3)新肿块。本文结果表明尽管这类患者碘油TAE的疗效最好,但大部分病灶不稳定,随访及TAE间隔太长是不合适的;这类患者的二期手术切除应谨慎;对这类患者应采用新的CT扫描技术及超选择高流速肝动脉造影以提高显示病灶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肝节段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目的:研究以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作栓塞剂,行肝节段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材料和方法:观察4例无水乙醇碘油乳剂选择性栓塞正常狗肝动脉前后的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采用同一栓塞剂,行肝节段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34例。依肿瘤的类型、血供特点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栓塞技术:同轴导管法、直接法或药物辅助法。结果:实验性肝动脉栓塞后,门脉造影表现出局部门脉分支的阻塞性改变。镜下见肝实质内栓塞剂沉积区域的门脉分支内有滴状的无水乙醇碘油乳剂。临床治疗34例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3~18个月,24例非手术患者中有6例出现局部复发,目前尚存活21例;10例患者接受二期手术,术后病检4例肿瘤完全坏死,其余6例包括子灶、包膜浸润癌灶均可见明显坏死,均未发现弥漫性肝损害。结论:行肝节段动脉栓塞术,能使肿瘤所在部位达到动门脉双重栓塞,且并发症少,对于病灶局限的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